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研發機構采購國產設備退稅政策繼續執行
【本刊訊】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印發《關于繼續執行研發機構采購設備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我國繼續對內資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
《通知》明確適用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政策的內資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包括科技部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核定的科技體制改革過程中轉制為企業和進入企業的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的機構;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核定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和科技部核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等。
外資研發中心須經商務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上述條件進行資格審核認定。經認定的外資研發中心,因自身條件變化不再符合退稅資格的認定條件或發生涉稅違法行為的,不得享受退稅政策。《通知》稱,具體退稅管理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會同財政部另行制定。
(王峰)
《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布十個重點任務
【本刊訊】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編制完成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于近日發布。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對推動我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提出了十個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發展,攻克關鍵技術裝備,提高質量和可靠性,推進在重點領域的集成應用;二是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三是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四是構筑工業互聯網基礎,研發新型工業網絡設備與系統、信息安全軟硬件產品,構建試驗驗證平臺,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檢查和信息共享機制;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六是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在傳統制造業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制造裝備;七是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九是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推進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基于互聯網的區域間智能制造資源協同;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
(高潔)

核電站壓力容器關鍵零部件實現國產化
【本刊訊】近日,由國家能源局、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組織的一批專家進入秦山核電站核島廠房,對寧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用于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上的國產RPV金屬C型密封環進行役后檢查見證。來自中核運行、等單位的專家組宣布:該密封環符合核電站安全標準,我國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最后一個關鍵零部件實現國產化。
專家組判斷認為,該密封環仍處于完好密封狀態,運行可靠,符合設計和使用要求。
C型密封環是用于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的關鍵零部件,此前只有美國能生產。2007年,寧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核動力院等單位啟動了國產C型密封環的研發。2015年12月3日,我國首臺套國產RPV金屬C型密封環安裝在秦山核電站方家山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2016年9月18日進入換料停堆,進行役后檢查。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打破了國外長達半個世紀的壟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生產C型密封環的國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化商用。
(王健)

首臺2萬瓦光纖激光器正式裝機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本刊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近日透露,我國首臺全自主研發的2萬瓦光纖激光器已經進入裝機階段,將于2018年量產并投入使用。
“這一項技術成果直接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副院長伍曉峰說。光纖激光器是繼二氧化碳和半導體激光器之后的第三代產品,它由細如發絲的光纖來釋放激光能量,可廣泛應用于工業造船、飛機和汽車制造、航空航天以及3D打印等領域,與傳統二氧化碳激光器相比,光纖激光器的耗電量僅為其1/5,體積只有其1/10,但速度快4倍,轉換效率高20%,且沒有污染。
2007年以前,我國光纖激光器長期依賴美國進口,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供貨周期長。如今,2萬瓦光纖激光器正在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裝機,明年就可以整機試運行。
據介紹,一臺普通的打標激光器當年進口要30萬元一臺,現在只需3萬元;一臺激光切割器當年進口要100萬元,現在只要30萬元,降幅70%。
(劉毅)

100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通過國家級鑒定
【本刊訊】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哈爾濱市組織召開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哈鍋)“1000MW等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塔式鍋爐研制及應用”項目成果鑒定會。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哈鍋自主研發的1000MW等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塔式鍋爐以其技術創新顯著,具有突出的高效率、低排放等優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順利通過國家級成果鑒定。
哈鍋副總經理張彥軍表示,近年來,哈鍋自主研發的燃用準東煤350MW超臨界鍋爐、燃用高堿煤660MW超臨界鍋爐、66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1000MW等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塔式鍋爐等科技成果,經鑒定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領了行業技術發展。哈鍋將繼續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為國家電力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宋城)

中孚高精鋁大卷包裝線翻轉機改造完成 促進包裝工區提升效率
【本刊訊】近日,中孚高精鋁公司冷軋區域的大卷包裝線翻轉機改造順利完成,有效解決了翻轉角度問題,對包裝工區提升包裝效率、提高包裝產量、增加設備安全性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包裝工區大卷包裝線翻轉機的主要工作是把鋁卷從臥式翻轉為立式,以進行后續包裝作業。操作人員在使用過程中,翻轉的角度一直不能達到最佳狀態,需要手動調節,影響包裝效率。負責包裝工區檢修的技術人員通過調研,在包裝翻轉機的翻轉軸兩邊各焊裝了一套可調整定位裝置,用于調節卷材翻轉角度,同時更換聚氨酯鞍座墊板和齒條,避免了卷材外包裝損壞。
(王麗)

