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偉



編者按:當前占全球GDP四分之一的五個發達經濟體實施負利率政策。作為一種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非常規政策,其將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和服務理念產生深遠影響,亟待認清。
在負利率政策的影響之下,全球的銀行業經營策略發生了什么變化?我國的商業銀行又如何選擇經營策略,在本文中作者給出個人見解,以供參考。
負利率可能是一個時代的開啟
近幾年,丹麥國家銀行、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國家銀行、瑞典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等五家央行,相繼將政策利率調降至零以下。這五個發達經濟體的GDP在全球的份額占比約為四分之一,負利率政策在全球進一步深化。負利率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抵御通縮、緩解貨幣升值和刺激投資。在全球增長乏力、貨幣總體寬松和通貨緊縮壓力持續的背景下,低利率將可能維持常態化。從全球范圍內看,負利率政策很可能是一個時代的開啟而不是曇花一現。
一是負利率是長周期利率下行趨勢的延續。從歷史上來看,當前全球利率幾乎處于5000年來的最低水平。從中長周期來看,目前的負利率是30多年來利率下行趨勢的延續(圖1)。
二是全球經濟弱復蘇下增長乏力抑制利率上升。作為貨幣資金的價格,利率的價值中樞從長期來看由實體經濟的潛在生產率決定。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利率是內生的,負利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增長、貿易增長和資本回報率的下降程度。
三是人口老齡化趨勢將拉低利率水平。人口結構變化是導致利率水平長期變化的重要因素。勞動人口占比已過峰值,人口老齡化趨勢已經形成。人口老齡化將使資金的供給增加、需求減少,進而拉低利率水平。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嚴重且移民政策嚴格的歐洲與日本正是負利率的先行者。
四是貨幣政策持續寬松為負利率打開了方便之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貨幣政策整體寬松程度持續加碼。個別已經實施零利率政策、貨幣政策寬松接近極限的國家率先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零利率下限”約束,實施了負利率政策。其本質上是對利率下調、超級量化寬松的延續,試圖擺脫流動性陷阱。
負利率背景下國外銀行經營策略
目前負利率對銀行業盈利能力影響逐漸顯現,原有的經營模式和金融服務理念正在被打破。這些地區的商業銀行調整策略,積極適應。
壓縮高風險業務向傳統商業銀行回歸。為了應對負利率政策導致的盈利水平下降,金融市場風險提高等問題,商業銀行主動縮減高風險業務,降低杠桿率,強化核心業務,向傳統商業銀行回歸。一是優化戰略,聚焦具有規模經濟和收益的業務或地區。例如,日本商業銀行出售其持有的交叉企業股權;歐洲商業銀行大面積收縮股權投資,撤出海外戰略投資等。二是收縮服務虛擬經濟的業務,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業務。例如歐洲商業銀行通過壓縮交易、證券化、衍生品業務,增加了客戶存貸款,向商業銀行為主的模式轉型。三是整合組織架構,簡化業務流程,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例如一些歐洲商業銀行整合集團內銀行、信托、證券等資源,重組各業務板塊;通過組織調整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效率,包括優化網點布局以及員工開支等。
投資銀行和批發借貸業務向零售業務轉移。在向傳統商業銀行回歸中,商業銀行的業務重心正由投資銀行和批發借貸業務向零售業務轉移。一是降低批發貸款規模。比如日本實施負利率后,商業銀行的國際租賃、貿易融資、航運、商業地產等業務規模顯著下降。二是降低投資銀行和資產證券化風險敞口。比如歐元區實施負利率政策以來,商業銀行的衍生類資產負債結構占比顯著下降。三是擴大零售資產規模,特別是居民貸款規模。例如,歐元區居民貸款余額快速止跌回升,于2015年9月突破2011年9月的歷史高點,并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8月,歐元區家庭貸款余額已達5.37萬億歐元,再創歷史新高,超過全球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之前的水平。三是加快房貸業務發展。由于利率下降提升了房地產的估值,負利率政策實施之后居民購房需求增長,房貸增速回升。加之房貸有不動產抵押,對銀行而言違約風險較小,因而商業銀行更愿意發放住房按揭貸款。從實施負利率的各國來看,房貸增速普遍高于企業貸款增速。在歐元區主要國家中,除法國之外,其他各國房貸增速均顯著高于企業貸款。在瑞典和日本,家庭部門貸款增速亦高于企業部門。
