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貿易部長托馬斯(Thomas Lembong)稱,為解決國內工業原料供應短缺的問題,印尼椰子加工產業協會(HIPKI)首先要求政府禁止新鮮椰子出口。部長昨日在雅加達說:“政府將如實回應協會的要求。政府將先研究出口禁令是否確實是適合的解決方案。”托馬斯解釋,企業界的上述要求是現在流行的說法,而貿易部正研究椰子供應的情況,特別是國內工業的需求量。“我還不了解新鮮椰子供應短缺的嚴重性,”他說。部長表示,貿易部已組織一個小組來分析關于椰子產量、加工量和交易量的最新狀況。政府將把該數據作為作佐科·維多多總統正在編制產業總體規劃中的一部分。托馬斯續說,政府最后對新鮮椰子出口作出的任何決定,將與國際法規,尤其是印尼在世界貿易組織所作的承諾一致。“出口禁令可被視為干擾手段或歧視行為,所以政府當然必須把所作決定與在國際論壇的承諾一致,”他說。部長舉例,其中一項出口禁令,使可可豆有效增加原料的附加價值。托馬斯說:“適合于可可加工業的可可豆出口禁令非常有效,因為這迫使可可業者興建加工設備,并創造產品附加值。國內可可工業也同時更加發展。”根據HIPKI的數據,去年國內對新鮮椰子的需求達146.3億粒,總值35.3億美元。其中10 %或15.3粒新鮮椰子供家庭需求,而其中66 %作為加工業原料供應。供出口市場的新鮮椰子達35億粒或24 %。出口目標國是荷蘭、中國、美國和馬來西亞。國內的新鮮椰子平均產量每年預計129億粒。根據農業部的數據,全國的椰子種植園總面積達360萬hm2,其中350萬hm2是民營種植園。在椰子種植園總面積中的260萬hm2已生產,剩余的是未生產或遭破壞的種植園。
(摘自《印度尼西亞商報》,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