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年與時代書寫
——重塑文學邏輯之一

2017-03-08 13:55:59王春林
青年文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小說時代生活

⊙ 文 / 張 菁 哲 貴 王春林 等

青年與時代書寫

——重塑文學邏輯之一

⊙ 文 / 張 菁 哲 貴 王春林 等

主 題:青年與時代書寫

時 間:2016年11月9日上午

地 點:溫州市人民大會堂長城廳

主辦單位:青年文學雜志社 溫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溫州市作家協會

哲 貴:我先把為什么開這個會的前因后果簡單說一下。我們這個會議是溫州市文聯和青年文學雜志社聯合舉辦的,作協是承辦單位。溫州不僅是發展商品經濟的熱土,更孕育、涵養了獨具特色的永嘉文化。而且溫州的文化人有一個特別好的傳統,就是前輩提攜晚輩,葉坪老師、劉文起老師他們在文聯的時候,對年輕的作家呵護有加。到了王手老師、程紹國老師當作協主席,依然如此。我記得二〇〇〇年的時候,文聯給溫州十個中青年作家在雁蕩山開了一個會議,那十個人里面有王手、鐘求是、吳玄、東君和我。一晃十六年過去,今天看到這么多年輕的面孔,好像看到十六年前的自己。

今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我們邀請《青年文學》雜志的老師來對溫州新一代青年作家的創作把把脈。這次作品的研討會,我們將在做完這個文學對話之后展開,到時候陳集益老師將會對溫州青年作家的作品做點評。接下來,我們的文學對話將圍繞“青年與時代書寫”這個主題展開。希望大家珍惜機會,就“青年與時代書寫”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青年文學》執行主編張菁老師將與大家就這個話題展開對話,然后由山西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春林老師做一個總結。很感謝他們對我們溫州青年作家的關注和參與即將開始的對話。

張 菁:我首先談一下“青年與時代書寫”這個命題。青年的聲音和青年的行動是時代前行的重要力量。青年的文學是文學的未來,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青年文學》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主辦,自創刊以來就提出了這樣的辦刊宗旨:“以青年的視角關注現實,以文學的姿態參與人生”,三十多年來,《青年文學》發表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發現和扶持了很多青年作家。今天我很高興與溫州新崛起的一批青年作家面對面,有好幾位作者已經在我們雜志發表過小說。我們很期待《青年文學》能夠見證溫州新一代青年作家的探索、創造與成長。

今天我們的話題,自然逃不開青年與時代的關系。我們都知道,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在這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觀念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元,但同時我們面對的又是生活的趨同。如何在觀念日益的多元和生活狀態的日益趨同中,把時代精神書寫出來,可能是各位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青年寫作,往往意味著銳氣和抱負,希望年輕作家們投入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面對發生巨變的這個時代,承擔起一名寫作者用自己的文字去表現這個時代、記錄這個時代的責任與使命,這是《青年文學》雜志非常看重的一點。因此,我愿意聽到大家從各自的角度,談談這個世界與你的生活有怎樣的銜接,你與這時代如何相處,你希望做出怎樣的書寫。我們就先從卓鐵鋒這里開始吧。

⊙ 陳 雨·蒲 寧

卓鐵鋒:針對我自身的寫作,或者對于時代和經驗的關系,我作為一個小地方的小詩人,其實沒有想過太多,只是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書寫出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如此而已。因此對這么大的話題,我沒有很認真去思考,這可能也是我的一種欠缺。我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就在想我的寫作和這個時代有什么關系?如果從自身寫作出發,我只是注意自己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很細微、細小的東西,但是我希望能夠通過一些簡單或者很微小的點去找到我和這個時代的聯系。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相比十幾二十年前,比如網絡、經濟的發展太快了。我記得從二〇〇一年開始接觸網絡,那時候網絡文學的興起對我沖擊非常巨大。除了網絡影響之外,身邊人對一個詩人的態度也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都說溫州是個銅臭味非常濃的地方,因此像我在平時生活當中,基本不敢在別人面前說我是寫詩的,“我是個詩人”這話很難說出口,甚至有些人一聊到我的詩人身份時,我會認為有嘲笑的味道。因此在溫州,我作為寫詩的詩人,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因此,我認為“青年與時代書寫”在我身上比較迷茫。在這個時代,我感覺自己還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的書寫只能是從自己最細微的方面,包括自己的內心、生活,一點點去寫。回歸到文本本身,希望能夠呈現新的發現。謝謝各位!