推動收入多樣化,息轉費現象增多。為了應對負利率政策導致的息差收窄,商業銀行傾向于強化收入來源的多樣化,實施大量的息轉費操作。在日本,實施負利率后,貸款利率整體相較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在利息收入整體下滑中,日本商業銀行更加關注提升費用收入,通過交叉銷售增加非利息收入,通過與證券公司和其他公司合作,加深與客戶的關系,以提升整體收益,包括非借貸業務。在歐元區,實施負利率后,居民存款和貸款利率下降幅度相當,而企業的貸款利率相較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為了應對經營困境,一些銀行雖然未調低存款利率,但是卻上調了轉賬費用、ATM服務費、儲蓄卡取現費等。
短期和流動性資產配置規模顯著增加。負利率政策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商業銀行無法將負利率轉嫁給存款人,就需要通過調整資產的結構和期限來消化。資產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變化是提升短期和流動性資產占比。在日本,2016年1月實施負利率政策時短期貸款為5.9萬億日元,2月份迅速增長至8.6萬億日元,之后雖有回落,但仍高于實施負利率政策之前的規模(圖2)。在瑞士,由于負利率降低了金融資產的整體回報率,瑞士銀行業持有的流動性資產比例明顯提升,而銀行間貸款與交易型資產持有比例明顯下降。究其原因,是因為負利率政策使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不再生息,反而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商業銀行為了避免支付費用,會傾向于將準備金轉化為其他短期限資產。畢竟對銀行業而言,如果其他生息資產回報率下降或者風險較高,不如持有高流動性資產。
存款定價的靈活性受限,存款活期化程度增加。負利率政策實施后,商業銀行為了維系客戶關系,無法將這些成本轉嫁給儲蓄者。因此,雖然居民在銀行的存款利率明顯回落,但是仍然為正。在此情況下,商業銀行的存款規模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但是存款結構出現了顯著變化。一是從存款總量來看,由于缺乏其他投資渠道,并且存款利率并未大規模調至負值,所以商業銀行的存款未出現流失。例如日本實施負利率政策并未影響居民的儲蓄行為,儲蓄率依然保持在16%的相對高位。
二是從存款結構來看,實施負利率政策之后,定期和活期存款利差進一步收窄,金融機構、保險與養老基金、居民等的大量存款從長期/定期轉成短期/活期。例如在日本,實施負利率之后個人定期存款規模有所下降,活期存款規模明顯上升(圖3)。同樣在歐洲,無論是非金融企業還是居民的活期存款,其同比增速均保持10%以上的水平,而其他各期限定期存款的同比增速在2014年出現負增長。大量現金管理類業務應運而生以應對這一現象。
參與金融市場的方式有所改變。一是負利率切換了金融交易的坐標體系,改變了金融資產定價估值體系,商業銀行需要改變交易習慣,重新構建對應負利率的模式,調整金融產品的價值體系。二是負利率可能造成金融交易的額外成本。在操作層面上,原來的一部分交易系統只設置了零利率下限,因為負利率的出現需要重新設置參數、修改交易編碼等,給金融交易額外增加成本。三是負利率使得債券作為抵押品的質量下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銀行體系整體的信用風險層級。四是負利率政策將進一步增加全球負收益率國債的比例,也會進一步將商業銀行擠出了國債市場。
利率下行趨勢下我國銀行業策略轉變
構建適應低利率環境的盈利模式,加強前瞻性資產負債規劃管理。利率下行趨勢下,利差將大概率收窄,傳統的存款和貸款業務增長速度會放緩。商業銀行依靠存貸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將面臨調整,亟待構建適應低利率環境的盈利模式。一是降低對利差收入的依賴,減輕對規模擴張在商業銀行盈利增長中的過度依賴。二是嚴控風險下加強創新能力,更多地利用跨界合作提升中間業務價值。三是提升綜合化經營層級。深挖成本、信息、風險控制、資金籌措、跨區域經營、綜合金融服務、合理避稅、金融創新等方面的集團化協同經營優勢。四是加強境內外聯動,積極拓展國際化業務。五是強化精細化管理以實現專業化經營。改變過去粗放經營模式,強化專業化、特色化經營特點,提升金融服務深度。
