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生



摘要:首先提出室分信源替換、載波調整、信道處理單元調整等常用網絡結構調整方式,再選取中國電信某CDMA本地網作為研究對象,對現有網絡資源及某段時間內的話務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并探討關于冗余出來的設備資源進行再利用的問題,以期實現在用較小投資的情況下,滿足CDMA網絡近階段內建設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CDMA 1X 室分信源 載波 話務量 無線利用率
1 引言
中國電信自拿到4G牌照后,移動網絡建設的重點和絕大部分投資便開始轉移到了4G網絡的建設中。根據現階段網絡發展情況,中國電信的語音業務還是基于CDMA 1X網絡,由于用戶行為習慣及運營商策略等原因,CDMA網絡必將在未來幾年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在網絡建設投資劇降的情況下,如何盤活現有的CDMA 1X網絡資源,用以滿足現階段及未來的布網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先通過提出常用網絡結構調整方式,再選取中國電信某CDMA本地網作為研究對象,對現有網絡資源及某段時間內的話務量進行統計分析,再對各種區域類型的無線網絡利用率、該本地網的網絡結構情況等進行進一步分析,找出有針對性的網絡結構調整方案,并將冗余出來的設備資源進行再利用,實現在利用較小投資的情況下,滿足CDMA網絡近階段內建設發展的需求。
2 網絡結構調整常用方案
2.1 室分信源調整方案
(1)低效室分小區清單初選
一周最忙時資源利用率≤10%,且全天話務量(含切換、語音數據)≤20 Erl的室內小區,如果其數據最忙時EVDO也為閑小區(即前向物理層業務信道時隙占用率≤20%,且每載扇等效用戶數≤1),則定義該室分系統為低效室內分布系統。
(2)調整清單梳理
綜合考慮樓宇性質、傳輸資源、協調等因素,得出優先調整對象如下:
1)室外宏小區鄰區數量≥30個,且鄰區中室內小區較多的,其周邊的低效室內小區可優先考慮調整;
2)軟切換因子≥100%的低效室內小區優先考慮調整;
3)PN(Pseudo-Noise Code,PN碼)復用距離和層數:對復用距離短、層數少的PN,作為調整的重要參考。
(3)調整方式選擇
RRU信源歸并;合理減少載波數,補充偽導頻;覆蓋外延;用直放站替換等方法精簡獨立信源RRU數量。
2.2 室外站點調整方案
(1)多載波區域合理性再梳理
核實現網已開通的基站和已設計、規劃的站點,關注多載波區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低利用率多載波站點初選
根據最近2周的小區個性化忙時,將平均個性化忙時利用率≤30%且雙載波小區每小區話務量≤15 Erl或三載波小區每小區話務量≤30 Erl的基站定義為低利用率多載波基站,列入初選清單。
(3)多載波基站調整清單核實
綜合考慮區域多載波連續性(避免插花式基站)、區域網絡話務容量波動性、區域話務增長預期,核實可調整多載波區域。
(4)多載波調整方式選擇
整體核減多載波區域;核減多載波區域邊界站點的載波配置;根據需求在載波過渡區增加偽導頻配置。
(5)室外站點調整搬遷
核實現網無有效覆蓋的室外站點,搬遷到有覆蓋或容量需求的區域。
2.3 CE核實調整思路
(1)核實無效CE(Channel Element,信道單元)配置,判決條件:每載扇CE>48的CE判定為無效CE配置。
(2)城區和風景區CE配置每載扇最小單位為16CE(含公共信道),郊區和農村、室分信源每載扇最小單位為8CE(含公共信道)。
(3)根據最近4周的小區個性化忙時調整CE配置,以基站利用率控制在30%~50%為宜。
(4)適當關注小區最大用戶接入數。
3 某CDMA本地網網絡結構分析及調整
策略
3.1 某CDMA本地網1X網絡負荷現狀分析
根據對該CDMA本地網的話務統計可知,1X網絡統一忙時時段為上午10點到11點,則取一周內的忙時話務量,然后再取其平均得該CDMA網絡忙時1X業務量(含語言、短信數據業務、軟切換等)為21 473.8 Erl,各區域忙時話務量統計如表1所示。