張嘉麗:我知道這次論壇的主題是“青年與時代書寫”時,我也很迷惘。迷惘的是什么?是我不知道該怎么寫,我能寫些什么。我的寫作在最初的幾年,只是一些自娛自樂的東西,作品沒有時代體悟,沒有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或普遍存在的現象。寫了幾年后,我回頭看,我自己也認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之前我對文學的認識比較狹隘,認為寫作是個人的行為。事實上并非如此,文學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種語言藝術。怎么寫和寫什么,決定的不僅是一個作品的類型,也是一個寫作者的能力、修養、氣質和品格。一個作品的產生,不僅是對簡單生活現象的描摹,也是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注及時代本質的認識。

我的新寫作觀讓我不安,常常使我焦慮,這種焦慮迫使我對所處的時代重新進行思考。但我知道,無論如何我也寫不出《安娜·卡列尼娜》,因為我沒有托爾斯泰豐富的生活經驗,也無法寫出他的那種博大精深。這樣看我們要不要寫,是否不要寫了?上個月我在杭州學習的時候,《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施戰軍給我們上了一課,他說:“真正的作品是永恒的。”他列舉了一些小說,如《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瓦爾登湖》《日瓦戈醫生》。他說:“無論處于什么時代,寫作要滲透到生活中去,然后蔓延開來。即使是很短的一篇小說,下筆的時候也要體恤筆下的每一個人,也要給人物以生命,但不要把文學寫得萬箭穿心,文學不僅僅有痛苦,也有歡樂,要有情懷地寫、有情懷地進行記錄。”這句話對我很有用。既然文學來源于生活,我們就必須深入生活,近距離觀察事物與萬象。只有如此,我們的寫作才不會沉浸于自我,才不會與時代脫軌。只有真正走進生活后,才會發現不一定經歷大事件或沉重的歷史也能寫,簡單的事件只要用心,也能寫出新意。雖然文學沒有要求寫作者必須有社會責任擔當,但既然走在這條路上,還是盡可能地有一些擔當,讓作品留下時代烙印。

張 菁:我接著張嘉麗的話說。“青年與時代書寫”,并非一定要選擇宏大的題材。德國有個作家叫尤迪特·海爾曼,她寫的東西很小,但是她這種“小”打開的是一個世界,是我們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困頓、困躓。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力,因此你需要把這種獨特的感受力捕捉到,把它慢慢放到你的作品中。你要相信跟這個時代、社會接觸的時候,有你的獨特性。

第二點,你談到擔當,這點特別好。我們作為一個寫作者,實際上要共同承擔起這個社會的道義和希望。托爾斯泰說過:“無論藝術家描寫的是什么人:圣人、強盜、皇帝、仆人,我們尋找的、看見的只是藝術家本人的靈魂。”同樣的,我在看大家的作品時,關注的是你真正跟這時代、社會、世界相處的態度。閱讀也好,學識也好,思考也好,你慢慢達成你和這世界相處的態度,我看到的是你的狀態是怎么樣的。

林漱硯:今天我原本要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書寫要對自己的心有一個交代”,但是我剛才聽了張菁主編的談話,我要表達的意思,她好像已經提前都講到了。接下來我就談一點自己在寫作當中的感悟吧。我出生于一九七九年的年末,只差那么一兩個月就是八〇后了。這個年齡我認為比較尷尬,生活上沒有太多的經歷和目睹,在思想上也好像缺乏尖銳和無所顧忌,所以我一直在左沖右突,試圖走出困境。

