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萌之
隨著新媒體技術越來越發達,其觸角已經深入到反腐倡廉事件中,近三年來,新媒體首次曝光反腐事件總數高達257件,分別是67件、78件、112件,是傳統媒體114件的兩倍多。由此可見,在近年來的反腐事件中,新媒體發揮著最主要的首次曝光媒介作用。因貪污腐敗而“聞名”于網絡的楊達才、雷政富和劉鐵男,他們惡行的曝光也歸功于網絡。(見圖1)

圖1 2014-2016年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曝光反腐事件數量對比
然而,網絡的快速傳播一方面促進了反腐倡廉的打擊力度,但另一方面也助長了謠言誹謗的產生。由于網絡環境相對自由,很多人留言、評論全憑自己一時口快,完全不負責任,導致網絡曝光的很多案件都是不真實的,讓官員們整日惶惶。僅2016一年微博熱點輿情案例中近三成都是虛假的謠言,這種情況給國家紀檢監察部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題,他們每天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時間對網絡相關信息進行核查、取證,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政府資源的一種浪費[1]。
N市政府就很好的利用了新媒體這一傳播媒介,如國家政府擬定的方針政策可以通過新媒體貫徹實施,各政府官員可以通過新媒體對各種理論和政策進行學習研究。另外,他們在充分了解使用新媒體人們的習慣特征的前提下,借助新媒體的高科技技術,來促進廉政教育的有效傳播。首先,借力發力,擴大教育范圍。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多種信息化平臺,如微信、QQ、微博等,還可以建立專項網站,設置舉報電話等,加大對反腐倡廉教育的宣傳。第二,加強互動,促進教育宣傳。無論反腐倡廉網站,還是其他網絡平臺,都要安排專業人員,及時對大家的問題給予正確的解答,通過互動擴大反腐教育的宣傳。最后,實事求是,引導輿論方向。對于網絡上出現的大輿論事件,正確的要積極給出回應;錯誤的甚至惡性的要及時提出質疑。
N市紀檢監察機關要善于利用網絡傳播的優勢,把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各部門官員的職責任務以及實施辦法的標準等在網絡平臺上公開。這樣一方面廣大網民群眾能夠深入了解官員工作,對官員工作進行監督;另一方面官員在透明的制度前工作,會更加謹慎,對提高自己的自律與廉潔意識也有積極影響。
紀檢制度與工作方法在新媒體平臺公開,既可以很好地宣傳反腐教育,又有效了約束了官員的行為。一旦有官員做出違規動作被網絡曝光后,來自各種網絡輿論的壓力,他必須及時做出改善方法,否則其官路將寸步難行。據人民論壇雜志做的問卷調查顯示,75%的受調查者認為,我國絕大部分的官員對網絡抱有敬畏之心,患有“網絡恐懼”癥。總而言之,紀檢監察工作與新媒體網絡的結合,起到了宣傳與監督的雙重作用[2]。
“微平臺”發展迅速,傳播能量強大,N市紀檢監察部門也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來豐富自己的工作實施方案,如開設網絡直通車,加大反腐倡廉教育的宣傳等。N市紀檢部門可以借助微平臺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公眾號或者微博等,也像其他企業或者公眾號一樣,結合反腐教育的特性,編寫成配有文字、圖片或者音頻的小文,進一步擴寬宣傳的渠道,實現全面宣傳的目的[3]。
另外,N市紀檢部門還必須堅持網絡制度化。新媒體信息化平臺眾多,紀檢監察部門在充分利用此平臺宣傳反腐教育的同時,也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管理體系。目前網絡上虛假輿論、甚至侵犯官員等現象經常出現,只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來對這種現象進行遏制,從而維護官員的正當權利,還網絡環境一片凈土。另外,除了完善網絡管理制度外,還要多利用廣大網民的力量,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網絡反腐環境,實現反腐效力的進一步深化。
新媒體一直是各路“英豪”交戰的擂臺,N市紀檢部門要想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發揮的積極作用,堅持培養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刻不容緩,其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當網絡輿論出現時,能夠做出及時發現并找到應對方法;二、輿論已經發生,能夠和參與此輿論的各方人士進行解釋和溝通,使輿情得到有效地控制;三、輿論處理后,能夠充當反腐的網絡代言人,不斷向網民宣傳反腐倡廉教育,還要持續關注熱點問題并做出正確引導。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既給紀檢監察部門帶來了無限的可能,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挑戰。因此,N市紀檢部門官員在利用新媒體信息平臺進行宣傳反腐教育的工作時,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保證對網絡技術做到充分掌握,這樣當網絡上出現與政府部門相關輿論時,才能做到有效地分析核查、從而做出正確的處理,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最終目標。
[1]肖偉生,張潔,劉洋.新媒體背景下紀檢監察工作的機遇與挑戰[J].經營管理者,2014(33):313-314.
[2]周彪.新媒體環境下如何促進紀檢監察工作水平的提高[J].現代婦女(下旬),2014 (04):64.
[3]孫宇權.網絡信息時代下的紀檢監察工作創新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09):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