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互聯,產業互通,助力實體經濟騰飛
銜接合作渠道,新舊產業共生共融
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品牌加速集聚;汽車制造生產,服務效益不斷提升。
2016年,重慶調優存量、做優增量,打通制造業與商貿服務、智能科技、節能環保的對接渠道,支柱產業與新興產業共生共融的優勢日益顯現。
積極幫助扶持,構筑產業創新閉環
出政策,給幫扶,造氛圍,以都市核心區為中心,向城市發展新區延展,重慶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建成多個行業協同創新聯盟,從產業研發到成果轉化的創新生態鏈初步形式。
內外協同并進,打造經濟開發格局
一方面,破除產業壁壘,積極實施財稅體制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等;另一方面,營造開放格局,務實啟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對外合作項目。
以“新”帶“新”,增添實業“鮮味”
城市商圈,零售服務積極向休閑服務、體驗式服務轉型,商品銷售總額突破2.2萬億元。
鄉村消費,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成為時尚,柑橘、榨菜等生態產品備受追捧。
從城市到鄉村,重慶以“新消費”帶“新增長”,實體經濟“鮮味”十足。
疏通發展動脈,擴大區域輻射范圍
通高鐵、修高速、建港口……2016年,重慶以“城鄉統籌協調”為基點,加快“五通八聯三保障”建設,疏通實體經濟發展“動脈”,增強了區域間實業輻射與互助。
精準發力,夯實基礎,拓寬實業發展空間
唱好主旋律,有的放矢做好重點工作
“既全面統籌,又抓住重點,把握好工作力度和節奏,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把壯大實體經濟、培育新興產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構建多元支撐產業體系,全面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2017年1月15日,市委書記孫政才代表在參加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璧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
打好主動仗,踏石留印推動協調發展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強化改革引領、開放支撐、創新驅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激勵和保護好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業創新精神,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保持全市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協調性,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重慶發展。”
——2017年1月19日,市長張國清代表在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
更加接地氣,俯身為民補上發展短板
“要高度重視去產能工作,特別是煤礦關閉后企業的轉型和遺留問題(企業補償、工人權益維護等)的處理,切實維護好地方穩定。”
——2017年1月15日重慶“兩會”期間,唐波代表在奉節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議
做實大開放,由內及外打造開放高地
“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借鑒國際一流的融資經驗對重慶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新加坡在金融領域走在國際前列,重慶要實現金融發展,可以通過引入實體經濟,實現‘引進來‘走出去,進而同步推動融資發展。”
——2017年重慶“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雷珂就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