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超 張美祺
1.沈陽市運河風景管理處2.北陵公園管理中心
分析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
韓英超1張美祺2
1.沈陽市運河風景管理處2.北陵公園管理中心
自然環境對于人類生存與發展極為重要,環境變化情況與人類生活有著直接關聯。為保證人類發展與自然界之間的平衡,響應綠色環保號召,園林生態化設計就此誕生。通過對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原則、注意事項以及配置方式三方面的介紹,對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這一主題展開全面論述。旨在優化生態園林植物配置水平,確保生態園林持續性發展。
植物配置;生態園林;群落;配置原則
所謂“生態園林”就是指,園林設計人員運用以往園林發展經驗以及生態原理相結合的方式,設計出多種植物群落和諧共處、互利共生的觀賞性環境體系【1】。生態園里內部,不同類別的植物雖然形成的層次結構較為多變,而其形成的功能卻較為統一,整體園林生態系統能夠保持穩定性發展。這一園林發展狀態也是園林綠化人士所追求的目標,是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和諧共處的基礎。為了確保生態園林設計的合理性,我們首先應對該類園林植物配置原則有所了解。
在對生態園林植物配置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就要考慮到自然生態,對植物進行堆積以及質樸性處理,同時還要兼顧的整體設計的藝術性以及觀賞美感,從而達到自然生態與藝術觀賞相互結合的目的。因此設計人員必須要按照藝術性配置原則,運用自身對于各種植物觀賞性以及造型功能的了解,并結合藝術、平衡以及協調等基本原則,通過變化性以及差異性等植物比例配置方式,來對整體植物配置效果進行設計,確保植物之間可以保持統一感以及相似性,切實對園林整體景觀效果中具有的藝術觀賞價值水平進行提升。
生態園林的關鍵便在“生態”二字,所以在進行植物配置時,還應對生態性原則進行嚴格遵守。要將不同生物的生態特征在園林設計中充分發揮出來,確保植物種類之間可以產生良性影響,不斷對彼此生長進行促進,進而形成完整的生態群落,使環境資源價值能夠被完全發揮出來,進而形成理想的生態景觀【2】。由于園林設計風格,與當地地理環境以及其他方面因素有著直接關聯,所以說句走在對植物進行選擇時,必須要將這些因素考慮到其中,要按照當地環境以及地域,對種植植被進行科學選擇,因地制宜進行植物配置,從而確保生態園林植物配置質量。
由于生態園林植物配置極為尊重生物群落自然發展,所以在配置過程中為了確保植物的協調性發展,必須要對生物多樣性原則進行遵守。要保證植物物種的豐富性與均勻性,從而對整體生物動態穩定性進行提升,以保證生態系統的持續性發展。由于植物種類越多,整體生態系統發展就會越穩定,所以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種類必須要保持多樣性特點,要確保生態系統整體平衡性,降低有害生物入侵的可能性,從而打造出層次感豐富的生態園林景觀,帶給人們視覺以及環境綠化的雙重享受。
在進行園林建設時,植物難免會因為引種、遷移以及運輸等變化,而出現成活率低下的問題。因此設計人員必須要加大對鄉土植物的引用力度,要盡量避免過度使用外界植物的情況,并對植物綜合情況進行全面考慮。一方面要對植物生長條件進行分析,并對植物之間的搭配進行合理設計,是植物能夠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景觀,從而將植物群落優勢最大化的體現出來;另一方面應適當園林內部增加綠地面積,這樣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同時還能在突發情況發生時作為人們的臨時性避難場地,可謂一舉多得,值得設計人員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將其考慮到其中【3】。
在對生態園林植物進行配置過程中,必須要遵循自然規律,不僅要對當地的土壤條件以及自然氣候等因素進行充分調查,并要將調查結果結合到配置設計之中,以確保植物的成活率,同時要按照當地環境變化以及陽光照射程度等內容,對植物比例進行科學調整。要按照喬木、灌木以及草坪等植物相互配合的方式,來避免植物配置過于單調的問題【4】。而群植是一種或多種灌叢以及喬木相互配合所形成的大面積植物群落,其中植物數量極多,且種類較為多樣,不僅包含一種植物的群落,同時多種種類組合式的群落也包含在其中。現在國內生態園林最為常見的種植群落多為灌與喬木組成的叢帶狀形式群落。
為了呈現出理想的視覺效果,園林設計人員通常會利用觀葉植物與觀花植物相結合的方式,來對植物進行配置。主要是因為觀葉植物與觀花植物無論是在高度方面,還是在體積與顏色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若只是單一種植一種,就會導致園林景觀過于單調,因此兩者結合是很有必要的。
