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東 覃美春
摘 要: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自十一五、十二五實施跨越發展以來,林場加大對外租地造林力度,林場林地面積、資源總量都得到大幅度增加。然而,目前廣西適合宜林的荒山越來越少,租地難度越來越大,繼續走對外租地造林擴充資源的路子已不現實,針對當前林場森林經營管理可提升空間還比較大,對此,林場森林經營發展重心要由數量向質量轉變提升,必須走產量化、質量化、精品化的道路,對此,本文以林場森林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以期為林場森林經營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場;森林經營;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7
1 林場基本概況及林場資源現狀
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始建于1951年,是自治區林業廳直屬大一型國有林場,林場總場位于柳州市,林場林地跨柳州市城中區、鹿寨縣和來賓市象州縣。場內林地以丘陵地貌為主,其中多為中、低丘。石山土山交叉分布,走向錯綜復雜,以東西走向居多。山脊斷斷續續,不甚連接,山體多拔地而起。地形起伏變化不大,坡度多為 16~ 25°,平均海拔200m 左右,最低海拔在柳江河岸,海拔 65m,最高為古亭山,海拔 561m。場外造林區的縣(市、區)的地貌有中山、低山和丘陵。由于各縣(市、區)所處區域不同,地貌類型、地形地勢有所差異。但造林用地的大部分屬低山丘陵,海拔多600~800m 。
林場經營林地總面積27093.9hm2,按地類分有林地17372.7 hm2,灌木林地6627.4hm2,未成林造林地573.4hm2,苗圃面積24.2hm2,無立木林地 65.9hm2,輔助生產用地168.9 hm2,被占用林地2261.4hm2,森林覆蓋率83.04%。
按林種分林場區劃為公益林(地)面積1874.9hm2,占林地總面積的6%。其中,國家級公益林地面積468.0hm2,占公益林地面積的24%;市縣級公益林1406.9 hm2,占 76%。商品林(地)面積22696.8hm2,占83%。其中, 用材林面積 17015.3hm2,占商品林地面積的75%;經濟林地5126.5hm2,占23%;其他林地556.8 hm2,占2%。(數據來源于2014年林場資源統計數據)
2 森林經營現狀問題
2.1 林分質量不高
林分質量不高,林地綜合生產率偏低。據統計,2014年底,林場平均每667m2蓄積量4.75m3,采伐周期短,商品林采伐每667m2平均出材5.5m3,處于偏低水平(數據來源三門江林場營林科)。
2.2 林種樹種結構單一
林種、樹種結構單一,短周期速生桉人工林造林面積占同期造林面積85%以上,形成中小徑材多、大徑材少,一般用材多、珍貴用材林少的現狀。
2.3 資源管護難度大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林地林木資源價值的不斷提升,山林糾紛頻發,亂砍濫伐、盜采盜運等現象日益突出。林業執法部門力量薄弱,在面對新形勢新情況的應對措施不多,綜合治理能力不強,保護力度不足。
2.4 對外租地造林管理成本高
林場場外租地造林地跨6個市24個縣,點多、面廣、路程遠,管理難度大、經營管理成本較高。
2.5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林場森林資源管理還是延續老的森林資源管理系統進行管理,管理的信息化、可視化程度不高,對林地小班經營投資及生長現狀不能直觀反映。
2.6 營林監督管理不到位
營林生產單位(分場、外造經營部)實行總場統一領導,目標責任績效管理制,由于經營管理體制的問題,生產單位工作積極主動性不夠,在營林生產管理中還存在施工管理質量不達標、監督管理不到位的情況。
3 森林經營管理對策
3.1 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
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確定林場的經營目標,經營措施,發展方向與布局,將森林經營方案細化到每個林班小班,確定造林樹種、造林密度、品系選擇、明確經營目標、經營措施,為推行精細化管理提供指導。
3.2 創新實施營林產量承包
完善森林資源管理機制,針對場內外被侵占林地、偷盜林木等嚴重的地帶制定科學承包管護模式,完善考核機制,實行承包工資效益與承包效果直接掛鉤,增強承包者管護責任,既增加了承包管護職工收益,同時也有效保護林場林地資源,增加林場收益;探索實施生產單位營林效果承包,通過科學制訂承包指標,將生產單位績效工資及獎勵與營林承包效果掛鉤,增強生產單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 實施精細化管理
