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已然來臨,同時,由于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可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并伴隨著傳統教育模式的現代化改革,學生可以自主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多,使得諸如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等一些新型教學方式開始被應用于學校課堂。對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的界定范圍
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將學生當作課堂主體,并通過教師的指導以及幫助,使其對某知識點進行自主的探索學習,在其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求教師適時地進行有目的的提問,從而引發學生對學習的探索興趣,并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的方式對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指點,最終讓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問題[1]。
這一學習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關鍵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首先,將學生組織起來,并為其提供相關的資料數據以及探索環境;其次,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適時引導,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其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課堂學習內容。
二、有關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
(一)營造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
在以往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灌輸,長此以往,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了一種不平等的相處模式,無法對所學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慮。然而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應該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并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交朋友,以一種平等、和諧的方式和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能真正地融入課堂、參與課堂,并可以將自己對知識的看法闡述出來,甚至對教師的教學理論提出有依據的質疑。這就要求教師摒除傳統的陳舊的教學理念,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做到尊重學生,并且為學生提供質疑空間,鼓勵其踴躍發言,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例如,教師在課程結束以后,可以為學生布置“為家人制作一張電子明信片”的課后作業,在幫助學生回顧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教師應使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并以積極的鼓勵性言語為主,通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進行完善的課程準備,并要求學生提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從而促使學生快速地發現、思考以及解決問題。其主要教學任務可以分為四點:第一,教師應科學合理地為學生布置相關的預習作業,讓學生提前了解所學內容,從而增加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第二,在教學內容的學習難度增加之初,教師應適時為學生提供可以讓其進行自主學習的時間以及空間,增加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從而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在為學生安排了課程學習任務后,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使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強自主學習興趣。第四,對于學生難以消化的知識點,進行有目的的引導。通過了解學生的疑點出現原因,通過其他方式引導學生自己找出原因,并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別指導,從而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進程。
(三)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教師在探究對于有關信息技術的理想教學方法時,不能僅僅只局限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其可以通過將實踐操作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速度。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對象是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能力的高中生,其對于一些相關的知識點,只是需要教師稍加引導,就可以獨立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例如,教導學生進行多途徑的下載文件,首先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嘗試,教師在從中加以引導,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文件下載方法[2]。
2.將教學資源合理整合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方式開始趨近多元化,同時,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通過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對學習內容進行相互討論,從而提高其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搜索技巧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學習,最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匯報,并對技巧最多的一組予以獎勵,在學生學習課堂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學會合作共贏。
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將自主學習與之有機融合,實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從中引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增加其學習興趣,加強自信心以及提高對課堂的學習熱情,從而保證課堂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馬紀云.淺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家教世界,2013.
[2]朱網燕.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
作者簡介:姚文燕(1983年),女,山西大同天鎮縣人,漢族,現職稱:中學教師二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術教育。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