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雯
摘 要: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教育人才引進的新生代,肩負著自我成長和教書育人的雙重重擔。在形成獨具個人魅力的授課風格前,需要不斷準備和完善。而成功進行課堂引入是他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引入,將最大限度決定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多寡和課后回憶內容的難易程度。通過展示化學學科青年教師的課堂引課案例,體現引課的藝術之美,并通過對引課內容的不斷錘煉,展現青年教師的基本能力素養以及教學情懷,最終達到成功開啟課堂的有效目標。
關鍵詞:青年教師;引課;化學
如何成功地上好一堂課,是所有剛入職青年教師的第一個難關,為此,青年教師做了長時間準備,從知識的儲備到內容銜接以及課堂練習的鋪墊和課堂總結的完善。而其中最重要的當屬開場白部分。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引入,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多寡和課后回憶內容的難易程度。越是有吸引力的課堂引入,越能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并在整個課程的學習中不斷加深印象,從而降低課后回憶的困難程度,而回憶越容易代表他們記得越牢固,從而真正完成傳授與學習的交互過程。所以,課堂引入,是青年教師必須要充分設計、反復錘煉并最終完美實施的一件課堂大事。而青年教師的經驗和知識儲備并沒有達到最佳,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完善自己的課堂引入,如何在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引課過程中體現課堂藝術之美,以及展現學科情懷等特點將是我們不斷研究的方向。以下內容將結合我校實例和個人課堂經驗做一些探究。
一、有針對性地進行青年教師崗前、課前培訓
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是教師崗位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也是青年教師對職位認知的重要環節。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新鮮力量,會在學校未來幾十年的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教育水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青年教師自身的素質培養,更會直接影響學生一代的成長。另外,青年教師多是從校園進入到工作的崗位,雖然可能接受過專業化的實習教育,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學術功底,但是對教學技巧、教學方式等缺乏系統掌握,他們在入職后面對學生時總是會與實習時的心態有所不同,重視程度更高,心情起伏更多,有時也會比較迷惘,在實際中可能會遇到許多難題。學校領導應當對這些問題給予重視,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崗前、課前培訓,有預見性地針對他們今后會遇到的問題進行指點和幫助。包括同期不同學科青年教師的集體培訓,分學科分部門的專項培訓,只有通過不斷訓練提升,才能讓學科組老教師了解年輕教師的優勢和劣勢,有針對性地加以提高和改善,并最終通過不斷的課程實戰加以檢驗。
二、落實學科引領,助力青年教師發掘引課藝術之美
首先,要引起青年教師對課堂引入的重視。一節課堂的引入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卻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一節完美的課堂引入,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飽滿的激情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因此,引課藝術的研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當一個教師的課堂上忽略引課這一環節,短期內可能察覺不出問題,但如果對該教師的學生進行課程回訪,學生絕對無法有效表達出對知識引入環節的評價,因為無從評價。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
三、以化學學科為例,展示青年教師引課典型案例
化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用途等方面的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可開發價值,尤其是化學本身源自生活,從生活實際取材去設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新課引入會起到非常有效的激發作用。
1.實驗引課法
實驗作為化學的研究手段,更是從動手實踐的角度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實驗引課法是很多青年教師可以選擇的方式。比如,在講解酸的通性這一課時,課前準備一只盛有堿液的燒杯,提前向燒杯內滴入幾滴酚酞試液使得溶液顯紅色。再準備一個盛有一次性面膜的燒杯和一定量的酸性溶液。在課堂上,以魔術家的身份向學生宣布,今天要做一個“神奇的面膜”實驗,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不告知燒杯內溶液成分的前提下,先將酸性溶液倒入盛有一次性面膜的燒杯中,再用鑷子取出浸濕后的面膜,將其投入到盛有已經滴入酚酞的堿液燒杯中,會觀察到燒杯內溶液顏色迅速由紅色變為無色。這一現象前后對比明顯,學生一定會為之興奮地破解魔術之謎,此時可以通過逐步揭示所用藥品性質的方式,指出酸和堿可以發生中和反應這一事實,學生在記住原理的同時還有了清晰的實驗現象,對于接下來還要學習的更多內容會格外感興趣。這就是實驗引課的優點,學生只有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2.微課引課法
