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艷
禹城市中醫院外一科,山東虞城251200
圖文式健康教育對胃癌患者負性情緒及術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馬書艷
禹城市中醫院外一科,山東虞城251200
目的探討圖文式健康教育對胃癌患者負性情緒及術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間在該院手術治療的76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按照單雙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采取胃癌圍手術期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圖文式健康教育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及術后自我管理能力。結果觀察組焦慮(SAS)、抑郁(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疾病知識、自我保健行為、飲食調節、治療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圖文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胃癌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疾病相關知識及術后自我管理能力。
胃癌術后;圖文式健康教育;負性情緒;自我管理能力
胃癌根治術是治療胃癌的有效手段,但胃癌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手術打擊加上患者對胃癌疾病本身的恐懼和生存率的擔憂,常使患者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表現為焦慮、恐懼、悲觀、抑郁等,甚至影響術后康復及后期化療的依從性。因此對胃癌術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能提高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管道護理以及腹部并發癥的預防,能使患者安全度過術后危險期[1]。有研究顯示,圖文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所患疾病的認知程度,進而自覺采取有利于疾病恢復的行為,縮短康復時間[2]。該文采取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探討圖文式健康教育對胃癌患者負性情緒及術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間該院手術治療的76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者術前均行胃鏡檢查和病理學活檢予以確診,且腹部CT等影像學檢查未示遠處轉移。根據入院時間按照單雙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包括男28例,女10例;年齡42~75歲,平均(54.39±7.1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13例;合并高血壓4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3例。對照組包括男27例,女11例;年齡43~74歲,平均(54.62±7.3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中專14例,大專及以上14例;合并高血壓5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3例。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告知研究事項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合并疾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胃癌手術圍術期常規健康教育,包括介紹術前胃腸道準備(術前晚清潔灌腸、術日晨上胃管等)的目的、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講解術后恢復過程,術后引流管留置的意義,術后飲食從禁食逐漸過渡為白開水、流食、半流食及普食,講解飲食過渡對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意義,講解術后疼痛時的處理措施,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目的,圍手術期保存情緒穩定對手術及術后康復的意義等。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實施圖文式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包括:
1.2.1 利用圖文式健康教育手冊進行自我管理能力干預依照胃癌發生、發展進程,手術目的、方式,胃癌術后恢復的進程來制作圖文式健康教育手冊圖譜,健康手冊內容共分3部分,①介紹胃癌的誘發因素,用簡單通俗的圖譜標識出不潔飲食、長期熏烤、辛辣食物對胃粘膜的不良刺激及胃腫瘤的形成;②介紹胃癌根治術的麻醉方式,手術過程及預期目的;③介紹如何促進術后康復,也是健康教育的重點,包括術后體位圖冊即仰臥位、半坐臥位,飲食指導圖譜包括術后3 d禁食水,持續胃腸減壓,待胃腸蠕動恢復后可飲白開水,適應后進食流質飲食,并逐漸過渡到半流食、普食。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說明多飲水、進食優質蛋白、高維生素及高膳食纖維素食物對術后胃腸功能及身體素質的影響。
1.2.2 利用圖文式健康教育手冊進行心理疏導收集以往手術成功的病例,將病例術前診斷、手術方式、術后治療及生存情況用簡單的文字及圖片進行表達,讓患者從中獲取治療的信心;同時主動和患者交心談心,說明長期不良情緒可導致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增加腫瘤發生率,鼓勵患者放松心情,以積極的心態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1.3 觀察指標
1.3.1 負性情緒干預前后,采用Zung's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3]評估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變化,SAS低于50分為正常,50~59為輕度焦慮,60~69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以53分為分界值,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3.2 自我管理能力出院前1 d,采用自行設計的“胃癌術后自我管理能力調查問卷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自我保健行為、飲食調節及治療依從性4個方面,各個維度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該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78份,回收78份,且均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負性情緒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負性情緒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s)
組別SAS(焦慮)評分干預前干預后SDS(抑郁)評分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n=38)對照組(n=38) tP 60.24±6.37 60.73±6.25 0.338>0.05 47.31±3.26 51.68±4.47 4.869<0.05 65.29±7.05 64.85±6.64 0.280>0.05 51.34±4.27 55.68±4.51 4.308<0.05
2.2 自我管理能力
觀察組患者術后疾病知識、自我保健行為、飲食調節及治療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癌手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s)

表2 兩組胃癌手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s)
?
我國胃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4],手術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但影響胃癌術后康復的因素較多,術后應激反應,傷口劇痛,禁食、腸功能恢復緩慢導致短期營養供應不足,術后并發癥等均可影響胃癌術后的恢復。另外,胃癌患者對手術疼痛的恐懼,對疾病預后的不確定性,對手術治療的認識不充分均可加重其悲觀、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不僅可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一系列生理應激性反應,還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直接影響術后的恢復。圖文式健康教育是根據某種疾病或某類疾病發生發展、治療、轉歸及預后的過程,以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制定相應的教育手冊,讓患者直觀地理解并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功能鍛煉的方式,以促進疾病的康復[5]。對胃癌手術患者給予圖文式健康教育,能提高其疾病相關知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通過正確認識手術治療的目的,自覺進行自我保健和飲食調節,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最終實現降低并發癥、縮短術后康復時間的目的。另外,圖文式健康圖冊中引入了既往治療成功的胃癌患者的相關圖片資料,能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消除不良情緒,改善心理狀態;而積極的心態又能促進患者更主動地采取有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飲食調節行為,提高治療及后續進一步化療的依從性,進而改善胃癌術后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
有研究顯示,良好的健康教育可減輕胃癌手術患者焦慮狀態,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6]。而潘佩嬋等指出[7],應用圖文式健康教育路徑可提高經皮椎體成形術患者相關知識及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該結果中,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疾病知識、自我保健行為、飲食調節、治療依從性4項自我管理能力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證實,圖文式健康教育可改善胃癌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疾病相關知識及術后自我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圖文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胃癌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疾病相關知識及術后自我管理能力,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1]沈娟月,俞耀軍.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7):154-157.
[2]劉羅薇,樊倩紅,黃麗萍.圖文式健康教育路徑在甲狀腺瘤切除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7,13(18):1724-1726.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援.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2004:194-195,235-236.
[4]朱海峰,李小琴,朱小霞,等.4種化療方案治療老年晚期胃癌的臨床比較[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5,21(6):83-85.
[5]竇麗華.圖片式功能鍛煉指導在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2(9):45-46.
[6]鄧勝玲,李青芳.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對胃癌手術患者焦慮狀態及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5):127-128.
[7]潘佩嬋,利結芳,黃杏.圖文式健康教育路徑在經皮椎體成形術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0,21(16):143-144.
R7
A
1672-5654(2017)01(c)-0045-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3.045
2016-10-26)
馬書艷(1976.6-),女,山東德州人,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