我本來只純粹地寫散文的,從去年開始才轉換到寫小說,在轉換的過程中,其實挺痛苦的。因為寫散文,好像很容易地把生活推向“詩和遠方”。寫散文的時候,我們會很自覺地把生活當中那些不那么美好的東西忽略掉,但是寫小說不能做這樣的忽略,因為小說一定要保持復雜,還要表現人性、時代的復雜,這些都要呈現出來。因此,在寫小說的時候應該有更加縝密的思維,還要有不動聲色的設計感。“設計感”是《江南》雜志鐘求是主編那天跟我講的,他說要有不動聲色的“設計感”。因此要達到這一點,我認為很困難。因為從散文到小說像有一道看不見的門檻橫在那里。如果能邁過去,小說寫作可以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如果邁不過去,好像就在門檻里面徘徊,找不到突破。

在正式發表小說之前,我寫過好幾個,但總覺得這些小說缺少了什么。我目前所寫的小說,大部分都是生活當中觀察到、聽到或者想到的事情,但是我分析后發現,它們沒有一個維系全文的內在指向。在這樣的小說當中,生活就是生活,沒有引人深思的力量。像我這一次交給《青年文學》的小說《另一面》,我似乎第一次體驗到了借助小說強大的虛構力量,來書寫我們自個兒經歷的不那么美好的生活。——我認為這是我寫小說的一點點感悟:我們手中的筆,應該像醫院里醫生做手術的柳葉刀,它對準生活當中那些不美好的東西把它切開來以后,還要學會“縫合”,把精心“縫”好的生活再展現給讀者看,讓讀者自己去探究這個傷口底下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讓讀者自己去感悟。因此追根究底寫作小說,即通過小說發現自己想要的一種生活狀態,把所經歷的一些痛苦或者還有擔負的時代責任書寫出來。謝謝大家!

張 菁:你剛剛提到的,讓我有點小感觸,其實每個階段的寫作都是那一個階段的你同時代、社會相處態度的留痕,當你一段時間之后再回望,其實能夠看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來。當我們寫作的時候,很多時候會有點焦慮,自己跟同代人之間的焦慮,或者自己認為與經典作品之間差距的焦慮。但我認為所有的時光都不會白過,所有這樣一步步的積累,一定會逐步地在你作品中去閃光,那種多層次的剝離,會一點一點地展現出來。你剛才也提到人性,確實經常有人會認為,好像把人性剝離得越丑陋,越說明我們的深刻。我們不否認文學它實際上是審丑的,但是在這背后,我們必須非常堅信它有“遠方的一束光”。我們在寫所有東西的時候,不管這個社會各個層面帶給我們多少怨懟,或者讓我們認為丑陋的東西,但它背后一定有我們可以堅信的東西,即有我們相信的那一束光,我認為這可能也是文學所能帶給我們的,它讓我們堅持、堅信和心懷希望。

林益銘:我叫林益銘,出生于一九九二年。我從二〇一三年開始寫詩,關于時代的書寫,我認為在任何一個時代,文學都是時代的喉舌,而我們需要為它發聲。為了彰顯并完善生活的美學,為了告訴人們生活仍然存在種種美好的可能。我從我的年齡、生活中窺探時態的靈感,我能感受到自己正處于一個大時代的旋渦中,任何可能的新鮮事物都在發生、改變、延伸,這是一個可能的時代,充滿著創意、幻想與激情。浸潤在這樣的土壤中,文學或將綻放嶄新的姿態。

作為一個青年,我渴望追隨時代的變,作為一個詩人,我渴望固守內心的真與不變。學生時代的我一度追求堆砌辭藻,視反復晦澀為詞法,后來漸漸明白詩中的美在于純粹、樸素。有許多詩人說:“越是被大眾所接受的作品,就越顯得庸俗。”我并不認可這樣的看法,我想讓不懂詩的人也能喜歡上詩,我認為詩歌作品不應該是“王謝堂前燕”,而應該“飛入尋常百姓家”。傳承文學就必須是嚴肅的嗎?在傳承經典的同時,能否多一點包容、創新,像瑞典學院創造性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鮑勃·迪倫那樣。我并不是說要寫媚俗的文字,段子、流行歌曲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堅持詩性的純粹。在我的詩歌歷程中,我感覺到有兩個極端:一是淪陷于文字的魔力,偏離了正常的生活;二是將人性、欲望裸露在詩中,并以為美,或者將寫詩本身作為一種欲望。詩歌創作無論意在謳歌,還是揭示,我認為它最終都會回到很簡單的三個字——真、善、美,而我們的責任即要在時代的洪流中提煉出真、善、美的那部分。