3.3.1 良種壯苗是基礎
全面推廣使用經過國家和自治區審(認)定的優良苗木品種,按照相關標準嚴格規范造林苗木出圃規格,上山造林苗木必須使用一級苗或超級苗,控制良種使用率達98%以上、造林苗木合格率達100%,確保造林苗木質量。
3.3.2 配方施肥是關鍵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程,根據林地土樣化驗結果,結合林木生長實際需求,科學配方施肥,保障林木生長所需要營養,實現缺什么補什么,不盲補,不亂補,確保林地生態安全;施肥管理工作到位,生產單位嚴格落實5個到位,工地人員落實到位,民工培訓管理到位;物資登記保管到位;施工質量(施肥量)監督到位;施工建檔記錄到位,保證施肥效果。
3.3.3 質量監管是保障
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及營林監理實施辦法。從林地清理,挖坎、放肥、回坎、定植補植、撫育追肥等營林工序開始,嚴格執行技術規程要求,明確工作職責,落實施工地塊到人。嚴格執行監理檢查驗收辦法,由施工單位對完成的營林工序自檢合格—報監理部門檢查驗收—監理部門按不同工序驗收技術辦法進行抽樣調查。如:挖坎密度驗收上,采取隨機抽查的辦法,要求在每個小班的不同部位隨機選點抽查,根據小班面積設定抽查檢查樣帶數量,保障抽樣檢查具有整體代表性,強調密度要求誤差為10%,檢查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下道工序,不合格進行返工至合格,保證營林質量,控制投資成本,確保投資的效益。
3.3.4 適當延長采伐周期
根據不同樹種、不同密度連年生長量和年均生長量綜合考慮林分的數量成熟,如尾巨桉造林密度110株,近似數量成熟林齡在6~6.5a。因此林場適當延長樹種采伐周期,對提升林地單產意義重大。
3.3.5 整合場外林地資源
為解決場外租地造林點多面廣,管理成本高的實際情況,對林地分散、面積小、立地條件差、冰凍災害多、經營管理難度大的林地進行合理整合,把租地、收購重心轉移到林場現有相對集中基地范圍;進一步理順場外合作造林合作模式,通過協商把原有的合作造林地進行轉讓或置換,將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權、使用權掌握在林場,降低投資風險;實施場外租地造林2h經濟圈原則,實行集約化經營,將場外林地按所屬市縣劃歸相應營林部管理,確保每個場外經營部管理面積在0.2萬hm2以上,發揮規模效應,有效降低場外林地管理成本。
3.4 實施樹種結構調整工程
以實施廣西國家木材儲備林基地建設,維護國家木材安全為載體。開展森林撫育和低產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提高林分質量,優化樹種結構,大力營造鄉土樹種混交林,在交通干線兩側、江河兩岸、水庫四周、重要水源地、風景名勝區等區域優先做好樹種結構調整,再由近及遠縱向深入推進。提高森林的整體質量和生態功能,著力解決人工林樹種單一、結構簡單、林相單調等突出問題,實現樹種多樣性、林分多樣性、林相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目標。
3.5 實施科技興林作業
健立健全科技推廣體系,通過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成果推廣相結合、引進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加快科技研發和成果推廣,確立科技作為現代林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提升林業標準化、科學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貢獻率,推廣測土配方智能化施肥、精準施肥技術,在整地挖穴、撫育施肥、整枝修剪、林木采伐等生產環節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將先進技術貫穿營造林的全過程。
3.6 運用信息化管理技術
利用林業信息化技術,建立林地小班跟蹤管理信息系統,對小班造林時間、撫育措施、施肥品牌及施肥量、年生長量、生產成本等指標進行全程記錄監控,為實現科學的經營管理提供依據。
4 結語
林場森林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制約的結果,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經營過程逐漸完善和提升,需要有強有力的政策作為支持,需要林場全體干部職工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森林經營管理科學化。
作者簡介:趙文東,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營林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