微課的主要載體是短短幾分鐘的微視頻,作為引課內容簡潔清晰,針對學生傳遞該堂課特定的知識內容,它對于制作者提出了很精細的要求,諸如目標明確、主題突出、教學設計精致、示范案例經典等等,而且作為課堂引入的第一炮,最能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結合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三大優勢:導課的趣味性、課堂的互動性、化學實驗資源的網絡豐富性,必然會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以電解課程內容為例,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設計一段關于破解電解水機奧秘的科普小實驗,結合高中學生已有的有關電解時兩個電極反應物質先后順序的信息,引導學生自主作答,分辨真偽。在準備初期,需要提前拆解一些市售電解水機的電極裝置并加以改造。實驗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變換電極材料,提供多種實際現象便于學生從中分辨出他們已知的和未知的電極反應及其現象。在重復進行實驗和編輯微課內容的過程中,對青年教師的實驗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和提升。微課導學的開發,符合我國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與發展,響應改進教學模式的新主張,尤其是化學課程中的實驗教學更應充分發揮微課在探究性實驗功能上的積極作用,不斷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等內容的熱愛,促進其積極學習并在化學實驗中真正感受化學課程的學習樂趣。
3.案例引課法
新一代青年教師的特點是善于及時利用網絡資源和現成案例,發掘其與知識的連貫性,而如果將這些內容使用到引課上,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化學故事中體會到化學知識的神奇。比如,結合里約奧運會游泳池池水變綠的新聞報道,探究“綠水”的成因以及對運動員是否會造成健康傷害。這一案例的使用,既可以用于氯氣的新授課引入,又可以用于pH計算或酸堿中和滴定的課程引入。當前社會面對問題的復雜度決定了單憑經驗和知識對號入座解決問題很難奏效,相當多的問題要靠對知識的靈活、創新應用,所以,學習的內涵加深了。但是學生因為年齡和閱歷等條件的限制,無法解決復雜問題,此時,教師就起到了化繁為簡,由難到易的引導作用。所以,一個典型的案例分析,將更好促使學生養成思維和應變能力。
4.科學史引課法
學科德育課是學科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各學科的發展史、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故事中凝結著科學家的科研精神,其中許多都蘊含著教育意義,引課時充分利用這些內容不僅能開闊他們的眼界,還能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比如,在講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知識前,先引入一段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于1943年創立的侯氏制堿法(又稱聯合制堿法)。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從歐洲進口純堿的道路被阻斷,而當時壟斷中國純堿市場的英國卜內門洋堿公司卻囤積居奇,堿價暴漲),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分析該技術的先進性和重要發展意義。
5.模型引課法
教師在展開一類新元素或者一個新物質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如果能把結構模型直接展示出來,對于加深學生的思維印象將更有效。尤其是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教師不斷去描述“分子結構”“空間構型”等等,遠不如拿出一個球棍模型或者比例模型來的具體明了。比如在進行乙醇(CH3CH2OH)新授課時,展示的比例模型其實有點像小狗,學生在觀察嬉笑之后,一提小狗就記住了乙醇,此時再進一步結合比例模型展開,比如看起來像狗尾巴的部分應該是乙醇的官能團——羥基,羥基能夠發生的反應決定了乙醇具有哪些特性。
6.激發情趣引課法
以情動人,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這不僅僅是語文課可以體現的。近幾年特別流行三行情書,各個學科都有相當優秀的作品出現,如果將這些富有情感的藝術表達形式展示在課堂引入中,再誘導學生嘗試自我創作,則會從另一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要創作與學科相關的內容,勢必要先了解創作對象即所學學科的重要知識點,這樣才能言簡意賅地進行重點創作。比如,在學鋁熱反應時展示“我愿意燃燒自己置換出你/將自己困在永遠的囚籠/by Al to Fe”,在學催化劑時展示“或許在你生命的最后時刻/你也不曾想起/我曾來過”,在學有機物醚的結構時展示“給你的信落款總是^O^/你只知那是頑皮的笑臉/卻不知那是迷戀(醚鏈)”。
教無定法,引課也不應該囿于局限的條條框框中,而應該盡可能多方設計巧妙創新。課堂引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成功地引入能明晰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引發探究欲望,使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學習中,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情境。青年教師要高度重視對于課堂引入的自我設計和反復錘煉,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努力提高導課的技能,構建富有活力的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馬久蘭.“微課導學”策略在初中化學實驗課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寧夏大學,201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