余 退:我是來自溫州洞頭的余退,我的家鄉是一個被連接起來的海島,有一條長長的大堤跟大陸連接在一起,我有時候感覺文學和詩歌即一座“島”,和世界連接的渠道或者是一條路,或者是一艘船,即我們寫作的視角或者傾向、立場。因此,我今天想談談我們應該要辨析文學的現實和生活的現實,我重點想談談文學的現實。作為生活現實,可能是細碎、物質、短暫的,乃至充滿不如意,因此我們可能會憤恨、被生活剝離、空虛、虛幻、幻滅。但是,面對生活現實的時候,我認為更應該在文學的現實上去撫摸另外的“一部分”,即所謂形而上的部分。“形而上者之謂道”,說道可能有點玄,我們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即我們應該能夠去撫摸永恒、純凈、靈性或者詩意的那一部分。聶魯達說:“詩歌是一門手藝。”我們正是用這一門手藝將一些卑微和巨大聯系起來,將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展現出來。我認為作為一個文學青年,應該在這方面有自覺。因此在現代,我們作為哪一種角色,有時候我自己也常常在反思,到底作為一個評判者、旁觀者、在場者、吶喊者,還是一個漂泊者?陳先發在《養鶴問題》里面有這么一句話:“從一個批判者正大踏步地趕至旁觀者的位置上。”我認為旁觀者要稍稍高于現實,用文學的現實去重組、還原、改變一個世界,讓超越和現實性合為一體,讓靈和肉合為一體。

張 菁:謝謝余退。剛才你提到一個問題,即本身真實的現實和文學再造的現實,這兩者的關系。你也說到作家跟當下的關系。我們其實能夠感受到當下,但難以抵達當下,我們與當下的這種關系是去俯視,還是真正地去貼近,都是我們的一種選擇。我認為在我們去感受它的時候,用我們的思考去分析、感受,用文學作品留下文字的記錄,也許這是我們跟時代相交往的時候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

金 暉:張菁老師前面提到,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大家的生活越來越趨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為今天的青年寫作既是幸運的,可能又要受到一些困惑,今天生活的時代很特別,它是眾聲喧嘩的時代,這樣的時代特點是信息大爆炸,我們每個人都在試圖發出各種聲音去刷一種存在感。由此帶來一個荒謬的事實是:乍一看,好像所有的人都發出聲音,這世界好像包羅萬象,小說的素材極度的豐富,但實際上很快這些聲音又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被一些更新的信息所取代。

我認為我們年輕一代最缺乏的東西,就是生活實踐。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生活實踐非常不夠,我沒有很多機會去廣泛地接觸各個階層的人,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的視野和寫作。以前茅盾寫《子夜》之前就接觸了很多的資本家,他本身在資本家群里面待了很長時間,他所寫的吳蓀甫不是一個單純的人,他是很多愛國民族資本家集合起來的一個典型。總之各種原因吧,我感覺今天純文學的寫作,我們年輕一代特別是九〇后們,還是比較習慣把視野縮小到僅僅關注自己的或身邊發生的事情,這和傳統的那種有歷史感的大寫作可能有差距。但是我認為作為我這個階段來講,也只能如此,什么階段做什么事情,沒有什么大的格局,先照看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急于求成,先從小處著手,想深、想透。作為青年寫作者,我希望自己能夠坐得住,認真地思索,打好基礎,不斷地從小處著手,爭取哪天能夠寫出自己滿意的大作品。

張 菁: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視角,我們最初的寫作其實都從自己真切的生活開始,從自己個人的生活體驗、社會經驗開始,從你最熟悉的生活故事一步步地把你能夠感受到最硬扎扎的東西表現出來,把那種生機勃勃的、帶有煙火氣的生活表現出來,然后在此基礎之上——通過閱讀、成長,生活閱歷的增加——作品才會變得更加豐富、渾厚,這都是我們一步一步做到的,因此不用急。你說得對,先從小處著手。但是我也有個建議,寫作從一開始,大的視野和大的志向還需盡早確立起來。