林豐鋁電凈化應急備用打料系統優化技改
【本刊訊】近日,林豐鋁電公司凈化車間通過對備用打料系統優化技改,有效滿足了斗提設備故障情況下的應急供料需求,在保障電解穩定生產的同時,節電效果明顯。
凈化打料系統由原來濃相管道輸送全部改為斗式提料后,為確保斗提設備故障或檢修情況下應急打料需求,車間經過認真對比分析,決定對原有氣力打料系統進行優化改造,以現有載氟料氣力提升機和羅茨風機為主要設備,通過加裝地面超濃相溜槽輸送裝置,利用煙管負壓進行打料。
凈化應急備用打料系統技術改造方案投資少、安裝快、維護成本低。同原來濃相輸送打料備用方案相比,技改后的單個工段每天可節電1萬余千瓦時,節約電費3500元。按每月停機檢修一天計算,三個工段全年可節約電費12余萬元。
(白雪)

鞍鋼鐵礦尾礦回收新技術預計每年可回收合格鐵精礦約260萬噸
【本刊訊】日前,以鞍鋼集團礦業設計研究院選礦研究所為創新主體研發的“東部尾礦預富集—懸浮磁化焙燒—磁選新工藝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在沈陽通過專家評審。
我國尾礦中含鐵品位在11%左右,尾礦資源一度成為礦山企業的廢棄物,不僅降低了資源利用率,而且占用大量土地,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近年來,鞍鋼集團礦業設計研究院與高校院所聯合,創造性地提出“預富集—懸浮磁化焙燒—磁選”尾礦回收新技術。該項目主要針對赤鐵礦尾礦進行處理,采用懸浮磁化焙燒工藝,使尾礦中弱磁性的赤褐鐵礦石、菱鐵礦石轉化為磁性鐵礦物,再通過細磨磁選工藝回收利用。
據介紹,應用該工藝技術后,回收的鐵精礦品位大于65%,回收率超過50%,最終尾礦中鐵品位低于6.5%。項目應用后,預計僅鞍山東部礦區尾礦每年可回收合格鐵精礦約260萬噸,相當于新建一座大型選礦廠。
(趙平)

華北油田攻克水井酸化“過井口”關鍵技術
【本刊訊】截至2016年12月7日,華北油田利用水井酸化“過井口”裝置30天完成水井酸化11口,單井降本20余萬元,作業成功率100%。業內專家預測,這項技術將掀起國內水井酸化低成本革命。
注水是補充油田開發地層能量的主要方式。華北油田有注水井2860口,開井1713口。儲層滲透率低、物性差,水井酸化后,需要連續完成井口泄壓、起下管柱、更換酸化井口等復雜工序,施工周期長、作業成本高。為破解水井酸化困局,華北油田采研院用3年時間,相繼完成水井酸化“過井口”裝置“注水井口不承壓保護工藝技術”、“油管密封器帶壓輸送工藝技術”、“油管高壓密封酸化擠注流程控制工藝技術”及“井控安全控制工藝技術”四項關鍵技術。
水井酸化“過井口”裝置可在注水井不停注、不泄壓、不換井口、不返排液體的狀態下,酸液通過高壓擠注流程,實現施工程序無障礙承接與轉換,將油管密封器輸送到預定位置,實現耐壓50兆帕的技術指標。酸化后,平均單井注水量由9立方米上升到26立方米,注入壓力平均降低7兆帕,降壓增注效果顯著。
(程勇)
首臺使用國產主軸承再制造盾構機下線
【本刊訊】近日,我國首臺使用國產主軸承的再制造盾構機在合肥順利下線。這標志著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與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軸)聯合攻克了盾構機主軸承自主研制瓶頸,實現了盾構機主軸承國產化,結束了我國類高端軸承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盾構機被廣泛用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鐵路及公路隧道工程、引水工程中。但是盾構機關鍵部件——主軸承制造技術一直被國際少數知名軸承企業壟斷,是盾構機再制造的瓶頸。
此次下線的主軸承直徑2.6米,可以滿足直徑6~7米的盾構機連續工作1.5萬小時以上。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在此次CT006H盾構機再制造中,突破了盾構機再制造瓶頸,使用了由洛軸研發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主軸承,實現了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的高端裝備再制造,對我國盾構機再制造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盾構機主軸承的國產化進程。
(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