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娜
【摘要】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對計算機教學越來越重視,所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對計算機教學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提出相應的對策,加以解決。所以本文主要對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 初中 計算機教學 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人才的評價,一個重要指標是信息獲取能力。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夠成為具有較強獲取信息能力的人才,做好初中階段的計算機課程教學至關重要,所以應努力解決這一階段存在的問題,以此不斷的完善教學方法,實現計算機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與其它課程相比,計算機課程教學具有課程信息量大、知識更新快等特點,與此同時計算機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難度。目前初中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計算機教學方式較為落后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很多的家庭都配備了計算機,很多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接觸到了計算機,所以對計算機基本操作也已經有所了解。由于學生對計算機比較感性,所以對計算機課程教學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夠通過計算機課程教學,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主要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將計算機知識一味的傳授給學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滿足學生對計算機教學的需求,更收獲不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2知識結構未及時的更新
由于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較為迅速,一般情況下,兩三年及計算機學科知識就需要進行更新,所以想要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這就對初中計算機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跟上計算機學科發展速度,知識結構得不到的及時的更新,再加上一些教師的自身知識體系不夠全面、準確,而且不夠專業,一些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的同時,甚至還擔任其它學科的老師,造成部分老師的知識結構與課程更新速度存在矛盾。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2.1少講多練,精講多練
初中計算機課程教學,注重學生的操作能力,教師講得內容越多,不僅不會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還可能會使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產生錯誤判斷。因此在課堂上,應少講多練,在掌握好理論知識的講授,應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上機進行實踐,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并熟練進行操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應盲目地壓縮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重難點以及疑點,可以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講解,最大限度讓學生親自進行操作實踐。例如在學做“ppt”時,教師用了十五分鐘的時間,將本節課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親自進行上機進行練習學做ppt,鞏固制作ppt的知識要點,包括幾種PPT文件格式、快捷鍵的使用等等,通過實踐,才能使學生熟練操作。
2.2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由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而且還有較強的操作應用能力,而有的學生上初中開始接觸,所以對于計算機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計算機知識基礎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獲得較好的效果,教師就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針對計算機知識較為豐富的學生,教師就應加大教學難度,針對計算機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則應從最基礎的教起,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例如在學習獲取圖片時,有的學生已經學會了基本操作,即瀏覽圖片、下載圖片,所以這些學生,教師直接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并讓學生進行圖片的制作,而有的學生則不會,教師應為其講解理論內容,再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
2.3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初中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情境中,積極的探索問題、分析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在設計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知識能力,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得情境創設的符合學生的興趣要求,進而提高初中計算機的教學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初中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合理調整教學方法,同時還應加強教師自身的知識體系,應緊跟時代發展發展步伐,同時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豐富學生的計算機的知識,促使學生一個高素質人才,為學生以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梁謙. 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分析[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8:295+297.
[2]考士琪. 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分析[J]. 電子制作,2014,1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