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學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化工生產安全系統工程技術問題分析
王宏(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學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化工產品常應用于各個領域,是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產能結構體,但由于化工生產設計化學物質變化,極易出現爆炸、燃燒、腐蝕等問題,因此,化工生產的安全性成為重點發展內容。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針對化工生產中所涉及到的危險內容進行技術升級,并加強工程生產安全體系建設,以此來降低危險發生概率。本文將對化工生產中常見的安全技術性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來實現科學、高效、安全的化學產能結構。
化工生產;安全系統;技術工程;問題探析
溫度的高低將改變化學物質反應結構,因此,溫度作為化學生產中重要的催化指標,發揮關鍵性作用。因此,化工生產中加熱、傳熱技術是重要反應機制,而如果反應機制過于強烈,即溫度過高,有可能造成反應過猛,影響反應效率,甚至引起反應氣壓變化,導致爆炸。由此可見,在化學生產中要嚴格管控各項溫度指標和加熱速率,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1]。
冷凝冷卻技術是化工生產環節重要的降溫措施,目的是防止因溫度過高導致反應過猛,從而引起危險事故的發生。不過,冷凝冷卻技術應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參與化工生產,并參照反應物質的物理屬性、化學性質以及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等因素,決定采用冷凝設備還是冷卻劑。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學生產階段,所有參與反應的冷凝產品均需得到嚴格的控制,避免冷凝物摻入反應物料中,影響反應效果。
化學物質常需要通過過濾來提高物質本身的純凈度,以此來強化反應速率,提高反應效果。當然,由于物質結構和性質不同,對于過濾的效果也不一樣。例如,懸浮液中微小的固體顆粒。針對此,常用離心過濾法將微小的固體顆粒從懸浮液中分離出來。
蒸餾是以物質的物理性質為基礎,建立起的化學分離模塊。也就是說,蒸餾是借物質沸點不同,利用蒸發冷凝技術,對所需物質進行提純,以此來得到有效的反應物質。
干燥性有助于保持物體本身的特性,降低細菌滋生和變異,從而提高物質的保質期。為了避免參與反應的物質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常利用干燥技術來降低物質內的水分[2]。
在化工生產領域,所有的生產設備、裝置配比均需通過嚴格的搭配,并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如果某物料出現偏差,必將導致反應結果不徹底或浪費的問題出現。而一旦發生問題,就要對其進行分析,并找到原因。在化工生產階段,相關工程參數是極為重要的,要嚴格控制各參數配比,降低危險系數,提高工藝質量。
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是審查工程項目中關鍵性參數存在的偏差,并對這些偏差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相關解決方案。該研究方法主要應用于工程審查階段,可以從根本上避免數據誤差干擾生產,從而提高安全指標。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同樣可應用于裝置運行階段,以此來審查該裝置運行的安全系數,并針對相關參數以及控制體系制定改進方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聯合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對化工生產安全系統工程技術進行模擬演練,以動態和穩態等技術,并通過三維立體空間來模擬化工生產的安全事故,以此來分析安全事故發生原因[3],并制定相應的方案。模擬化操作是安全研究領域最佳的工藝技術,可針對設備故障、爆炸、毒氣泄漏以及化工污染等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為改進設備和提升產業技術提供可信的數據基礎。
隨著對問題深化研究,化工生產安全系統工程技術也逐漸健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是以分析數據“偏差”的措施來查明化工生產階段存在的危險信息,并將該危險狀態進行結構化、系統化的安全評估,并利用相關技術標準以及重要參數建立仿真模型,以此來評估危險系數和可操作性。換而言之,該研究能夠對化工生產流程進行詳查,從而掌握設備以及技術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并依照模擬流程操作找到解決措施,從而對問題進行改進,提升技術標準,優化設備。
生產必然涉及安全性問題,但不管如何,都要保障工人的安全。因此,在化工生產的過程中應強化安全意識,對工廠進行安全科學的布局。具體應用如下,第一,加強各生產設備的檢查,避免因設備故障或設備原因發生爆炸等意外事故;第二,創設安全預警機制。一旦發現具備危險性,立馬進行預警,避免對化工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第三,建立生產管理體系,應對化工生產的每個環節、內容、運行狀況進行監管,一旦發現某物質氣壓急速升高或溫度過高,預警系統便啟動,從而實現科學的安全化管理。當然,企業還要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特別是化工生產,注重效率的同時,也應加強安全責任意識,定期進行事故演練,避免事故發生時驚慌錯落,造成二次事故。
化工生產是高危行業,因此,在生產階段,應加強各項技術的把控,企業做好相關安全系數評估工作,加強企業安全管控,以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而化工生產過程需嚴謹的操作和專業性的知識,以此來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系數,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加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加強員工安全生產管理力度,嚴格把控每個生產細節,并完善安全監管措施和制度,從而,將化工生產安全體系落實到位。
[1]劉建友,鄒志云,李福慶,于魯平,吳春華,等.精細化工生產過程的若干安全系統工程技術問題探討[J].中國過程系統工程年會暨中國mes年會,2009:1-4.
[2]鄒志云,劉建友,趙丹丹,郭寧,劉興紅,王志甄.精細化工生產過程的若干安全系統工程技術問題探討[J].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10(04):1-4.
[3]陳朝體.精細化工生產過程中的若干安全系統工程技術問題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6(13).
王宏(1972-),男,漢族,甘肅秦安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化工安全技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