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霞 許楠楠
摘 要:當今,高中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和對英語教師的情感,對英語學習的效果有很大影響。積極的情緒對人的認知活動有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情緒對人的認知活動有瓦解的功能。老師們往往關注學生成績,不關注學生的成長,不關注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不關注學生的情緒,不關注教師情緒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讓學生有積極的情緒體驗,教師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思維,接受學生發生的一切,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思考學生學習行為背后隱藏的東西,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頓悟產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英語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并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 使學生愛上學習,并且能夠管理好自己,讓學生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情緒;英語學習;影響
“教育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效作用。”中外相關研究已雄辯地證明了這一論斷。由于受年齡、心智、閱歷等限制,高中生正處在情緒波動較大、行為易受情緒支配的年齡段,在此階段,情緒是影響其學習成績、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證實,積極、良好的情緒感受對高中生學習可以產生多種直接、間接的正面影響,使其目標明確、態度端正、行動積極;消極、惡劣的情緒則容易導致他們喪失學習熱情,干擾其注意力、記憶力以及理解、思維的能力,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具體到英語學科,情緒對其的影響作用似乎更大。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我們認為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知識導師,還要會做學生情緒的咨詢師、導控者,在教學中要盡力多給學生積極、良好的情緒感受,幫助他們化解負面情緒感受,并喚醒其內在的情感因素,使情緒因素成為促進其成長的助推力。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也不例外。具體表現有:焦慮。焦慮實際上是擔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產生這一種情緒的原因主要是壓力過大。學校對升學率的過度追求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都給教師增添了不小的壓力;憂傷。這種情緒主要是來自于家庭的影響,憂傷過度會造成上課時情緒低落,思維遲鈍,嚴重影響教學發揮;憤怒。當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或工作上的付出與收入不一致,或課上和學生發生沖突等都會引發教師的這種情緒;厭倦。教師的厭教情緒主要表現為上課沒有激情,老提不起精神,感覺像在混日子;嫉妒。有些教師在教學成績、職稱評定或年終評優等方面落后于人,便會產生這種情緒。
那么,英語教師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減少對學生的影響呢?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調整自己的情緒:不把情緒帶進課堂。在上課之前,如果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不好,要先進行自我暗示,然后靜靜坐下來聽聽比較舒緩或柔和的音樂,抑或可以想想一些開心的事情,還可以通過做深呼吸或跟同事朋友聊天來緩解自己的情緒;每天保持一顆平常心。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師每天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這些壓力無疑會給老師帶來負面的情緒,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很重要。平常心就是一顆平靜的心,它能夠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能夠正確處理得與失之間的關系,只要做到無愧于學生,無愧于良心即可。擁有平常心的人往往不會受負面情緒的困擾,但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在課堂上要保持冷靜。課上的情況千變萬化,有的學生打瞌睡,有的學生開小差,還有的學生會小聲講話,這些行為都有可能誘發教師的負面情緒。面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先用意念進行控制,保持冷靜,千萬不能因為個別同學的行為而影響整堂課的正常運轉。還可以在自己要發火的時候想想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想想我們教師的職業精神,也許講一個笑話會比發一通火更能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學會在課后宣泄情緒。教師在課堂上如果經常壓抑自己的情緒,則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要適當發泄。發泄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做運動,如打球、跑步、練瑜伽,自己出一身汗之后,就會覺得所有消極的情緒也隨之消失了。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有的態度體驗,是和機體需要相聯系的體驗方式,具有情境性、不穩定性和易變性等特點。它是人的行為的動力系統之一。它對人們的行為起著組織與協調作用,能夠以一種與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相同的方式激發和引導行為。有時我們會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為這件事能夠給我們帶來愉悅。只要英語學習給學生帶來愉悅,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英語。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所帶來的效力與效果是很明顯的。那么,教師又該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抑制其消極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呢?
