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國
當前,互聯網已接入千家萬戶,“網購”、“微信”、“QQ”、“淘寶”、“云計算”、“大數據”等等早已在尋常百姓的口中成為日常用語。互聯網的普及真正實現了從“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到“誰都不出門,能辦天下事”的巨大轉變。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當中的重要一份子,不可避免地被信息時代背景下的“互聯網+”所裹挾,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校長,當“互聯網+”來了的時候,該如何應對?
一、認清差距,主動學習,當好學習、推廣的領頭羊
作為一所農村學校的校長,對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之間的差距必須正視。從硬件上來講,環境、設備、儀器、場地等等難以與城區學校等同,從軟件上來講,教師觀念、思維、行動等等更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任何改革的起點都要先從理念的轉變開始。從根本上來講,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的差距還是教師對待“互聯網+”這個新生事物的看法上、態度上。馬云有句名言:很多人一生就輸在對新事物的看法上,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看不見就是認識問題。
普通老師能否看見暫且不論,作為校長必須要能“看得見”。首先,要能看得見“互聯網+”是國家層面的改革理念、思維理念,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腳步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次,要看得見“互聯網+”時代對校長的要求越來越具體。作為校長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對“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化”、“班班通”等教育領域的“互聯網革命”形式有清醒的認識和明確的理解。再次,作為校長,要能看得見“互聯網+”對教育發展的深遠影響。要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必將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校長需要做的是引導教師主動接受“互聯網+”的時代浪潮,用“互聯網+”思維和理念去解決教育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諸如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達到有效課堂教學;利用“一師一優課”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網絡共享化;錄制微課,讓學生隨時隨地接受新知識等等。在“互聯網+”“深入人心”的過程中,作為領頭羊的校長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決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主動,才能創造奇跡;堅持,一定就有收獲。
二、端正態度,積極行動,做好“互聯網+”教育建設
農村學校在“互聯網+”時代要深入實現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目標,最關鍵的是端正態度,積極行動,做好“互聯網+”教育硬件建設。
首先,要借“全國信息化工作”的春風,利用好國家、省、市、區相關政策,解決好設施設備的問題。比如在班班通設備購置方面,可以采用與移動、聯通、電信等公司合作互贏的方式,分解投資比例(移動公司50%、教育局30%、學校20%的付款方式)。或者采用政府采購統一招標的方式安裝好學校班班通設備,接入互聯網設施,建立學校大數據平臺。以期在不久的將來,爭取與市、區教育局的大數據平臺聯網,甚至可以和全市、全省、全國的大數據平臺聯網,實現異地不同班級同時上課的可能,真正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大家共享。
其次,校長要搭建“互聯網+”教學平臺。在教學設備的投入上絕不可以吝嗇,學校出資購買錄制微課的設備與工具,為教師錄制微課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方便。學校還要組織善于學習、勤于鉆研、勇于實踐的老師赴省內外參加“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翻轉課堂”、“慕課”、“微課制作”等相關培訓,歸校后再對本校教師做好相關培訓。相信只要校長搭建“互聯網+”教學信息化平臺,學校每位教師都能學會使用錄課軟件不再是困難,每人每周都能錄制一節微課不會是夢想,教師參加各種賽課、微課比賽獲得各等次獎項也會成為可能。“搭好臺子好唱戲”,“互聯網+”成為教師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和變革,校長必須為教師成長和發展搭建必備的平臺。
三、整章建制,放眼長遠,用好互聯網促學校長遠發展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互聯網+教育”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前提,如何利用好互聯網進而促進學校成員發展,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首先,要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促進教師積極利用互聯網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學研究、學科建設、課堂作業、家庭輔導、檢測評價等等都要有互聯網意識。學校各項管理制度都要與時俱進,要能夠肯定教師對待新生事物的積極態度,要能夠認可教師利用互聯網資源做好高效課堂建設的積極性。對主動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改革的教師在評優選先、評聘職稱等方面要予以優先考慮。
其次,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促進教師運用互聯網教學資源加快專業成長。鼓勵教師建立個人微博、個人微信平臺,書寫自己的教學故事。鼓勵教師利用互聯網加強和學生、家長的互動交流,全面促進家校合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鼓勵教師積極制作微課,并及時上傳到互聯網平臺和全國的同行共享,對制作微課積極、質量高、數量多的老師通過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獎勵予以鼓勵。鼓勵教師加入各種學習“群”,利用來自全國各地名師資源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學校的長遠發展里不可教師的專業成長,只有擁有一批肯學習、愛鉆研、愿吃苦、能上進的老師,學校的飛躍發展將是指日可待的事。因此,農村學校的校長一定要利用好“互聯網+”時代教育變革的各種優勢資源,培養一批骨干教師,引領一批實干教師,團結一批能干教師,讓學校的發展再上一個新的平臺。
“互聯網+”來了,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校長,只有積極行動,主動出擊,才能夠利用好“互聯網+教育”的大好機遇,把這股春風引進校園,讓學校得到長足發展,讓教師得到全面成長,讓學生得到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黃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