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述
聯合采購,在嬰童零售這個行業里,雖然不是新生事物,但最近才開始熱起來。
為什么?
因為在母嬰店發展的這十幾年里,現在是最難受的時刻。母嬰店第一次遇到了客流下降、毛利下跌的經營窘境。松散的小微母嬰店希望聯合采購,降低成本,然后把零售價也拉下來,對抗電商渠道的價格戰。
聯合采購,就是各母嬰(連鎖)店把自己需要采購的商品匯集到一起,達到一定數量,達到廠家的起訂量,以出廠價拿貨,撇掉中間商的盤剝。講白了,就是“湊單”。
我們先不論聯合采購的操作難度有多大,能不能做成,廠家是否愿意打破自己的分銷體系來配合你,假設聯合采購做成了,大家拿到了出廠價,然后呢?
這時候母嬰店基本有兩種反應:
第一種,被電商價格戰卷走客流的,就順勢把零售價也降下來,跟電商開干。跟顧客講,你看,我也有爆品,價格比電商還低5個點!
第二種,受電商影響不大的,進價低了,但是零售價撐住不變,把毛利空間做大。這兩年高毛利的奶粉一直被壓縮利潤空間,需要新的毛利增長點來對沖損失啊!
這兩種反應,不能說是錯,但是我要說,這兩種思路,都是商業本能的應激反應,缺乏對整個母嬰店發展路徑的整體思考。
母嬰店是什么零售業態?
是專業店。
那我們的母嬰店專業嗎?
過去十幾年里,我們的母嬰店充其量只是以銷售奶粉和紙尿褲為主的品類集合店,滿足媽媽們在住宅、醫院附近的一站式購物需求。由于市場太好了,只要選址對路、擺滿貨品,生意就能做上去。母嬰零售從業人員除了研究研究各個產品的賣點,該怎么推銷,有誰研究過消費者?有誰敢說自己是專業的?
這就是為什么如今不少母嬰連鎖都在大力推行人員的營養師培訓。講白了,我們的從業人員專業水準太差,已經無法令如今的媽媽們信服了。
母嬰這個行業,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在買東西的時候,是需要重度服務的。因為他們采購商品,不只是簡單地買下一個消費品,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她們第一次養兒育兒中的困惑和焦慮。
的確,還有一部分顧客就是價格敏感的。這部分客群,就是電商的客戶,你是搶不回來的。母嬰店應該看清這種形勢,果斷地放棄這個客層,轉而重點經營那些需要門店面對面真人互動服務的消費者。
真人服務成本高不高?高。那怎么消化?只能是從商品毛利中來。
因此,聯合采購降低成本后,騰出的空間是用來降價,還是用來彌補毛利?
都不是。這些寶貴的毛利空間,應該用來提升你的專業度。
從這個角度講,聯合采購不是未來母嬰業的主線。因為你通過聯合采購把價格降到極致,可能也就是跟電商打個平手。這個世界的市場,永遠是在不停細分中的;這個市場中的企業,永遠是在不斷專業化中的。電商在壓縮渠道空間、降低價格、提高貨物流轉方面是專業高手,那么我們母嬰店的專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