利率下行期是考驗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管理能力的時期。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商業銀行亟待根據自身優勢和客戶定位重塑商業模式,按照市場規律提升資產運作能力和核心負債拓展能力。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經營要向低杠桿、輕資本、快周轉、高回報的全資產框架轉變。一是要深入研究,認清宏觀經濟、資金供給、資本監管、風險防控等方面疊加交錯的現實約束。二是完善FTP與期限關聯性,運用動態償付能力檢測、隨機規劃管理等動態管理手段,加強前瞻性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能力。在提高資產方流動性、負債方穩定性的原則指導下,引導增加長期資產的配置。三是提升主動負債能力,擴大主動負債占比,增強負債結構的可控性。把握金融市場發展的機遇,適度增加中長期主動負債,以支撐中長期資產業務。四是提升表內業務和理財業務的風險隔離和有機聯系。在遵守柵欄原則的前提下,實現資產管理等業務與表內信貸業務的優勢互補。五是提升資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適應剛性兌付打破的背景下,風險溢價、信用利差、期限利差扭曲被糾正的趨勢。優化期限結構和利率結構賺取錯配利差,以獲得較高收益。六是提升對存量資產的流動和轉化能力。銀行需從“講增速”向“講轉速”的經營理念轉變。從增量資產擴張向增量資產擴張、存量資產管理并重的經營模式轉型,從簡單持有資產為主到轉讓、出售、資產證券化等交易管理資產轉變。從而實現加大資產流轉速度提升獲利能力的目的。
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做好利率下行中的產品體系調整。利率水平下行趨勢下,存貸利差在商業銀行盈利中的占比將會減輕,中間業務的戰略價值進一步凸顯。根據歐美商業銀行的發展經驗,在金融自由化進程中,中間業務會逐步擴張并成為銀行實現規模和結構調整、獲取利潤增長的重要領域。若趕上美國的水平,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仍有約20%的發展空間。一是強化品牌效應,做實做牢傳統中間業務,擴大信用卡、貿易結算類、資產管理類業務的市場競爭力。二是抓住智慧城市、地方金改、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發展的機遇,提高投行、資管等業務的專業化、綜合化金融能力,促進新興高附加值中間業務的跨越式增長。三是在更深層面和更廣范圍上整合銀行集團資源,充分發揮不同業務牌照作用,提升戰略協同效應,強化跨界合作,擴大“混業類”中間業務產品的成本優勢。四是加強與非銀金融機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擴大金融服務領域,例如與保險公司實現理財和保險產品設計的合作;與互聯網金融公司實現數據分享的合作。
不同產品在利率上行和下行周期中受歡迎程度和盈利能力是不同的。可加大適應利率下行周期中產品的研發力度和策略調整。一是擴大偏股型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滿足客戶融資、避險等多樣化需求。二是積極創新業務模式、交易模式、合作模式和營銷模式,擴大與證券、信托、基金、互聯網等“跨界”合作中的獲利空間,提升代理股權類產品的種類。三是可研究在資管產品設計中加入對沖條款,通過降低利率風險的產品設計理念增加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四是加大對接資本市場業務創新力度,提高“股、債、貸”投行產品體系中偏股型產品品種的比重。加大PE退出顧問服務、泛市值管理、資產證券化等投行產品的配套開發。
加大資產配置多元化,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商業銀行要適應資產潛在收益率走低的趨勢,加大資產配置多元化。一是加強存量資產結構調整。多運用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渠道盤活存量資產,提升資產流轉效率。二是優化增量資產配置。順應產業升級趨勢,通過投貸聯動等模式提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類投融資規模。強化基建、醫藥等弱周期信貸資產的投放。提升PPP、地方政府主導的產業基金等具有國家信用支持資產的投放。加大按揭貸款、信用卡、消費信貸等零售業務的支持力度。三是提升多市場多元化資產配置的比例。應改變目前局限及依賴于信貸、類信貸這一單一資產類別的局面,適度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強化泛市值管理類業務,積極布局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先股發行、管理層收購、員工持股、定向增發、股指期貨投資、杠桿融資、并購貸款、券商兩融等資本市場的品種。四是嚴控風險下提升各種跨界替代、創新性投資的配置比例。順應經濟轉型周期中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尋找資產證券化、權益類資產和利率市場化創新中的高收益品種。例如分級基金A、MOM基金、FOF基金、FOHF基金、結構化對沖、附個性化選擇期權類投資品種等。
