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東
摘 要: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個概念中包含很多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個體。地理知識是以命題出現的,命題又是由概念構成的,因此,可以說地理概念是某章節知識的綱領性內容,是核心部分。嘗試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概念圖構建新教學模式,應用于區域地理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概念圖;教學模式;區域地理;有效性
一、新課改背景下,地理教學面臨的問題
地理課堂教學中面臨很多問題,在教學實踐中表現為:(1)容量大,如何讓學生在有限時間里掌握所學的知識;(2)老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這抑制了對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理性的思考,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合適的課程措施與教學策略,實現地理教學形態的突破。
二、概念圖及其教學意義
概念圖教學是使用概念圖進行教學的活動,是教師運用概念圖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發揮能動性,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及記憶,提高學習有效性的一種方式。
在地理教學中各類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概念圖作用在于利用學生的空間組織能力建立概念之間的連接,并促進對知識和技能的反思、理解和提升。
概念圖也可以促進新舊知識建立聯系,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有意義的學習,可以說概念構圖法是一種將隱性知識顯形化,非結構化知識結構化,是促進教與學的有效性策略之一,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地理教學中表現為:
(1)以問題為中心,地理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學生直接傳授現成的知識并不是要完成的首要任務,而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圍繞地理問題的解決而展開的地理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與創造性思維,保證了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的有效性和連續性,獲得的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又是一個教學活動的新起點,引發出更多更廣泛的問題,將學生引入一條不斷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之路。
(2)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活動的目標不能完全依靠教師的傳遞和學生的被動接受,而應該由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索、實際體驗。作為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主角,問題要由學生解決才具有意義,“問題解決”教學,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主動建構是無法進行的。
(3)以發展創造性思維為目的,地理問題解決的步驟條理清晰靈活,概念圖的繪制過程同樣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繪制概念圖的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構建“地理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思路:創設情境,提出地理問題,分析地理問題,提出假設的方案和策略,驗證該方案是否成立。如若成立時解決地理問題,得出結論,并進行反思,然后提出新的問題,進入新的問題的分析……如若不成立則要重新分析地理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并繼續驗證方案。
三、概念圖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應用
(一)概念圖在區域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直以來區域地理都是地理教育的核心內容,在高考中,一般考察區域的差異與聯系,試題難度大。區域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劃設的地域空間。它以區域為研究對象,側重探討區域內各要素的相互聯系,以揭示區域特點、區域差異和區際聯系。
在地球表面,不同區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區域差異包括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的差異,自然環境的差異直接影響著人類活動的差異;人類活動也會導致自然環境的差異,其概念圖如下:
(二)區域地理教學應用概念圖的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突出區域特征,從其地理特征進行展開。例如,用“平原、多山地形”等描述地形,突出其特殊性;通過區域要素進行成因分析。這些做法都可在概念圖繪制中加以利用,都可以成為應用概念圖進行主導因素分析的“中心概念”。
利用概念圖,突出地理的空間特性,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發現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發展空間思維能力。
四、概念圖是區域地理有效性教學的重要方法
在地理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中應用概念圖策略,繪制概念圖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在對地理核心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分析、地理概念之間的上下位層級關系的分析、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分析等方面,合理地利用概念圖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章慶美.新課程背景下概念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研究,2008(33).
[2]胡唐明.例談地理概念圖的構建與使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