林曉哲:前幾天我回顧了一下我的小說創作,無一例外,筆下的主人公都是一群失敗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機關公務員。我本人也是一個公務員,可以說公務員生活是我與時代發生關系一個最主要的形式,我對它有一種切膚之痛、感同身受,這些痛和受成了我寫作最初的資源。當然,我一直很想從這種狹小的寫作當中突破出來。

現在思考和審視寫作與我們身處時代的關系,它首先涉及一個先與后的問題。我們所面對的生活或者說所處的時代,它的位置是在寫作之前。之前在閱讀閻連科前期小說的時候,我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他好像不是一個作家的身份在寫作,而是一個農民的身份在寫作,他、農民、土地之間有一種無法割裂的相連關系和情感關系,我想這也是寫作相互的問題。其次,我想到快與慢的問題。小說節奏的快與慢,它和時代之間的關系。再次,我想到一個復雜與單純的關系。我們所處的時代非常復雜,有時候它的復雜給人一種很荒謬的感覺,比如說我們現在去接觸很多的社會新聞,它超越了通常小說的基本邏輯。如果我們被這種社會的復雜現象迷惑了,比如說我們去寫官場小說、人與人之間的算計,由此以為這就是“時代書寫”,顯然不對。我認為文學不僅要反映現實,同時要讓在現實中的人心更加燦爛起來。

再講一個小與大的問題。這幾年的寫作嘗試當中,我有一個體會,當我們寫作的野心很大,想表達的東西越多,越想直接去碰觸社會上的一些東西,寫出的東西往往不好。好像現在只能停留在一個很小的點上,抓住一個點,停留在生活以及比較瑣碎比較庸常比較表層的東西,在這里慢慢地去抒發,像剝橘子一樣,慢慢地一粒一粒地去剝,發掘一些東西,效果反而會更好一些。

最后,講虛與實的關系。文學肯定是虛構的,它是一種基于真實情感的虛構,時代是實在的,但又是充斥著很多虛假東西的一種實在。因此我認為文學的這種虛構像一面鏡子,鏡子所呈現出的是一種虛像,是現實的一種折射,可以獲得一個更好自我認識,有一個反思可警醒的過程。對我們來講,對時代、現實經驗的一種提煉和表達,是我們作為一個寫作者的基本責任。

張 菁:謝謝林曉哲。我認為你特別好的一點是有硬扎扎的生活,從你的作品中能夠感覺到真實的生活和體會,包括你的耐心。所有好的小說家都非常有耐心,一點點地剝離、感受、表達。相信你能夠慢慢把小說的層次豐富起來,同時會有更大的發展。

王 珮:各位前輩、老師們,大家好。我是王珮,今天非常高興參加這樣的討論會。我是一個無名小輩,才剛剛起步。個人理解,文學既然是藝術,那就必然有其獨特的藝術美感,有一種超越現實的東西存在。如果把文學拘束在“反映時代”這樣一個框框里,那多沒勁。我感覺小說的最大魅力即是虛構,通過文字的各種組合各顯神通。透徹地看,寫作都是字與字的邂逅,用什么字,怎么去組合,怎么在文字中流淌著個人情感,這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文學小輩,今天我主要是來學習和傾聽的,但往后的路,走也好,挪也好,我將跟隨前輩們的足跡去追尋那個夢,去靠近我的信仰。謝謝!

