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鳳
摘 要:有效導課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導課能將前后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順理成章進入新課的學習;有效導課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有效導課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結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從有效導課的內涵、有效導課的特征、有效導課的重要作用三個方面來探究有效導課的策略,最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活高中歷史課堂。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導課;策略
“施之教法,貴在啟導。”導課是一堂課的開始,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一步。但是,目前有些教師由于對導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或是由于備課不充分導致不能靈活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新課的導入,結果使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使高中歷史課堂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因此,歷史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內容、不同類型的課文,利用多種導課方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使學生點燃思想的火把,打開思維的大門,主動、迅速地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為歷史課堂教學打造一個良好的開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有效導課的內涵
有效導課是指教師在進行一項新的教學活動之前,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素材,結合將要進行的教學內容,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使課堂教學氛圍活潑生動、情趣盎然、引人入勝。
導課作為新的教學內容的開端,就如一場演講的開場白,如果千篇一律、缺乏創新,那必然不會吸引聽眾。相反,如果做到有效導課、高效導課,那將是一場別開生面、新穎獨特的演講,猶如強大的磁場,深深吸引聽眾繼續關注下面的內容。因此,導課是否有效,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氛圍是否活躍及教學質量的高低。
二、有效導課的特征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歷史教師在進行導課時,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利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導課,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求知的火焰燃燒得更加猛烈。從有效導課的過程看,應具備如下三點特征:
(一)針對性(明)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具有直面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針對性原則選擇導課方式和設計導語,選擇與運用時都要以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宗旨,以完成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在選擇導課方式時,應該緊扣教學目標,使之與即將展開的教學環節聯系起來;在設計導語時,要言簡意賅、直中要害,不要夸夸其談、信口開河,浪費大量的時間。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高中學生目前具備的知識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年齡特征、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以及學生對將要學習內容的了解程度等,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取舍。這樣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善于接受,為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整體性(全)
導課作為一節課的起始環節,必須與即將展開的教學內容銜接緊密、渾然一體。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導課內容應該與講解、提問、板書等技能構成完整的教學過程,使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步驟環環相扣,要統籌兼顧,不能顧此失彼,達到整節課完整性和全面性的效果。另外,有效導課的整體性還要求教師熟悉全套高中歷史教材,具備全面駕馭教材的能力,掌握歷史教材各個單元、各個學習板塊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統籌全局,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三)互動性(活)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預期導課效果時,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參與進來,能否引起學生的注意、與學生產生共鳴以及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等,最終達到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合作、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目的。
三、有效導課的重要作用
教學實踐證明,雖然導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用的時間很少,但是它對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至關重要。如果做到有效導課,則能在短暫的時間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濃郁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以精神飽滿的狀態投入到新課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教學效果上看,有效導課有如下三點作用:
(一)集中指向作用
有效的導課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上來,并且使學生的思維從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指向特定的教學任務,為新課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的目標,是導課的首要作用。
(二)激發拓展作用
有效的導課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拓展思維廣度,有利于學生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三)承上啟下作用
有效的導課可以鞏固復習已有的知識,也可以把將要學習的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當中,鍛煉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降低學習新知的難度,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因此,要想使導課的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歷史教師就應該不斷積累教學實踐經驗,運用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創新,大膽嘗試,努力優化課堂導課環節,激活歷史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朱慕菊.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2.
[3]鐘美玲.談新課導入情景創設[J].當代教育論壇,2006.
[4]汪瀛.高中歷史新課程教與學[M].北京:線裝書局,2007.
[5]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奧蘇泊爾.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