胡邦紅+方思傑+張幫云

摘要: 研究運用連續15年(1998年~2012年)建設用地數據,利用ARMA模型預測仁懷市2020年的建設用地供需情況,并從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設施用地三個分項進行預測。分析總項預測與分項預測之間的誤差關系,最終確定仁懷市2013年~2020年建設用地需求數量,為仁懷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ARMA模型;仁懷市;建設用地;需求預測
中圖分類號: F293.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3.007
根據貴州省仁懷市2012年末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建設用地面積為7512.37公頃,與《仁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規劃年建設用地總規模(8229公頃)相比較,僅剩716.63公頃,已不能滿足未來8年時間建設用地需求。因此,本研究運用連續15年(1998年~2012年)建設用地數據,利用ARMA模型預測仁懷市2020年的建設用地供需情況,并從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設施用地三個分項進行預測。分析總項預測與分項預測之間的誤差關系,最終確定仁懷市2013年~2020年建設用地需求數量,為仁懷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提供參考。
1 研究區概況
仁懷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是“國酒茅臺”的故鄉、“國優名酒——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貴州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土地面積1789.92平方公里。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水量1032.5毫米。2012年末,全市總人口54.71萬人,城鎮常住人口18.60萬人,城鎮化率34.34%,國內生產總值329.5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02萬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2∶67.70∶28.10。
2 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將建設用地類型分為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設施用地。本研究借助Eviews6.0平臺,利用1998年~2012年連續15年的建設用地數據,運用ARMA模型預測2013年~2020年連續的建設用地數據。分別預測建設用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設施用地,以此檢驗預測年份與總建設用地之間的誤差。土地利用數據來源于仁懷市國土資源局。社會經濟狀況來源于《2013年仁懷市統計年鑒》。其他數據來源于《仁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仁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等相關規劃。
2.2計算方法步驟
第一步,仁懷市建設用地需求預測的ARMA模型;第二步,時間序列平穩性檢驗;第三步,模型識別及定階;第四步,時間序列模型的估計;第五步,預測。分別對建設用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設施用地2013年~2020年用地數量進行預測。結果如表1所示。
3 結果與分析
1998年~2012年連續15年間,建設用地增加了3459.15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增加了2681.75公頃;交通用地增加了461.35公頃;水利設施用地增加了316.05公頃。
通過ARMA模型預測,2012年~2020年建設用地增加了2478.6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增加了1820.29公頃;交通用地增加了97.57公頃;水利設施用地增加了662.74公頃。
2013年~2020年建設用地預測值(a)與分項預測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設施用地三者之和(b)的差值可以看出:2013年相差9.29公頃;2014年相差7.75公頃;2015年相差9.89公頃;2016年相差16.38公頃;2017年相差27.95公頃;2018年相差45.42公頃;2019年相差69.74公頃;2020年相差101.98公頃。
其變化原因主要是仁懷市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期,建設用地需求較大。國土資源部在2012年開展了“低丘緩坡灘涂未利用地綜合利用試點”;2013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又提出“高速公路3年大會戰”、“水利建設3大會戰”等重大基礎建設項目,使得仁懷市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根據仁懷市公路以“兩縱、四橫、三環、一聯線”的骨架公路網為建設核心,安排“南部大通道(魯班至九倉)”、“西環線”等公路建設;修建赤水河、桐梓河碼頭,開通赤水河、桐梓河航運;布局茅臺機場,構筑建設陸空一體化交通格局。按照“堅持大中小微型水利設施結合,以解決工程性缺水為重點,合理布局水利設施,加快農田水利建設”的水利發展規劃,安排“梭羅坪水庫”、“埡石慶水庫”等水庫建設項目。充分利用仁懷市地熱資源、紅色旅游資源和赤水河、桐梓河自然風光,優先安排旅游設施用地,同時兼顧其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等其他基礎設施用地。
基于ARMA模型的仁懷市建設用地需求預測,為建設用地需求提供參考,符合 “保護耕地與保障建設并舉”思路,一方面嚴格保護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確保糧食安全,保障釀酒工業原料生產。另一方面保障酒類及其配套產業的用地需求,保障仁懷名酒工業園建設用地,重點保障茅臺酒廠發展建設用地;實施“土地生態環境保護優先”戰略,保護赤水河上游生態環境,確保“貴州茅臺酒”釀造用水及原產地環境安全;統籌安排和布局城鄉建設用地,落實新農村建設規劃,合理布局旅游發展用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優化土地空間布局;轉變用地觀念,創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機制,科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增強土地對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及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