泥 人:我就我個人的觀點講一下。首先時代對我而言,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器。正因為它過于大,我們如何去掌握它,可能更多的應該是讓時代在我們身上得到一種沉淀,然后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作為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個體去寫作。這樣,無數個寫作的個體凝聚起來,它就代表了這一時代這一代人。這是我個人對時代的一個理解。第二個,我想講一講我們這一代人(我是一九八二年的)和現在這個時代的關系。我們溫州有一個“坡度詩社”,每年都有個詩歌展,今年的詩歌峰會,我們的一個重點就是討論八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包括李傻傻、鄭小瓊、唐不遇等等。總體下來,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這一代人現在這個階段,跟這時代的關系都很焦慮。

鄭仁光:各位老師、朋友,我叫鄭仁光,一九七八年出生。我寫詩的時間相對早一點,一九九六年誤打誤撞開始寫詩,斷斷續續一直走到今天。我記得剛開始接觸文學時,那時候辛波斯卡還叫希姆博爾斯卡,克爾凱郭爾有很多個名字,詩人們還在為美國垮掉派主將該叫金斯堡還是金斯伯格爭論不休。但也正是這個時代,我們的現代化來得過于突然,四十年彎道超車,構成現代社會的理論基礎幾乎都來自西方,而我們的傳統已經不能提供有效的參照系統。

歷史的斷裂也是語言的斷裂,現代漢語能拿來祭祖嗎?現代漢語不能讓我們和過去重新連接,至少目前還沒成熟到這一步。這就是現代漢語的語境,傳統已經消逝,西方是一個永遠無法到達的外援,未來無法把握。在這個時代中,認清“我”在哪里,認清“我”被歷史強行劃撥的身份和族群,定位一個人的責任,然后才能寫好詩歌。因此,我反對以修辭放大的個人苦痛和現世安穩的自欺洗白,我希望能有更多對未知的探詢,能夠增加景深,能夠匯進對命運的合唱。詩歌是對個體命運的辯護,每一個寫作者都不希望成為毫無意義的過客,都要為當下的一瞬找出意義,找出正當與合法性。詩歌也是人與世界的相遇,巴列霍寫下“憑聽覺哭泣、依習俗喪命?/我僅僅是出生!我僅僅是出生!”詩歌目前對我來說仍是一件荒謬的事情,它無法承載,也無法呼救,每日眼皮的一開一合,只是不斷地把世界放下又提起。

何 乜:各位好,我叫何乜。我講的內容有兩個觀點,一是時代的觀點,我認為一個詩人當你一開口的時候,時代已經在你的話語里打下了烙印,不管你贊成這個時代,還是反對這個時代。二是接地氣并不是唯一的道路,接人氣、鬼氣、人文之氣,能接上的氣都好事,如果你是鬼才,為什么要做一個人才?就我個人而言,我前面有兩條道路可以開辟,其實這兩條道路也并不新鮮,前人都走過:一條是向瘋狂再邁進一步,因為理性的部分容易窮盡,無理性的部分卻難以窮盡,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另一條是再在生活里折騰,積累更多的人世感悟,把它們寫進詩中。但我不認為后一條道路適合我自己。

張 菁:剛才大家從各自的角度講了自己對“青年與時代書寫”的體會和感想,我希望諸位在自己的創作中,可以因為這樣一個主題而開始有一個停頓,有意識地切近自己的寫作,思考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包括面對自己的困惑。下面我們請王春林老師給我們做一個總結和更深層次的探討。

王春林:有機會來參加溫州青年作家研討會,感到非常的榮幸。我就“青年與時代書寫”這個話題談一點感受。首先是青年,青年是充滿活力、朝氣的。我們認為青年人特別敏感、敏銳,而且在成長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困惑、迷惘,因此文學很容易和青年緊密聯系在一塊兒,而且文學的未來肯定也屬于青年。

一說到青年和文學的關系,我想到王蒙早在十九歲的時候,就寫了《青春萬歲》,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寫了《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已經名滿天下。我還想起曹禺,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寫出了他的成名作《雷雨》,那時候他還正在清華大學的外文系讀書、學習。因此我想到青年真的有創造力。剛才聽了在座的各位作家的發言,對文學的感受、思考,發現溫州又冒出來這么一批青年作家,希望在你們當中也能有像王蒙、曹禺這樣的作家早日出現。

說到時代和文學的關系,存在一個對時代的理解和判斷的問題。我認為作為一個寫作者,應該對時代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面對目前中國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你怎么樣進行文學書寫,怎么樣把對社會的理解和判斷通過你的文學作品表達出來?從文學評論的角度理解、判斷,在當下時代你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必須要具備一種“挑戰”或者“創新”的能力。

