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戲曲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丑角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丑角運用肢體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夸張變形的臉譜、動作和故事內容,生動形象地塑造喜劇人物。從丑陋的形象中發現美的特征,用諷刺的手法去揭露真相,給觀看者心靈的慰藉。丑與美不僅是相互排斥的對立面,還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
【關鍵詞】戲曲;丑角;以丑為美
中圖分類號:J8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40-01
戲曲中的丑角不僅是丑陋的,還是美麗的。如果說戲曲是中國文化傳承的一大精髓,丑角就是戲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人類審美的提高,丑角中丑的藝術被轉化成美的藝術,慢慢被人們接受、喜愛和欣賞。
一、“丑”的含義
“丑”在象形文字中有爪的含義;在《呂氏春秋》中“秦昭王聞之,而欲丑之以辭。”①丑指羞辱;在《說文解字》中“丑,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②丑指記錄時間,丑時為一點到三點;在地支中指陽氣上升未降;丑屬牛,有笨拙耐勞之意。現如今字體簡化,“丑”有了“醜”的含義。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醜,可惡也。”③因此“丑”也有了相貌難看;惡劣,不好;憎惡的意思。丑角的“丑”并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
二、戲曲中丑角的形成和分類
戲曲的產生來源于原始歌舞、祭祀詞和生活中動作模仿。丑角的產生來自于唐玄宗扮演丑角博美人笑的傳說。丑角臉上的白粉,也是因為皇帝身份掛了白玉而得來的。丑角在之前叫做“俳優”、“參軍”等名稱,在元朝和明朝才稱為“丑”。丑角在戲曲中扮演幽默的喜劇角色。在戲曲中丑角主要以口語和動作為主要表現形式,主要分為文丑、武丑和丑旦。
三、戲曲中丑角以丑為美的美學特征
(一)丑角在姿態動作上的美學特征。彎曲膝蓋、下蹲、踮腳、聳肩等是丑角常用的基本動作。文、武丑分別以雙腿彎曲和前腿彎曲為常用站姿。不同的丑角站姿的彎曲程度不盡相同。丑角以跪著行走的膝步和蹲著行走的矮子步為基本走步形式。運用夸張的姿態動作,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當今人們處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下,丑角用丑陋的化妝形象和幽默表演行為,來慰藉人們內心。丑角用丑來烘托美。
(二)丑角在臉譜上的美學特征。丑角臉譜又稱“小花臉”、“三花臉”,在鼻梁中心畫一塊白色。歪臉也會是丑角常用的臉型,構圖、花紋和色彩特意的追求不對稱。以上粗下細八字形的下撇眉和三角眼為主要眉眼形。山形鼻和翻孔鼻為主要鼻形。色彩大多用白、紅和黑三種,以白臉為主,眼睛、鼻子和嘴巴以黑色為主,白色外圍用紅色勾勒。丑角臉譜不僅在外形輪廓上夸張變形,用色還大膽鮮艷。丑角的臉譜是以人物個性來進行創作的。這種具有造型性和創造性的臉譜,帶有一定的視覺審美的沖擊。
(三)丑角在戲曲中故事情節上的美學特征。戲曲中丑角大都是配角。在戲曲《佘賽花》中的佘洪將女兒許配給兩家人,在兩家人求親中他焦頭爛額,就上演動刀殺人的搞笑戲碼。也有丑角當主角的。在戲曲《丑配》中講述了丑皇親朱陶,看上一個女子,冒充別人的名字將女子騙到府中,洞房時發現新娘是女子丑陋的姐姐,因此二人發生幽默打斗,最終成為好夫妻的故事。
四、戲曲中丑角以丑為美的審美
丑角扮演的人物種類繁多,不僅扮演正面人物還扮演反面人物。丑角扮演正面人物是通過外貌丑、動作丑和荒誕的表現手法來表現人物內在美,也就是丑中見美。所扮演的正面人物大都忠厚老實富有正義感,敢于說出事實的真相,同時又以滑稽搞笑、誤打誤撞的方式制服壞人,以滑稽的丑來表現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美。丑角扮演的反面人物,通過臉譜化妝、身段和故事內容表現出丑陋和卑鄙。丑陋的反面人物通過觀眾的笑聲和內心的發泄,從生活丑轉化為藝術美。丑角運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段,夸大人物的特征和滑稽的行為,放大事物的本質特征。使觀眾加強對反面人物的厭惡,但又時常關注丑角的動作和故事內容,以逆向的審美思維奪得觀眾的注意和喜愛。丑角通常是以對比的方式,來達到滑稽幽默的內容。丑角中滑稽搞笑行為,不僅能帶給人內心的愉悅,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丑角通過強化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展示丑角中丑中見美的美學特征。
五、結語
丑角的諷刺藝術來源于生活,反作用于生活。編排者從生活中提取美的元素,再通過丑角達到藝術美。丑角不是丑陋的藝術,而是通過這種滑稽、丑化的方式把不敢表達的表現出來,變成一種獨特的具有諷刺意味的中國文化的遺產。清代鄭板橋就喜歡以丑的方式去塑造石頭,從丑中見人生百態。這種以丑為美的思想是美學審美中的一朵奇葩。
注釋:
①轉引自《呂氏春秋譯注》,呂不韋著,紀丹陽譯注,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207頁。
②③轉引自《說文解字圖解詳析》許慎撰,思履主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版第406頁,第250頁。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第二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1.
[2]蘇國榮.丑之藝術特征和審美形態[J].文藝研究,1983(2).
作者簡介:
程子晏(1993-),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單位: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國畫創作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