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嘉陽,黃 偉,蘇 源
(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40)
原子吸收光譜法在中藥微量元素中的應用
耿嘉陽,黃 偉,蘇 源
(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40)
對近年來原子吸收光譜法在中藥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測定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概述,為中藥的研究與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原子吸收;中藥;微量元素;綜述
中藥是中國醫學的瑰寶,一直以來,中藥都是國人研究的重點,中藥的治療原理也一直是人們探討的方向。20世紀80年代,人們就對中藥中的微量元素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研究發現,中藥中除有機藥成分外,無機藥也是發揮藥效的重要組成,而微量元素是中藥的基本成分,是中藥有效成分的核心組分,也是中藥質量控制不可或缺的特征參數[1]。測定中藥中的微量元素的方法有很多,原子吸收光譜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它的測量范圍廣、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根據待測元素不同,可以選擇合適的原子化方法。
1.1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中藥中常用的微量元素都可以使用火焰法進行測量。張彩霞等人[2]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茯苓中鈣、銅、鎂、鋅、鐵五種元素的含量,藥材烘干粉碎后用混酸消化后測量,結果發現白茯苓中鎂含量最高,赤茯苓、茯神和茯苓皮中都是鐵含量最高。李元敬等人[3]也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藥材桔梗中銅、鋅、錳、鈷、鎳的含量,直接使用濃硝酸消解后測定,避免了粉碎機粉碎時的金屬碎屑帶來影響。姜波等人[4]用硝酸-雙氧水體系微波消解法處理中藥藥材女貞子,測定其中鈉、鉀、鎂、鈣、銅、鐵、錳、鍶、鋅九種元素,發現女貞子中鉀、鎂、鈣含量豐富。
1.2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
與火焰法相比,少了大量噴霧氣體的稀釋作用,石墨爐的靈敏度要高了很多。選擇合適的基體改進劑,石墨爐法的條件還可以得到更好的優化。申世剛等人[5]用硝酸銨和硒-TritonX-100作為基體改進劑,測定丹參中的銅、鋅含量,發現灰化溫度都有提高,實驗條件得到優化。范華均等人[6]測定中藥口服液中的痕量鉛、鎘、鉻,發現用硝酸-高氯酸-雙氧水體系消解樣品,可以不用加基體改進劑,改善了樣品的前處理方法。馬強等人[7-8]測定中藥中砷、鉛、鎘、鍺含量時,發現加入硝酸鎳可以提高靈敏度,消除共存離子的干擾。之后他們又使用磷酸二氫鉀作基體改進劑,對實驗參數進行選擇優化,測定中藥中銅、鐵、鋅的含量。
1.3 氫化物原子吸收光譜法
主要用于鉛、砷、鎘、鍺、錫、硒、銻等重金屬元素的測定。鄧世林等人[9]使用流動注射-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來代替傳統的間斷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操作簡單、快速,靈敏度及自動化程度高。楊莉麗[10]使用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光譜法測中藥中的三價砷和五價砷,在pH在5.6~6.0,三價砷與硼氫化鉀反應,而五價砷不反應,在2 mol/L鹽酸溶液中可用抗壞血酸與硫胺還原兩種不同價態的砷來測定總砷,差減法得五價砷含量。
1.4 冷原子吸收光譜法
專門用于汞元素的測定。戴益華等人[11]建立了一種流動注射-冷原子吸收法用來測定中藥藥材中的微量汞,方法便捷,相對標準偏差與加標回收率良好,已廣泛使用在中藥中微量汞的檢測上。
2.1 補益類中藥中微量元素的測定
補益類中藥的功效,與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著重要關系。張廷燕[12]對13種補腎的中藥中的微量元素進行了檢測,發現該類中藥中鋅鎂含量普遍較高,初步懷疑中藥的補腎功效與鋅鎂含量較高有關。張春麗等人[13]選擇了五種補血中藥進行研究,發現鐵含量非常豐富,但不同的補血藥材含鐵量存在差異。李吉鋒等人[14]選擇了五種理氣類中藥,測定其中銅、鋅、鐵、錳的含量,發現鐵含量較高而錳含量較低,這與這種中藥可能具有補陰、理氣、化痰功能相符。鋅含量也較高,這與治療消化不良等功能相符。于喆英等人[15]對防風類中藥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進行研究,發現這類中藥中銅、鐵含量豐富,這與這類中藥具有的止血通經效果相符。鋅錳含量也很豐富,鋅可能在鎮痛止痙中有一定作用,錳可能與抗菌消炎作用有關。
2.2 微量元素形態的考察
使用原子吸收法對微量元素在中藥中的形態及人體胃腸道中的分配情況進行考察,從生物活性、配伍情況等角度出發,探討微量元素的形態影響因素等與藥效、藥性的關系,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娚旱热薣16]探討了銅、鐵、鋅、錳的存在形態,發現水煎液中四種元素的煎出率僅為原生藥的28.80%~44.85%,在人體胃腸中,小腸環境下的生物活性較高。李順興等人[17-18]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考察了中藥中鋅、錳的形態的影響因素,發現酸度對鋅、錳形態影響較大,中藥配伍后在水煎煮過程中其形態也發生變化。
2.3 重金屬的檢測
有效檢測中藥中重金屬的含量,對中藥質量控制有重要意義。王彩虹等人[19]測定了五種中藥中的鎘、鎳、鉛含量,這三種重金屬對人體危害極大,建立檢測方法對提高中藥質量有重要意義。熊清平等人[20]考察了pH值、流速、洗脫條件、干擾離子等對痕量鉛的影響,建立了印跡殼聚糖/凹凸棒石分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中藥中的痕量鉛。楊獻珍等人[21]建立了一種在pH值5~8的條件下,用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銨做配位劑,用固體硅膠富集鎘的配合物,再用鹽酸溶液洗下硅膠,然后用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鎘的方法。用此方法可簡單快速地測定中藥中的痕量鎘。
中藥中微量元素的種類、含量及形態,對中藥的藥效、藥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原子吸收法在中藥微量元素測定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而重金屬的含量影響著中藥的質量,因此,通過合理的栽培與開發,有效控制中藥中重金屬的含量,提高中藥質量,保證用藥安全,對中藥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 秦俊法,陳磐華.中國的中藥微量元素研究[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10,17(11):1-18.