首先,我認為作家應該是一個人性的冒犯者,所謂人性的冒犯,指的是對人性世界有深入的觀察和體會,把人性的復雜性、深刻性在文學作品當中充分地表現出來。在小說里面,對人性的觀察、冒犯的結果,會對人物形象有很好的塑造和刻畫。衡量一個小說家成功與否非常重要的標準,我認為是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塑造的能力,你想想我們的閱讀經驗,某一部小說能夠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他寫出栩栩如生、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而寫好人物形象的前提是把人性正面、負面,尤其是負面惡的那一面有勇氣展示、表現出來。當然,在文學創作上,審美與審丑同等重要,但是把丑惡的東西呈現出來我以為更需要勇氣。其次,在語言藝術形式上創新。這創新是什么意思?你想想一部人類的文學史,古今中外有那么多優秀作家,那些多經典作品,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中外文學傳統,而文學創作又最講原創性,是最忌諱復制的事業。我認為有出息的寫作者,他應該在既有的語言形式傳統基礎之上,有自己一些新的發現、有自己一些新的創造,在形式上有大膽的探索,至少有這樣一種勇氣。比如在語言的運用上,包括像溫州的林斤瀾先生,他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的那種努力,能夠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張 菁:謝謝王春林老師。其實今天看到大家,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溫州作家有一股清雅之氣,包括之前像東君、哲貴他們的作品給我的感受。這種清雅之氣和王春林老師提出的努力方向,使得今天的討論更加多元、開闊,也希望諸位的作品能夠更加豐厚。

下面請陳集益說兩句。

陳集益:“青年與時代書寫”這個命題我覺得非常好,與《青年文學》的辦刊理念不謀而合。作為一名編輯,我一直希望能夠更多地發現和發表“表現青年生活和時代風貌”的作品。因此,我希望年輕作家們能夠站在更高的高度來表現時代,為人民書寫,完成時代賦予作家的使命。這些話聽起來,好像比較陳舊、傳統,但是我依然認為,“作家要為時代書寫”是需要重新提倡的話題,也是“重塑文學邏輯”的要義之一。同時,我本人作為一名寫作者,我也想利用這次機會,梳理一遍自己的創作。比如,我們該如何用文學的手段來處理近在眼前的生活素材?如何藝術化地書寫我們這個時代?其實每個寫作者,不管是青年還是中年,都面臨著書寫這個紛繁復雜、高速發展的時代的困難。

溫州是全國著名的經濟發達地區,溫州人的敢闖敢拼在全國聞名。與此同時,“溫州作家群”現象在全國引人矚目。在我看來,一方面是溫州作家的寫作水平、藝術成就,在全國范圍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溫州作家深受改革開放大潮的感召和浸染,已經創作出了一大批貼近現實、反映時代的作品。比如王手、哲貴,小說里寫的多數是生意人,東君的小說里涉及多種宗教文化的融合;還有吳玄的小說,最早寫網絡虛擬世界,關注中國人面臨的精神世界問題。正所謂:當其他地區的作者還在寫傳統鄉土小說的時候,我們溫州的作者已經開始關注人在解決溫飽之后的精神問題了。同樣,我對溫州新一代青年作家們的未來,充滿期待。

⊙ 陳 雨·普呂多姆

程紹國:今天的論壇我感覺大家都談得非常好。“青年與時代書寫”,我認為是這次研討活動帶給我們溫州作家的一個啟示。我希望我們今天在座的作家同行們,年輕的八〇后九〇后作家們,都能夠從今天的文學對話里有所領悟,寫出更出色的作品!我們溫州作家協會最重要是服務于你們年輕作家,有什么事情,多多跟我們聯系。

猜你喜歡
小說時代生活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漫生活?閱快樂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a| 日韩第九页|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AV在线天堂进入|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久久久黄色片|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亚洲精品91|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9966国产精品视频|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自拍偷拍欧美|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亚洲成人www| 久草性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性精品|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欧美激情成人网|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在线观看av永久|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 人与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久久黄色影院|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77777|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视频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