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敏
深圳市國源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基于“3R”原則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研究
張劍敏
深圳市國源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通過分析目前農村生活垃圾成分特點及處理模式,根據3R原則的內在要求,提出了基于“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三原則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以期為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處理提供新的思路。
生活垃圾;垃圾處理;農村;3R;4R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對日常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和非無害化處理的約37%,而同期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為95%;全國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1%,而同期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9%。農村和鄉鎮的生活垃圾不比城市生活垃圾少,并且有自身的特點,例如:生活垃圾的分布較為廣泛,大城市中垃圾的集中收集處理方式并不能適用于農村和鄉鎮,為此,有必要針對農村生活垃圾量大而分布廣泛的特點設計專門的工藝方法。[1]由于農村和鄉鎮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時和科學的處理導致農業污染呈上升趨勢,農作物和食品安全問題逐漸成為影響我國人民的生活健康的重要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絆腳石,解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刻不容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玻璃、廢紙、塑料、金屬和布料五大類。玻璃主要包括碎玻璃片、各種玻璃瓶、鏡子以及汽車車窗及新型建筑大型落地門窗等;廢紙主要包括各種包裝紙、報紙期刊、圖書、辦公用紙、紙盒等;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化工有機合成的諸如常見的塑料袋、塑料包裝物、牙刷、杯子、礦泉水瓶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廢舊金屬線、罐頭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洗臉巾、書包、廢棄衣服、桌布、鞋等。
(2)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
(3)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裝修廢料、磚瓦陶瓷、渣土等建筑垃圾和諸如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4)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成分的變化趨勢是塑料制品增多,食品飲料以及飯菜類垃圾增多。生活垃圾的含水量大概在50~60%之間,無機成分占5%左右,大部分都是有機物,有機物中可作為堆肥用原料的有機質含量在50~60%之間,可燃物(紙張、木質素等)占30-40%左右,塑料類有機高分子材料占10~25%左右。原有的填埋、堆肥、焚燒與無害化綜合處理已經漸漸不符合現代生活對環境衛生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的要求。[2]
3R原則(the rules of 3R)即減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環(recycling)三者簡稱。其中減量化是指從源頭上通過適當的方法和手段盡可能減少后續環節廢棄物的產生和最終污染物排放的過程,它是防止和減少污染最重要的途徑;再利用是指為防止物品過早地失去效能成為垃圾而通過發現新功能或新用途,以達到盡可能多次以及盡可能多種方式地使用;再循環是把廢棄物品中有用的成分分解返回生產工序,作為新的原材料融入到新產品生產之中。
減量化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首要原則,從源頭上抓起,變末端處理為前端處理,遠離之前的“先污染后治理、先混合再分揀、甚至不分揀一鍋燴”的老路。減量化應從質和量兩個方面提出。如凈菜入戶,將來自田間地頭的蔬菜盡可能的去除菜幫爛葉,直接就地堆肥還田,可以減少大量的餐廚垃圾;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如塑料袋、一次性筷子、方便餐盒等,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一些能夠多次重復利用的物品,將會極大的減少生活的垃圾產生。
再使用原則((reuse)主要針對當今消費的快捷便利要求而帶來的一次性消費產生的。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應用中主要以“復古”為主,因為現行的一次性物品絕大部分是“舶來品”,是同傳統的農村居民生活要求相背離的。在產品的使用周期上下功夫,延長使用壽命,在某一合適的階段內不以更新換代為目的。
再循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級再循環,即廢品被循環用來產生同種類型的新產品,例如報紙再生報紙、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這一方面城市里生活垃圾回收產業發展的比較好,在某些地方也成為了朝陽產業,因為城市生活垃圾中有回收價值的東西含量多,經濟效益高,而農村生活垃圾相對來說此方面經濟效益不高;另一種是次級再循環,即將廢物資源轉化成其它產品的原料,如堆肥、發電等都是此類,需要在農村進一步的引導和推廣。原級再循環在減少原材料消耗上面達到的效率要比次級再循環高得多,是循環經濟追求的理想境界。
隨著垃圾能源回收以及焚燒污染控制技術的逐步成熟,對垃圾中能源的回收也逐步成了現實,如堆肥發酵回收沼氣、垃圾焚燒發電等。3R進一步的演變為4R,即:減量(Reduce)、復用(Reuse)、再生(Recycle)、能源回收(Recovery)。第4個“R”,重點在于能源回收,就是指通過垃圾焚燒或堆肥發酵等物理化學或生化方式對前三個R無法進一步回收利用的能源進行回收利用的過程。國外目前的垃圾管理政策也是按照:先避免(Reduce),再重復利用(Reuse),然后分類再生循環利用(Recycle)后進行能源回收利用(Recover),最終實現衛生填埋(Landfill)的順序進行,并要求做到有機質的零填埋,對垃圾從產生到消亡的全工程均進行綠色環保處理,真正實現了4R。[3]
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新農村建設。從生活垃圾治理到農村危房改造,從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到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我國再度發力整治農村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而努力。2020年可以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的目標,這將是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一個重要標志。
[1]趙晶薇,趙蕊,何艷芬,王森,安勤勤.基于“3R”原則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2):263~266.
[2]張宏艷.循環經濟的“3R”原則在城郊生活垃圾領域的運用[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0(2):405~407.
[3]趙亮.基于循環經濟的3R理念看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的生命周期管理[J].知識經濟,2007(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