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江一
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三核多特協同發展
文/彭江一
2014年10月,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第5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不是以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高新區為主體,而是由9個國家高新區組成,橫跨了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5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群為基本單元的自主創新示范區,蘇南在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肩負著重大使命。
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破解蘇南發展瓶頸、加快轉型升級、探索基本現代化路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中提出,要圍繞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推動區域自主創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全面提升科技、人才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形成“一區三核多特”(“一區”指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三核”指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多特”指輻射到的各市(縣)區的特色高科技產業園區基地)的創新發展新格局。
為了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發展,江蘇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省份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按照“從新、從優、從高”的原則,突出“一簡一增三個著力”,即最大限度簡政放權,千方百計增加創新投入,著力增強企業創新能力、著力強化科研人員創新動力、著力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讓政府、企業、高校及社會有更多“獲得感”,激活全社會的科技創新動力。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權力,尊重科研機構在選人用人、科研立項、成果處置、編制管理、職稱評審、薪酬分配、設備采購、建設項目審批等方面的自主權,盡量少干預或者不干預。明確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嚴格按法定時限做到“零超時”;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減少創業準入的制度成本;完善行業歸類規則和經營范圍的管理方式,調整不適應“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特點的市場準入要求等,進一步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
此外,還大力推進高新區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再次,還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政府服務。一是降低創業門檻。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制定出臺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推進“三證合一”改革等政策性文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改革,提高了創新創業的便利化程度。二是減少創業成本。去年專門安排6000多萬元,啟動科技型創業企業孵育計劃,采取“孵化機構+創業企業(創業項目)”模式,對孵化機構進行綜合資助,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質量,促進科技創業企業持續涌現。開展科技創新券試點,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購買科技服務的費用支出給予補助。三是落實優惠政策。建設創新創業政策集中發布平臺,以線上發布為重點,提供創業載體檢索、投融資對接、培訓輔導、管理咨詢、法律援助等增值服務。加強科技、稅務、財政等部門協同聯動。同時,積極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選樹創新創業典型、培育創新創業文化,大力營造全深灰支持、引導和鼓勵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
在近日召開的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蔣洪指出,蘇南五市及各國家高新園區要高度重視自創區建設工作,今年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要認真組織實施省市共同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建設項目,《2017年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要點》中明確的各項任務要確保完成;二要認真研究《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征求意見稿)》,提出蘇南區域需要以法律形式確定的創新工作相關建議;三要認真做好2017年度自創區高新區獎補資金申報工作,確保各項科技支出合法依規;四要加大自創區一體化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力度,為科技企業和科技人員提供高效便捷的創新服務;五要積極創建高新區專利審查員實踐基地,提升園區知識產權的創造、利用、保護和管理水平。
自1991年南京高新區被國務院批準為江蘇首個國家級高新區以來,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蘇南已經成為國家高新區最密集的地區,成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最重要的基地。
蘇南地區地處長江三角洲核心區,是我國科教資源最豐富、經濟社會最發達、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面對深化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轉型的迫切需求,江蘇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把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落實《蘇南現代化示范區規劃》的核心內容和重大任務,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先行先試,統籌規劃蘇南產業創新布局,以國家高新區為依托,加快形成發展有序、功能互補、效能提升的發展格局,為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下良好基礎。
目前,蘇南擁有超過5萬家科技型企業,其中銷售額超千億元的4家,超百億元的96家,國家創新型企業21家,上市科技企業29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80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達1萬家,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過85%。以長電、法爾勝等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和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45個,形成了以市場為基礎、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蘇南企業發明專利年申請量超過7萬件,近三年累計落實科技稅收減免額超過550億元,創新活力競相迸發。依托資源集聚和核心技術突破,培育發展了新一代電子信息及軟件、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物聯網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批重要技術標準和自主品牌。超前部署碳纖維、石墨烯、未來網絡、智能電網、北斗應用、機器人等前瞻性新興產業,部分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蘇南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成就主要源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和錯位發展,加強“一區一戰略產業”前瞻布局,探索了以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引導產業特色化、高端化發展的路徑。二是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研發創新體系,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夯實了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基礎。三是始終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不斷探索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強化對科技創新的發展考核,極大地釋放了科教資源潛力,為蘇南國家高新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四是著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不斷探索產學研合作、科技企業孵化、新興產業培育、科技金融結合等新模式,制定實施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有機銜接,激發了各類主體的創新活力。