其中,密集市區指城市中心城區,該區域的高層建筑多,人口相對集中,話務量密集;一般市區指密集市區外的市區區域及各縣級市的城區,該區域的人口相對集中,話務量較密集;郊區指城市、縣級市的郊區及鄉鎮所在地等區域;農村指鄉村、交通干線、景區等廣覆蓋區域;室內指室內分布系統覆蓋區域。
從現網1X話務分布情況看,該CDMA本地網1X網絡話務主要集中在市區和郊區,而農村和室內的話務量相對較小。其中密集市區和一般市區的無線網利用率較高,分別為32.5%和25.5%,其次是郊區,為17.5%;而農村和室內信號源的無線網利用率偏低,分別為7.5%和11.3%。由此可見,該CDMA本地網的1X網絡用戶分布極為不平衡,主要用戶集中于市區、郊區區域,農村用戶較少,室內分布話務量也較低,說明不少區域的室分信源如果僅為滿足覆蓋需求,可以減少容量型的射頻拉遠等信源,由直放站替換解決。
此外該CDMA本地網1X最高為二載波覆蓋,且主要分布在市區,室外站載波可調整空間也較小。CE資源調整可以提升1X網絡利用率,但是基本不能獲得可供再利用的設備資源,所以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室分信源部分的調整及再利用。
3.2 室分信源利用率分析
某CDMA本地網1X網絡室分信源利用率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該CDMA本地網室分小區數為635個,其中26.61%的小區符合“單載波小區利用率小于10%”或“多載波小區利用率小于5%”,且“全天話務量小于20 Erl”、“EVDO時隙占用率小于20%”及“每載扇等效用戶數小于等于1”,表明約有26.61%的小區話務量非常低,且DO(Data Only,單獨載波數據承載)的使用量也很低。
軟切換因子大于100%的小區有23個,表明部分室分過覆蓋情況較重。
室內小區資源利用率(小區忙時)整體為12.24%,相對于室外小區資源利用率28.00%,室分效益系數為43.72%,表明分布系統整體利用率低下,配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況。
鄰區超過30個的室外小區占比為15.13%,這些小區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區域網絡質量帶來不良影響,且會對區域PN規劃增加一定的難度。
綜上,該CDMA本地網的1X網絡室內分布信源總體來說利用率較低,需要對室分信源設備進行調整,以提升利用率。
3.3 直放站替換室分RRU方案分析
為了不出現擁塞等影響網絡質量的問題,通過提取小區個性忙時話統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整理出該CDMA本地網室分信源中的低效室分信源,具體統計查找方式如表3所示。
在表3所示的話務統計數據中,首先根據“建設類別”篩選出室內部分。根據低效室分信源定義,“一周最忙時資源利用率≤10%,且全天話務量(含切換、含語音數據)≤20 Erl的室內小區,如果其數據最忙時EVDO也為閑小區(即前向物理層業務信道時隙占用率≤20%,且每載扇等效用戶數≤1),則定義該室分系統為低效室內分布系統”,從表3展示的數據設定查找方案,首先由“最高話務量利用率”列篩選出利用率≤10%的室分信源,再結合篩選全天話務量(含切換、含語音數據)≤20 Erl,數據最忙時EVDO也為閑小區等,則最終篩選出來的室內分布系統信源為為低效室內分布系統信源。
結合CDMA 1X網絡參數如鄰區、PN規劃等因素進行綜合性考慮后,經過統計可以得到該CDMA本地網的全網室內分布系統中的低效室分信源統計情況,如表4所示。
從表4可知,該CDMA本地網1X網絡的低效室分信源總共為170個,占總信源數的26.87%,比例較高。在170個低效室分信源中,其中有15個為戰略性的覆蓋需求站點,因為所在分布系統為新建分布系統,話務量暫時還不高,考慮到后期話務量預測有一定的增長性,所以不建議拆除替換。再根據室分信源核實調整思路之“調整清單梳理”,該CDMA本地網室分RRU信源擬調整為直放站的信源情況如表5所示。
