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忠
摘 要:通過作業、練習,總會發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例如,學生基礎不扎實、基本概念不清、答卷不規范、語言表述不準確、實驗題答非所問等造成了一些不應該的失分。教師也一直在反復強調,加強對學生規范性答題的訓練,強化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數據的處理能力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是同樣的錯誤,學生還是在不斷地重復出現。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師只是完成了教學的過程和教學任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關注度不夠。
關鍵詞:思維能力;教學策略;效率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課堂教學的效率,以適應新的高考考試要求,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使知識體系與思維方法要求融合。如何才能提高思維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思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總結,談談“思維課堂”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注重學生現有的思維水平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相符合,提高學生積極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摩爾質量是學生在對物質的量的學習基礎上學習的新概念,但是,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生對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對于摩爾質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現有的知識水平。通過學生熟悉的相對原子質量,得出兩種原子的相對質量之間的關系。在結合1mol12C與其質量的關系,引導學生逐步進行推導,設計如下(簡略):
1.復習回憶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Mr=
兩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相比可得:=
2.復習阿伏加德羅常數與12C、物質的量關系。
3.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理解摩爾質量的含義。通過知識的生成過程與思維的融合。完全理解了摩爾質量(質量單位為g)的定義,在數值上與其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相等。從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來看,完全符合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使知識體系化的同時,學生形成了較為深刻的邏輯思維體系,形成了概念學習的基本思維方法。
二、抽象概念理論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
高中化學除了抽象的化學概念外,抽象的理論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選修四中的化學反應平衡移動原理,該原理具有了較強的抽象性,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度,教學設計中應以具體直觀數據為突破點,將抽象的概念、理論具體化。設計如下:
在一定溫度下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0.1mol/LCO和0.1mol/LH2O(g),發生反應,平衡建立過程如下:CO+H2O(g)[?]CO2+H2
C(起始)0.10.10.10.1
C(轉化)0.050.050.050.05
C(平衡)0.050.050.050.05
如向該平衡體系中再充如0.05mol/LCO,重新達到平衡后,CO的濃度范圍____。如將該平衡體系中的CO2移出,重新達平衡后,CO2的濃度范圍______。
通過具體的數據關系,該原理可形象地概括為“對著干原理,但是不能一干到底”。使抽象的理論更加形象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水平。
三、注重思維方法的提煉總結,形成規范的答題思維模式
化學學科的特點:知識點多,不容易記憶。但如能使知識和思維方法有效融合,即便再復雜的關系,也會更加通俗易懂。例如,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配平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判斷方法等。
例如:2012全國理綜26(3)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強氧化劑,FeCl3與KClO在強堿性條件下反應可制取K2FeO4,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據題信息易知,該題為氧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其基本思路為:
找出化合價改變的反應物和對應的生成物:ClO-+Fe3+→Cl-+FeO42-
據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知:3ClO-+2Fe3+→3Cl-+2FeO2-
4
再根據電荷守恒和質量守恒配平為:3ClO-+2Fe(OH)3+4OH-=3Cl-+2FeO2-
4+5H2O
最后進行思維方法總結,使學生形成規范的答題思維模式。
四、通過特定的信息題,培養學生提取、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
不同的知識體系都有它的基本理論、解題思維方法作指導,需要我們通過例題的分析更加深入研究和思考,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自我的思維體系和規范的答題模式。但課堂教學過程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學的過程要以學生對課前學科必備知識的自學和理解為基礎,通過課堂教學,以必備知識為依據,在“思維”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從已有的思維層次入手,逐層深入,多角度,多層次,通過一系列的思維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其思考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延波,郭興全.創新思維與能力[M].科學出版社,2004.
[2]趙玉清.課堂提問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4(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