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去年,江蘇省積極推進自創區一體化創新服務平臺建設。11月初,一體化創新服務平臺已開通試運行。該平臺實行“三位一體”構架,即1個總部、6大平臺,18個站點。1個總部是建設1個省自創區建設促進服務中心(總部),按照“線上門戶+線下站點”的建設模式,建立自創區門戶網站,建設一體化平臺服務大廳,組建省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編制服務產品包清單;6大平臺包括產業技術協同平臺、科技基礎設施共享服務平臺、創新政策服務平臺、科技投融資服務平臺、開放創新合作平臺以及“雙創”服務平臺,每個平臺包括一個線上服務網站、一批線下服務平臺、一項服務推進行動;18個站點是在蘇南設區市及國家高新區建設18個一站式服務中心(站點),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業務、有網站、有機制的“五有”要求,建立園區和企業需求數據庫,探索政府指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持續運行機制,與省總部形成工作互動。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江蘇省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涉及的蘇南五市均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去年,蘇南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8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30件。
今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江蘇代表團舉行第三場集中采訪活動,聚焦60多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支持蘇南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的建議》?!督ㄗh》中直言,以蘇南地區為實施區域,建設蘇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突出與中國科學院等大院大所的合作特色,著力吸引先進制造業高端科技成果在蘇南實現轉化產業化,既是落實江蘇“兩聚一高”和“一中心、一基地”建設部署的現實需要,也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縱深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創新型國家和制造業強國建設的客觀需要。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曲福田介紹,蘇南地區在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據初步統計,蘇南地區與中科院、清華、北大等高校院所共建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清華蘇州汽車研究院、北大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等各類新型研發機構189家,蘇南企業與高校院所專家團隊共建“校企聯盟”5 000多個,每年實施合作項目超過10 000項?!敖K是科技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有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目前為止,科技轉化成果還不到20%,潛力還非常大?!比珖舜蟠?、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告訴記者。代表們建議,科技部支持江蘇建設蘇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探索在經濟發達地區吸納承接國內外高校院所一流科技成果的模式和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經驗。具體做法上包括:一是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成果在蘇南地區轉移轉化;二是支持蘇南地區圍繞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基地;三是支持建設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
縱觀去年全年,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取得很大進展:
一是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全面落實《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組織實施高水平創新型園區建設、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培育、高附加值創新型產業發展等“六大行動”。
二是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驗區。全面推廣落實中關村“6+4”自主創新政策,認真做好部際協調小組會議審議支持示范區的政策及支持事項的落實工作。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著力在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等方面積極探索,實現創新政策一體化覆蓋、體制機制改革一體化推進。
三是全面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區域創新一體化先行區。加強示范區建設工作的一體化部署推進,優化“五城九區多園”創新布局,編制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體化空間布局規劃,加強重大科技平臺和區域服務體系的整體布局,啟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編制工作,建立完善上下聯動、統一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
國家從頂層戰略上要求努力把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區域創新一體化先行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推進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重大載體,對蘇南乃至江蘇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研究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本質上是探尋和構建“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一體化發展為特色”的“新蘇南模式”。
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具備三大意義:首創了跨區域管理的、大范圍的、有利于深度一體化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突破了過去把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中獨立于區域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目標的做法,開創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即是國家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示范區的先例,而從中國整體小康的實踐看,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也突破了過去通過各類開發區創造局部優化政策推動產業創新的通常做法,率先實施依靠長三角城市群支持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功能建設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