某CDMA本地網1X網絡擬替換RRU信源155個為直放站信源,調整314個載扇。在替換的直放站信源需求中,根據核算,需要100個近端機,208個遠端機。圖1為155個被替換為直放站的RRU信源現網話務量分布統計圖:
從圖1可以看出0話務的RRU有5個,0~0.5 Erl話務量的RRU數有122個,占了總155個替換RRU數的79%,所以從圖1分析統計數據中可知,該CDMA本地網被替換為直放站的RRU信源站點主要為低話務站點,替換后不會對網絡質量造成影響。同時,還需監控被替換分布系統的話務統計及網絡質量情況,部分分布系統隨著人流量的增大,話務需求可能也會隨之增長,如有需要,還需將RRU設備替換回去,以滿足話務增長的情況及改善網絡質量的需求。
4 資源再利用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知,室分信源總體話務量較低,在1X網絡利用率低的分布系統內,信源可以用直放站替換原RRU,該CDMA本地網通過室分信源調整可以騰出155個RRU、314個載扇的設備,并進行CDMA網絡發展的再利用。由于CDMA網絡已有將近三年的停滯或放緩建設,不少室外區域需要加強覆蓋,室分信源建設需求也不斷出現,所以可以利舊以上拆除的室分信源RRU設備用作室外及室內的覆蓋建設。但因為與RRU匹配的原BBU設備還掛接著其他室分信源的RRU,所以不能調整太多,在后期工程中,還需要補充采購與RRU相對應的BBU設備。
5 結束語
中國電信移動網絡建設重點目前集中在4G網絡建設中,但CDMA網絡在近期還不能快速完成退網,甚至對其還有一定的發展建設需求。實時關注CDMA網絡的進展,實時對CDMA網絡進行跟進分析,適當進行結構調整,可以盤活一定比例的冗余資源來進行再利用,滿足新增網絡覆蓋建設的需求,且能節省投資,真正做到了“花小錢辦大事”。
本文研究的網絡結構性調整思路和實施方案出于CDMA網絡現階段商用的重要性考慮,具體方案實施需相對保守。隨著2G、3G退網的逐步推進,對CDMA網絡結構調整可以進行再進一步的研究。如采用單個BBU通過串接等方式掛接更多的RRU以節省BBU設備;通過用數字直放站替換現有模擬直放站,以便單個RRU可以掛接更多的直放站作為信源,節省RRU設備等。這種更深入的網絡結構調整模式將實現在現有的CDMA網絡中整合出更多的設備以供再利用,使建設CDMA網絡的主設備投資下降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網絡運營部無線處. 中國電信CDMA
無線網絡資源調整指導手冊[Z]. 2010.
[2]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網絡運營部. 廣東電信CDMA無線網絡資源增效專項階段性匯報[Z]. 2010.
[3] 姚凌,張勇,陳森. 優化無線資源利用率提升CDMA網絡數據業務性能[J]. 移動通信, 2006,30(10): 33-37.
[4]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網絡運營部. 中國電信網絡能力指標設置與解釋(CDMA無線網絡部分)[Z]. 2012.
[5] 啜鋼. CDMA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6]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網絡發展部. 中國電信cdma2000移動網絡技術體制[Z]. 2008.
[7]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網絡運營部. 中國電信CDMA網性能指標統計體系(話務網V1.2)[Z]. 2011.
[8]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朗訊通信公司. 上海貝爾運用網優平臺提取無線資源利用率辦法[Z]. 2012.
[9]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研究院. CDMA網資源合理利用率研究及用戶端口利用率與用戶數量關聯性研究[Z].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