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要:小學是學生語感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小學生語感的重要時期。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教學缺乏統一的教程,且教學課程不完善,導致學生語感不強,從而影響了他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言思考
語感指的是閱讀者對閱讀的文字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小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小學階段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語感。加強對小學生語感的培養,能有效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以及能夠使學生形成獨特的個人寫作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忽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因此,加強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學習語文來說非常重要。
一、語感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文字所蘊涵的內涵非常豐富,培養學生的語感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語感是心里上的一種感覺,加強語感的培養,能提升學生精神層面的境界,還能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語言是人類交流的主要方式,而語感的加強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靈敏度和感知度,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此看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非常重要。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一)反復朗讀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感
小學生的思維邏輯比較簡單,在學習中,學生非常依賴教師,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機械化對學生進行教學講解,絕大部分學生可能不會理解教學內容。因此,學生學習時應反復朗讀課文,并結合閱讀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例如:對三年級語文教材中《走進大自然》一課進行教授時,教師先播放大自然的圖片,并讓學生描述自己認識中的大自然;進而讓學生深感體會,掌握文本的思想內容,后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中的詞匯進行思考。等學生朗讀完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什么是大自然,我們應該怎么走進大自然?”帶著問題,教師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找出答案。在課堂的教學中,通過反復的朗讀與思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最后,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并對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告訴學生要愛護大自然的美。而學習完課本知識后,教師應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知識,這對小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朗讀和閱讀是培養小學生語感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朗讀和閱讀的教學,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感能力。
(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學生的語感能力
想象力是小學生在學習中要掌握的能力之一,他們需要根據教師的描述,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并需要主動練習,通過學習和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想象力[2]。小學生想象力的豐富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語感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力。
例如:在進行《小攝影師》的教授時,教師可先用“你知道怎么照相嗎”這樣的提問引入課堂教學,并在教學中,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并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后圍繞“小男孩為什么哭了”“小男孩為什么給高爾基照相”等問題,并利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PPT,后由老師描述 ,讓學生閉眼想象課中場景。最后通過與學生一起探討學習,教師可以在結束課程教學后,讓學生續寫小攝影師的故事,發散其思維想象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感性的認知,他們自由的想象,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時的語感能力。
(三)詞匯量的積累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感
詞匯量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詞匯量的積累,讓學生養成好詞好句積累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到《難忘的八個字》一課中,在課前,教師可播放愛的奉獻歌曲,激發學生心中的愛,后可以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并找出課文中運用好的詞語和句子,并加以抄寫,教師在學生進行尋找時要適當的指導。最后,教師針對學生找出的詞語句子進行總結,如“這八個字仿佛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田?!薄皻鈵馈钡鹊取S谡n中,老師讓學生說出有關于愛的詞語;課后可要求學生以書信的方式說出想要對老師說的話,以能積累學生詞語,培養其語感。
詞匯是理解語文知識的基礎,而詞匯量的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積累,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語感的培養非常重要。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中,是樹立他們良好人生價值觀的最好時期,語感能力的培養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成長。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但語感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應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效運用文字來提高小學生的語感能力。
參考文獻:
[1]蘆金肖.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J].學周刊,2015,(15).
[2]謝立新.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的幾點思考[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6,(04).
(作者單位:滄州市運河區育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