[2] 張彩霞,彭曉霞,陳暉,等.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真菌茯苓不同藥用部位及中藥附子不同炮制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0,27(2):52-55.
[3] 李元敬,謝立群.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測定中藥桔梗中錳、鋅、銅、鎳、鈷[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5):399-400.
[4] 姜波,阮成江,劉長健.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女貞子中9種金屬元素[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0,46(5):531-532,536.
[5] 申世剛,李揮,劉占鋒,等. 基體改進-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丹參中的銅和鋅[J].光譜實驗室,2004,21(6):1163-1165.
[6] 范華均,李攻科,李蔚波.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口服液中的鉻鉛鎘[J].分析實驗室,2005,24(3):36-39.
[7] 馬強,劉軍,蘇星光.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中微量金屬元素[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04,42(4):606-611.
[8] 馬強,胡海,劉穎,等.微波消解-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分析中藥中微量元素[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06,44(5):817-820.
[9] 鄧世林,李新鳳,鄧富良,等.流動注射-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測定中藥提取物中微量砷[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3,34(4):338-340.
[10] 楊莉麗,李娜,張德強.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中砷III和砷V[J].分析科學學報,2004,20(5):483-485.
[11] 戴益華,鄧世林,李新鳳.流動注射-冷原子吸收法測定中藥中的微量汞[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0(1):41-42.
[12] 張廷燕.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補腎中藥、中成藥中微量元素的含量[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9,19(6):345-347.
[13] 張春麗,王明梅,楊思霞,等.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補血類中藥中Fe的含量[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1,28(4):24-25.
[14] 李吉鋒,高錦紅.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理氣類中藥中微量元素[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08,44(12):1153-1154.
[15] 于喆英,辛柏福,李洪峰.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防風中的微量元素[J].分析測試,2008,22(2):74-75.
[16] 繆珊,孫紀元,謝演化,等.原子吸收法測定中藥黃芩中不同化學形態的Cu_Zn_Fe和Mn[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5):1427-1430.
[17] 李順興,鄧南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分析中藥中錳的形態[J].分析化學,2002,30(7):890.
[18] 李順興,鄧南圣,劉肇謙.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分析中藥中鋅的形態[J].分析科學學報,2002,18(2):145-148.
[19] 王彩虹,李莉,趙川,等.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中重金屬元素鉛鎘鎳[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0,46(6):624-625,629.
[20] 熊清平,石瑩瑩,張強華,等.印跡殼聚糖/凹土分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藥中的痕量鉛[J].光譜實驗室,2011,28(5):2708-2712.
[21] 楊獻珍,陳學澤,沈銀梅.預富集-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藥食兩用中藥浸泡液中痕量鎘[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7,26(2):49-52.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Murraya exotica L.
GENG Jia-yang, HUANG Wei, SU Yuan
(Institute of Petrochemistr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 Harbin 150040,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microelem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is summarize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
A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croelement; Overview
2017-04-29
耿嘉陽(1986-),女,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
O657.31;R284.1
A
1674-8646(2017)14-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