當前,我國正處于利率下行周期和經濟轉型期。在這此期間,投資驅動開始讓位于消費及創新驅動。在動力換檔過程中,我國資產平均回報率短時期內難以恢復,投資海外市場很可能獲得超過國內投資的收益率。縱觀全球,新興市場動蕩加劇,美國經濟復蘇明顯,日歐量化寬松效果有待檢驗。各國經濟運行周期的差異使全球的資產配置向收益風險配比更劃算的區域進行轉移。隨著資本項目逐步放開,資金的全球化、多類別、多地域的配置需求日益強烈,商業銀行也應該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加大海外資產配置。一是隨著海外人民幣資金池的擴大,很多中國企業的海外債券被給予過高的風險溢價,值得投資或者套利。二是通過遠期匯率的鎖定收益,可積極配置海外對沖基金、共同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
強化風險管理工具使用,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在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商業銀行可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提高風險管理識別、計量、處理和評價四個階段的掌控力度。一是配套運用多種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如運用GARCH模型分析利率風險的整體狀況,通過計算動態VaR值尋找利率風險的差異性特征,增加利率風險識別能力。二是運用高級計量技術,修改完善資金缺口管理模型、久期缺口管理模型以提高模型對我國商業銀行的適應性。強化利率風險計量手段,增強量化風險判斷能力。三是積極利用衍生品交易,規避利率風險。尋求多種方式參與利率衍生品交易,規避利率風險。
(作者單位: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
全球視線月度資訊
歐盟稅務裁決新規生效
1月3日,歐委會發布消息稱,歐盟稅務裁決新規生效,新規將提高透明度,使歐盟成員國通過中央存管處自動交換最新跨境稅務裁決信息,確保各成員國需對歐盟其他國家跨國公司進行稅務裁決時獲得所有必要信息。
歐央行12月份資產購買規模為607.6億歐元
1月4日,歐央行發布數據顯示,歐央行2016年12月份資產購買規模為607.6億歐元。其中,凈買入資產擔保債券13.69億歐元;資產支持債券3.17億歐元;企業部門債券40.42億歐元;公共部門債券550.32億歐元。
英國2016年11月份商品與貿易赤字42億英鎊
1月11日,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英國2016年11月份商品與服務貿易赤字42億英鎊,環比上升26億英鎊。其中,商品與服務貿易進口額上升33億英鎊,貿易出口額上升7億英鎊。
韓國央行維持基準利率1.25%不變
1月13日,韓國央行發布消息稱,韓國央行維持基準利率1.25%不變。當前,全球經濟復蘇趨勢增大;主要國家政府債券利率上升趨勢減緩,股票價格上升,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減緩。
日本2016年12月份M2供給同比上升4%
1月13日,日本央行發布數據顯示,日本2016年12月份M2供給同比上升4%,M3供給同比上升3.4%,M1供給同比上升9.2%。此外,數據還顯示,日本2016年12月份廣義貨幣流動性同比上升2.1%。
歐元區2016年11月份國際貨物貿易盈余259億歐元
1月16日,歐盟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歐元區2016年11月份國際貨物貿易盈余259億歐元,同比上升30億歐元。其中,出口額為1842億歐元,同比上升6%;進口額為1583億歐元,同比上升5%。
紐聯儲:房屋和抵押貸款市場對零售業至關重要
1月17日, 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在全美零售商聯合會上發講話稱, 房屋和抵押貸款市場的表現對零售商業有重大影響。當住房價格上升時, 房屋資產可迅速變現, 未來消費水平將對應上升。
德國2016年12月份CPI環比上升0.7%
1月18日,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德國2016年12月份CPI環比上升0.7%,同比上升1.7%。其中,食品與非酒精類飲料價格環比上升0.7%,同比上升2.3%;非耐用品價格環比上升0.9%,同比上升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