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明
摘要:初一學生是初中階段成長中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本文擬從初一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方面出發,探索適合初一學生需求和認知方式的信息化教學。
關鍵詞:初一學生 心理特征 信息化教學 生物
初一學生是初中階段成長中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初一學生正值12~14歲,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少年期”:個人意識開始出現;群體意識日益增強;童心玩念依舊旺盛;自我管理逐漸變難,等等。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從小學到中學的一系列變化,是初一教師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本人根據初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以及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談一談對初一生物信息化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一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往往覺得生物新鮮,好玩,有學習的興趣,此時,我們要利用他們的這種直接興趣,讓學生明確學習生物的重要意義,可以使他們對學習產生間接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這兩種興趣都是必要的。教師要善于將學生的好奇轉化為興趣,興趣比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
(一)采用圖片演示生物的多樣性
由于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大多種還有地域性,還有些比較特殊的生物,但是這些生物的圖片資料很豐富,可以利用圖片演示生物的多樣性,例如初一教材中的病毒、細菌、霉菌,它們過于微小,更有的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威脅,搬活體進課堂不現實,通過圖片信息技術可以多方位了解,增加同學們的見聞。
(二)以知識的力量強化自己的興趣
學習中應時刻注意接觸生動的事實和現象,這樣能使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培養和發展。教師要善于將身邊的常見案例及實際問題切入課堂,通過豐富精彩的圖文信息引導學生產生興趣來解決問題,使學生變得主動并產生成就感。
如,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中《人體的激素調節》這節內容時,筆者就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敬請澎湃的《速度與激情7》中的飆車視頻,然后向學生提問: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從而激發了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興趣,反過來對學過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改革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
初一級的學生,愛動愛玩,如果課堂教學拘泥于照本宣科,學生注意力不能被吸引,可能不到10分鐘學生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生物課堂尋找并運用一種適宜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上有如下妙處:
(一)用于演示實驗過程或實驗結果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是許多實驗室對學生實驗限制諸多,怕發生意外或是造成實驗器材損壞,這樣就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及科學素養的提高。
而現在,信息技術實現了虛擬實驗的創建,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
如在講述《人體的呼吸》時,可以利用三維動畫,虛擬出人體的呼吸系統的三維圖形,立體、直觀、生動的演示呼吸的過程,其進出氣體的含量變化通過數字層現,讓學生一目了然,深刻理解了呼吸系統的變化,從而輕松地突破了課堂中的難點,創造出一種學習實驗探究的氛圍,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意識,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使實驗過程生動、形象,縮短了實驗探究時間
初一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但不能持久。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實驗,流程冗長,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教學質量大幅度下滑;而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可以在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增加新鮮因素、注入無限的生機,誘發學生的激情,從而縮短了實驗時間,優化了課堂。
比如蚯蚓的探究性實驗,包含飼養蚯蚓、觀察生活習性以及觀察形態結構等一系列的活動,這些都不適合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實驗中展開。為此,筆者帶領學生一起在課前來進行蚯蚓的飼養與觀察,拍下最具代表性的圖片或視頻,在課上用信息技術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從而使蚯蚓的觀察探究實驗進行得有聲有色。在觀察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在不斷地自我知識肯定基礎上,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進而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
(三)演示新授內容的板書與圖片
如顯微鏡的使用,教師可以采取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及注意點,讓學生明白每一步驟的操作要領。在當學生完全掌握了解顯微鏡的使用后,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整個過程的關鍵點,再配以習題進行當堂鞏固,想必學生既學得快樂,又玩得開心,真正讓學生做到“樂中學、學中樂”,實現素質教育的真諦。
三、鍛煉自主能力,實現有效學習
初一的學生處于小學與初中的過渡期,教師和學生的主客體關系漸漸分明,獨立性也愈加分明,教師應慢慢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學,能夠自由支配課余時間,給以較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
比如,當出去旅游時候,指導學生在玩的同時可以采集標本、收集資料并自我鑒別,例如在登山時,將山上那些珍貴的、非常見的植物拍攝下來,可以是葉子、花、果實等的特寫,遇到不清楚、不熟悉的植物或動物可拍攝下來帶到學校咨詢老師,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自己的學習主動性與溝通能力,進而增強自信心。
四、關愛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初一是由小學升入中學的一個銜接階段,很多學生開始不適應初中的教學,因此,教師平時在對學生進行正常生物學授課的同時,應該注重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方面信息的傳播,比如生物科幻、生物前沿動態成果等等,讓學生主動敞開心扉,優化師生互動。這樣,老師在與學生多交談的基礎上,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及時幫他們解決問題,建立良性的師生關系。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之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我們順利開展教學的關鍵所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生物教學,設計出適合學生口味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金湖縣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