1.我們要滿腔熱情地愛我們的教育對象
于漪曾說過:“要真心實意地愛學生,熱愛學生是人民教師的天職,我們要把熱愛事業熱愛未來的強烈感情傾注到教育對象上,對他們滿腔熱情地愛,沒有愛可以說也談不上教育。”在愛學生的前提下,我們才會去關注學生的喜怒哀樂,才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想方設法使他們體驗愉悅、滿意的情緒,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英語自主學習活動中。有了學習的欲望,學習就變得主動起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就會培養起來。
2.我們要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學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成長中的學生。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容忍他們所表現出的任何缺點和錯誤,明白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他們成長的一種方式。學生犯錯誤時用充滿愛意的幽默方式去提醒,讓他們在愉悅的心境中接受老師的指導。一旦能寬容對待學生的缺點,教師本身就會消除自身的消極情緒,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感染。
3.教師要用心理學教育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主動創設能引起學生正面情緒的情景
當學生出現消極情緒時,能理智地分析原因并順勢疏導,將學生的消極情緒轉為積極正面的情緒。
4.教師要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自身修養,使自己心胸開闊,目光深遠,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
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興奮的情緒激勵學生投入學習,以滿意的情緒對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我們知道,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傳染給別人,使之產生同樣的情緒。教師的情緒尤其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跨進教室的門檻,就要記住,你是一堂課的締造者,你要是情緒不佳,就會使一堂課黯然失色,沒有生氣”。
教師教學中如果能夠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了解學生大腦中知識加工的方式,激活學生大腦原有的知識對接教師講授的內容,使學生伴隨積極的情緒進行思維,從而促進學生自我領悟。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態度以及對英語老師的情感會影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投入、主動性,繼而影響英語學習效果、英語的思維能力和自信心。有了這種發現后,筆者在兩個班級中進行了有目的的實驗。這兩個班級是2016~2017年筆者所教的兩個教學班,高一15班(以下簡稱“15班”)和高一16班(以下簡稱“16班”),當時高一年級共有21個平行班。按照學生入校時的成績統計來看,15班英語總體成績在全年級排第6位,16班英語成績在全年級排第10位。16班的入學成績相對較差一些,將16班定為實驗班效果會比較明顯。
實驗班級定好之后,隨之定下了將要采用的實驗方法。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筆者決定采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法。在16班有意識地克制自己所有的消極情緒而僅顯露積極情緒,并做到任何情形下通過各種方法在英語課上激起學生積極正面的情緒,盡力抑制學生的消極情緒;而在15班筆者讓自己的情緒自然流露,不刻意壓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學生的情緒也不采取特別的措施。
從上第一節課起筆者的實驗教學便開始了。在16班特別注重課堂的前五分鐘的設計和處理。因為前五分鐘是奠定情緒氛圍的關鍵。學期初的一段時間里,筆者讓16班欣賞歌詞淺顯、旋律優美的英語流行歌曲,學生一下子喜歡上了這種氣氛,積極肯定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在這種氛圍中,筆者先引導他們學會歌詞中所涉及的語言內容,然后再切入正題。
熟悉了班情之后,筆者將課堂的前五分鐘交給了學生,每節課輪流有兩個學生站在講臺上,自由選擇演講,或講一則英語小故事、或背一段英語課文。學生表演完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真誠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入正式的課堂教學。
平時的教學、作業、考試等各種活動中,在16班筆者總是以鼓勵的話語、幽默的小玩笑、講故事、談心等各種手段激起學生的正面情緒。實驗的一年期間,在對實驗班的一切教學活動中,筆者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熱情洋溢,興高采烈,生機勃勃”。對待學生的言語、方法、態度等方面筆者也刻意設計,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的積極情緒,有意識地抑制學生的消極情緒。因此,在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思維開闊、思路敏捷、勁頭十足。
在對照班15班,教學內容和16班一樣,只是筆者情緒流露方面很隨意。有些學生的行為很過分時,筆者也當眾發過脾氣,并且也沒有刻意對待學生的情緒。
到學年結束時,按慣例學校要利用學生評教的方式和期末考試成績比較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分析和評價。在評教活動中,16班100%的學生表示喜愛英語老師,喜歡上英語這門課,每天盼著上英語課。而15班,只有80.3%的學生喜愛英語老師,對上英語課沒有特別強烈的好惡。在全校期末統考中,16班英語成績一躍成為全年級第一,平均率、優秀率等指標遠遠高于第二名,而15班英語成績在全年級還是第六名。
這次嘗試讓我明白情緒對高中生英語的自主學習有很大影響。老師們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和對學生情緒的調節也是提高英語成績的重要因素。高中生的高考壓力大,學習負擔重,老師要關注他們的情緒波動,及時給予引導和溝通。如果我們學會換位思考,在乎他們的切身感受,學生們在愉快自信的狀態下,更容易識記新東西,打開思維。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育要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教師要善于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升華情感、發展個性的過程,高中英語是一門情感因素濃厚的課程,它不僅是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引導情緒升華的好材料,而且通過這些過程的作用還能夠加深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重視對情緒因素的引導和利用可謂一舉兩得,既有助于學生學好語言,又有助于他們成長為健全的人。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林超.你能調動情緒就能調動一切[N].羊城晚報,2004.
[6]張大鈞.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