所謂觀葉植物,指的就是葉色與葉形都較為漂亮的植物,像椰子樹以及松樹等等;而觀花植物則是指,花香濃郁且花型艷麗的高觀賞價值植物,像牡丹、水仙以及杜鵑等,都是較為常見的觀花植物【5】。一般設計人員都會采用嵌入式的方式,對兩種植物進行搭配。但因為觀花植物往往高度較低,所以應配以灌木叢型植物較為合理,形成的效果也不會出現高度相差較大的情況,而且顏色搭配也較為豐富。
自然界生物有著自身獨特的生存法則,看似沒有進行刻意進行配置的群落,其實蘊含著特有的生長規律,它們之間既是資源的相互競爭者,同時也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對于自然因素的利用程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且每種植物在群落中都有著特定位置,只有對物種位置進行合理配置,這樣才能確保整體群落的健康發展。設計人員要對物種原有生態位置進行確認,并將喬木作為主要群落“中心”,運用該植物特性對群落主要功能進行影響。同時設計人員還要對每種植物特性進行了解,要合理規避植物因對自然資源過度爭奪而出現影響植物群落正常功能的情況,使群落中的物種可以相互束縛、相互依存以及相互利用,保證自然生態系統的建立。
多數植物都屬于季節性植物,會隨著季節變化而發生較大改變或結束生命周期。而正如前文所述,生態園林要確保自身的觀賞性,就需要按照植物的季節變化情況,對園林內植物進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在設計配置過程中,可以將兩種不同季節的植物放置在一起,像可以用秋季植物配搭夏季植物的方式,來保證夏季與秋季園林的景觀觀賞價值。而且這種季節性搭配方式,還能確??傆幸环N生物在生長期之中,而這樣就會和另一種植物形成體態以及顏色的強烈對比,增加整體景觀的層次感,不斷對整體園林美觀度進行提升。例如可以將楓樹以及爬山虎搭配在一起,這樣可以通過楓葉來增加整體景觀的色彩,同時還能通過爬山虎來為整體景觀造型增色,以確保景觀造型的獨特性。
多數植物都是通過長期自然磨難所生活下來的,很多當地植物都有著極為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對當地整體情況的適應能力,當地群落整體穩定性較高【6】。因此植物配置也應利用這一特性,科學當地植物進行合理運用,這樣既能有效提升整體植物的成活能力,同時還因為是就地取材,而使園林投資成本得到了合理控制。此外對當地植物進行合理運用,還能起到對當地生態資源進行保護的作用,以確保在城市建設與工業發展的同時,稀有植物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這其實已經超過了園林設計師的范圍,屬于當代保護的重要內容。
除對當地植物進行合理運用之外,植物設計配置人員還應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運用。要通過不斷研究,對污水以及自然降水進行科學收集與處理,使其可以達到植物用水要求,從而達到對水資源二次利用的目的。同時還應整體濕地系統污水進行反復試驗,要按照水資源流動情況,對水資源配置情況進行合理安排。此在進行污水凈化時,還應對原有濕地中植物的高吸附力以及凈化力進行合理運用,這樣不僅能夠保證該類植物長勢良好,同時還能對野生動物生存面積進行擴充,這對于整體生態環境以及園林景觀而言,助益極大。
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發展對于自然環境已經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確保人類與自然兩者的協調性發展,生態園林設計者應對園林植物進行合理配置,要按照相應的配置原則以及配置方式方法,科學對園內植物配置情況進行設計,并要在配置過程中,對相關事項進行注意,從而確保植物配置水平,在園林中形成良性生態群落,為城市綠化環境增添一抹亮色,確保生態園林長久性發展。
[1]任麗娟,沈雅.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探討[J].現代園藝,2016(4):58.
[2]王鴻雁.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J].價值工程,2016(5):178~180.
[3]鄭松.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J].現代園藝,2016(2):120~121.
[4]趙金艷,梁勝利.探析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J].住宅與房地產,2016(12):62.
[5]宋英杰,彭建龍.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分析[J].智能城市,2016(4):173.
[6]趙斌.基于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分析[J].花卉,2016(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