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蘇浙軍區紀念館有感
□李 偉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內景一角
在全面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加強黨史學習和教育,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重要講話的日子里,上海遠新國際運輸有限公司黨支部不久前舉行了“重溫黨章,緬懷先烈——參觀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活動。”
清晨6點半,我們一行8人冒雨從上海驅車趕赴浙江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位于長興縣城西北槐坎鄉溫塘村,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紅色的雕塑,上面寫有“鐵血軍魂”四字。鮮紅的楓葉外形向外伸長,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黨魂如星星之火四處燎原。接著,我們踏上一座小木橋,橋上寫有“將軍橋”三字,橋下流水潺潺,四周樹木成林,遠處群山環抱。此時此刻,我腦海中呈現出當年新四軍的將領們在此商談作戰計劃,運籌帷幄的場景。經過一條小徑,我們就來到了紀念館。大門旁是江渭清同志題寫的“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牌額。紀念館原為清代咸豐年間民宅,距今150多年。房屋為磚木結構,正屋是一四面高墻前后兩進五開間的走馬樓,共有房屋46間,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整個建筑規模寬敞,布局緊湊,體現清代民宅建筑古樸、莊重典雅的藝術風格。四周古槐參天,松柏掩映,翠竹交織。庭院西側為原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將軍骨灰安放紀念碑,東側是“軍民魚水情”雕塑。2001年6月25日,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含15個點)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5月,紀念館被中宣部授予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稱號。
在紀念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們了解了軍區成立的歷史和背景:1943年1月13日,新四軍軍部根據中央軍委電令成立蘇浙軍區,任命粟裕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委。1943年12月,新四軍6師16旅在旅長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的率領下,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郎溪、廣德、長興一帶)。1945年1月,粟裕率師南下,在長興仰峰與16旅會合;2月5日,蘇浙軍區成立大會召開。我們進入紀念館內參觀,館內布置莊嚴、肅穆,展廳正面松柏鮮花簇擁著一代名將粟裕的半身塑像,大紅帷幕上有葉飛同志題詞:“軍民團結,無往不勝。”樓上樓下,分四個展廳,收藏和陳列750件革命歷史文物、420幀歷史照片。其中,有反映新四軍開辟根據地及與敵偽頑強斗爭的文件、筆記、軍用地圖、作戰武器,有當年出版的報刊、宣傳品、紙幣和糧券,有司令部發布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對日駐軍的最后通牒》,有保留汗漬和血跡的《中共黨證》,有新四軍指戰員穿過的服裝、雨蓑、草鞋,有從烈士遺骸上取下的子彈頭……還有粟裕、葉飛、王必成、江渭清、劉別生等同志的珍貴歷史照片。
當我們聽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介紹之后體會到,戰爭年代的共產黨員所肩負的神圣使命是多么不容易,意味著奉獻與犧牲。而作為新時期黨員的我們更應該繼承革命遺志并發揚革命傳統。隨即,我們在神圣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言。此刻即是對所有新四軍先烈們最好的悼念。
長興槐坎鄉溫塘村除了蘇浙軍區紀念館外,最有名的就數銀杏了。金黃的銀杏葉飄落道路兩旁。“十里銀杏紛落英,緬懷先輩赴長興。革命信念永牢記,碧血丹心照汗青”。
(編輯 孫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