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屹,魏凱悅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文化產業發展對經濟的影響
——以德國柏林為例
閆俊屹,魏凱悅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文化產業的推動。為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的影響,以德國柏林為例,通過對柏林各文化產業的分析,證明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文化產業;經濟發展;柏林
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德國的文化產業發展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與其他產業不同,文化產業較少消耗自然資源,在提高國民素質的同時,使國家經濟和綜合國力持續發展,是一種高增長、高附加值的發展方式。文化產業在德國整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逐年提升,在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社會財富和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德國,文化產業被定義為“文化和創意經濟”,已成為德國社會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柏林,文化產業一直被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事實上,文化產業既不能直接提高經濟的發展水平,也不能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和問題。然而,文化產業是勞動力市場和經濟政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所有的歐洲國家,文化產業的關鍵部門都集中在首都,德國也不例外。柏林擁有密集的人口及高經濟活力,這些因素促進了柏林創新型城市環境的形成。在這種環境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遷往柏林,柏林對外界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
音樂產業涵蓋的內容較多,包括樂器生產、作曲、演唱和指揮,音樂的發行、銷售和推廣等。2002年有超過9.4%的德國音樂企業將公司設立在柏林,超過4萬名學生在柏林學習音樂專業。柏林音樂產業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大型音樂企業如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和MTV在柏林的落戶,柏林成為德國音樂產業的中心。在柏林2002年的音樂產業發展中,擁有5 690名員工、超過1 100家企業共同創造了9.72億歐元的銷售額,這些銷售額占柏林文化產業總銷售額的12%。在整個文化產業中,有6.3%的員工從事音樂產業。據柏林統計局的調查,樂器零售業及音樂電子產品為柏林音樂產業創造了4.43億歐元。柏林的相關企業在這一年達到了1 134家,共創造高達約9.72億歐元的營業額,這些企業共雇傭5 688名員工。涉及柏林音樂產業核心領域的企業總數約730家,員工總數超過3 400名,為柏林文化產業貢獻了3.67億歐元。為了提高自身活力,柏林音樂產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努力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柏林的音樂產業也受到國家和州的重視,為了改善當地經濟產業結構并推動創新型經濟的發展,柏林的音樂產業企業每年都會獲得來自國家且金額最高可達290萬歐元的資助。
在有著強烈文化氛圍的柏林,人們可以接觸到花樣繁多的文化。無論是歷史建筑、博物館,還是豐富多彩的藝術節,各種各樣的商業文化活動構成了柏林的文化產業。
柏林的旅游業是提高柏林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柏林的歷史為這座城市留下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建筑,它已成為繼倫敦和巴黎之后歐洲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2004年,柏林酒店經營和管理、餐飲和交通運輸的從業人數就達14.5萬人,這為柏林旅游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柏林多元化的博物館以及文化景觀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旅游業年收入超過50億歐元。依靠旅游業迅猛的發展,入住柏林酒店的游客由1996年的327萬人上漲至2016年的1 273萬人。與此同時,游客中外國游客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1996年與2016年相比,外國游客所占比例由24.6%提高到45.6%。國家和州政府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視有目共睹,有了政府對旅游業的支持,柏林的文化旅游業獲得了較大發展。旅游業自2000年以來發展成為柏林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在文化的推動下,柏林的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出版國,出版業在德國的經濟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德國人熱愛閱讀,對書籍有著較大的需求,促進了書籍的印刷與出版。柏林的新聞媒體市場所涵蓋的領域有出版業,包括書籍、雜志和報紙的印刷和出版,以及作家和新聞工作者、通信和新聞辦公室等,這些領域共同構成了柏林出版業的產業鏈。
2002年柏林書籍和新聞媒體出版企業數量約為4 000家,雇傭了約19 800名員工,創造了約19億歐元的營業額。柏林書籍和新聞媒體出版業銷售獲得的收益達到了柏林文化產業總銷售額的23%。根據柏林統計局調查顯示,在柏林2002年的書籍和新聞媒體出版業的發展中,出版行業創造了高達8.58億歐元的銷售額,這在該年的總銷售額中所占比例接近50%,而為柏林人民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是印刷行業,7 637人從事與印刷相關的工作。出版業的繁榮發展顯而易見,1998年,出版業的企業數量為2 214家,2002年為2 793家,該領域的企業數量每年都在平穩上升。由此可見,該產業是柏林文化產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為柏林乃至德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德國書籍和新聞媒體出版業中,2002年有9%的企業將其公司遷至柏林,體現了柏林在出版和文學創作領域的重要意義。
柏林在數字媒體技術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大大小小的企業在這些領域的合作促進了柏林文化與創意經濟的發展。
2002年,柏林從事軟件開發、數據處理及電子通信業的企業達到1 570家,年銷售額為11億歐元,占柏林文化產業當年總銷售額的14%,雇傭員工人數占當年文化產業總雇傭員工的20%多。其中,軟件公司的數量最多,達到1 311家,這些公司所創造的年銷售額達到了5.46億歐元,并為13 792名員工提供了就業機會。在柏林文化產業中,軟件開發、數據處理及電子通信業是除出版業外最大的分市場。根據柏林州統計局的調查,1998年,從事軟件開發、數據處理及電子通信業的企業為1 183家,這一數字在2002年上漲至1 569家,增長的企業數量約為400家,并且保持著逐年上漲的趨勢。這些企業1998年創造的銷售額約5 918萬歐元,2002年銷售額與1998年相比增長了近1倍,達到約1.15億歐元。作為柏林文化產業的重要分支,它為柏林經濟實力與創新實力的增強做出了重要貢獻,軟件開發、數據處理及電子通信業在未來擁有巨大的潛力。
通過對德國柏林文化產業幾個重要分支的闡述,可以明確地認識到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經濟所起到的積極推進作用。柏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蘊是當地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基礎,政府對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視也必不可少。柏林的文化和創意經濟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與國家的資金資助密不可分。然而,文化產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則需要走出國門,改善自身的產業形象,獲得國際的認可。只有提升了國際競爭力,文化產業的發展才能邁上新的高度。
[1] Harald Wolf, Dr. Thomas Flierl. Kulturwirtschaft in Berlin - Entwicklung und Potenziale[M].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05.
[2] Klaus Wowereit, Ingeborg Junge-Reyer, Harald Wolf. Kulturwirtschaft in Berlin - Entwicklung und Potenziale[M].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08.
Influenceof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oneconomy——takingBerlininGermanyasanexample
YAN Jun-yi, WEI Kai-yu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needs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aking Berlin in Germany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in Berlin and proves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Berlin
J69
B
1674-8646(2017)24-0158-02
2017-10-25
四平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2016106)
閆俊屹(1989-),男(滿族),碩士,助教;
魏凱悅(1996-),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