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期刊精品文章簡介·
他汀類藥物降低HBV、HCV相關肝硬化的失代償風險:一項人群隊列研究
【據《Hepatology》2017年第9期(September)報道】 題:他汀降低HBV、HCV相關肝硬化的失代償風險:一項人群隊列研究(作者Chang FM等)
既往研究已表明他汀類藥物可減少HCV肝硬化患者失代償和死亡風險。這種益處是否可以擴展到一般肝硬化人群或其他原因的肝硬化患者(如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還不清楚。此外,他汀類藥物的應用也降低了慢性HBV和HCV感染者肝細胞癌的發病風險,但不確定能否降低肝硬化患者肝癌發生風險。來自我國臺灣地區榮民總醫院的Chang等為確定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對HBV、HCV和酒精相關肝硬化患者發生失代償、死亡和肝細胞癌的影響,開展了此項大型人群隊列研究。研究人員從臺灣國民醫保數據庫中選取2000年-2013年被確診的肝硬化患者。他汀類藥物使用定義為累積限定日劑量(cDDD)≥28,該類肝硬化患者被選定為病例隊列。通過傾向性評分匹配確定對照(cDDD<28)隊列,并估計他汀類藥物的使用與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死亡和肝癌發生的相關性。該研究最終納入1350例肝硬化患者。研究發現,在肝硬化患者中,他汀類藥物的應用能降低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死亡和肝癌的發生率(P值分別為<0.000 1、<0.000 1和0.009),且具有劑量效應關系。回歸分析表明,應用他汀類藥物可分別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失代償風險降低61%[(風險比(HR)=0.39,95%置信區間(95%CI):0.25~0.62]和49%(HR=0.51,95%CI:0.29~0.93)。但在酒精性肝硬化人群中,這種作用無顯著性(HR=0.69,95%CI:0.45~1.07)。
作者認為,他汀類藥物可降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失代償率,而酒精性肝硬化人群中,作用不顯著。之前同類的研究主要在西方國家開展,而該研究是一項在漢族人口中開展的大型相關性研究,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上海長征醫院 趙健 姚定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