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鵬(杭州師范大學浙江杭州310036)
應用智能穿戴設備,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陳棟鵬(杭州師范大學浙江杭州310036)
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和觀察法,闡述智能穿戴設備在運動數據分析對比與提示、運動負荷調控、運動技能規范等方面的功能在促進學生全面終身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所起地作用,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提供新的技術基礎和硬件條件,為學生健康發展尋找新的方法和工具,同時也為智能穿戴設備引進學校體育做了理論準備。
智能穿戴設備學生健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青少年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其健康狀況決定了整個民族的健康水平。經過最近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但還存在諸如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繼續呈現低齡化傾向;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等問題。此外,我國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存在明顯弱點,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及競爭意識等都比較薄弱,完成身體練習的能力較弱。
而學校體育活動場地和器材的匱乏,是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當前,我國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嚴重匱乏,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和學生自己很難在沒有輔助器械的情況下準確的把握抽象的運動負荷和變化無常的運動狀態,因此,部分教師因為擔心鍛煉過程中學生運動過量,運動受傷等因素,減少了教學內容,降低了運動負荷和運動難度,降低了對運動技術規范性的要求。這嚴重的影響了學校體育健康促進的功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當前,智能穿戴設備已經被廣泛運用到了大眾健身和體育競技方面,并且開始向學校體育領域延伸。智能穿戴設備是指將各種傳感、識別、連接和“云服務”等技術綜合嵌入到人們的手表、眼鏡、戒指、服飾等日常穿戴設備中,實現日常穿戴智能化的設備。
F j o r d對2 7款知名的可穿戴智能設備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結果發現,這些產品中約7 0%的主要功能被用于運動及健康領域,并且幾乎所有市場上售賣的智能穿戴設備都具有搜集與整理人體運動數據,監控運動狀態和生理指標的功能??梢?,智能穿戴設備在運動與健康領域具有強大的功能,擁有巨大的發展應用價值。
我們應把可穿戴式運動產品逐漸融入學校體育,促進學校體育的科學化管理與發展,可穿戴式運動產品的開發與普及,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基礎和硬件條件,例如,學??梢悦磕杲o體質測試不合格的學生分配可穿戴式運動產品和運動處方,利用設備采集的體征數據分析他們的運動情況,并定期給予科學指導,以此逐漸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智能穿戴設備在運動與健康領域具有強大的功能,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解決學生當前的健康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和工具。
3.1、關注智能提示,培養健康意識
“‘健康意識’是指個體關于健康的覺察。這種心理的狀態集中反映了對自己健康狀況的關注程度。學生“健康意識”的覺察是指學生關注身體的健康狀況?!比说慕】狄庾R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行為,當然也就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素質的形成狀況。
因此,培養學生的健康的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運動參與,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學生作為能動的主體,只有在充分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及時了解到自身的健康狀況并對自身的健康狀況作出評價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參與健康活動的緊迫感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健康活動。然而,健康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進行準確的健康評價更為不易,因此,學生僅憑自我感覺很難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很難產生一種參與健康活動的緊迫感。智能穿戴設備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智能穿戴設備能夠通過對心跳、體溫、呼吸(肺活量)、血糖、血壓、睡眠等各種生理指標的實時監測,充分挖掘人體生理健康指標并以數字或圖表的形式向學生提供直觀明了的健康提示。學生可以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發出的健康數據提示獲得及時準確的健康評價與反饋,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這種“聽得見、看的著”的健康提示可以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促使學生關注自身健康狀況,覺察健康問題,從而產生改善健康狀況的緊迫感,同時智能穿戴設備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健康狀況生成有針對性地運動處方和醫療處方,指導學生改進身體健康狀況。
3.2、調控運動負荷,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體育教學中對運動負荷的把握事關學生身心健康和體質發展的大事,只有適宜的運動負荷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發展,“健康第一”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心率是最常見的運動負荷指標,利用心率指標來掌握運動負荷的合理性,簡便易行。因此,在體育教學或者其他學校體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一般通過控制心率來控制運動負荷。例如,一般而言,心率區間達到1 2 0-1 4 0次/每分時健身效果最佳,在參與鍛煉時教師和學生自己可以通過控制心率,來達到理想的健身效果,促進健康發展。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義務教育2011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把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作為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維度的課程目標。
超負荷運動訓練是意志品質的培養基源,意志品質在超負荷運動極限出現時得到極好的培養,在超負荷運動訓練中,為保持良好的體能適應于運動技能的正常發揮,就要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在意念與體能變化的抗衡中取得勝利。同時人體的生理機能是有限的,且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因此在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品質的過程中同樣不能一味的追求大負荷、超負荷運動,而應該結合學生實際身體狀況,將運動負荷控制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區間,從而做到循序漸進,有的放矢,提高學生鍛煉的持續性,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然而,運動負荷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并且,學生在運動時身體負荷的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很難及時把握,再加上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體育活動場所室外性、廣闊性的特點,從而導致教師和學生自己很難實時把握運動負荷,調控運動狀態。
智能穿戴設備的出現,讓實時把握運動負荷,及時調控運動狀態成為了可能。智能穿戴設備能夠對學生運動時的各種生理狀態進行實時監控。通過收集、整理、分析、處理包括心跳、脈搏、呼吸、能耗在內的生理數據,得到相對應的運動負荷,然后將當前負荷和目標負荷進行對照,達到調控運動負荷和運動狀態的目。智能穿戴設備對運動負荷的調控使學生有效的避免了運動疲勞和運動損傷,提高了學生身心鍛煉效果的目的。
3.3、規范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運動技能教學與健康并不是矛盾的對立體,而是密切相關的統一體。首先,如果沒有運動技能學習領域,其他學習領域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會失去本課程的特征,“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整體健康目標就無法實現”。其次,運動技能是培養終身體育習慣的基礎,學生終身體育習慣卻遲遲培養不起來的原因,并不在于習慣本身,而在于終身體育習慣養成的基礎———運動技能因素上,而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是學生終身健康的必然要求。最后,學生的技術缺點和錯誤動作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發生就有可能發生各種傷害事故,給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綜上所述,學習并掌握規范的運動技能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當前學校體育教學在運動技能的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部分偏遠山區,體育師資嚴重匱乏,體育教師能力低下,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時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指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體育參與,并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智能穿戴設備的問世和發展給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據報道,M o o v、L u m oL i f t和W a h o o公司的新一代的智能穿戴設備不僅能夠呈現數據,還能夠提供分析,幫助你糾正運動姿勢。例如,M o o v公司的智能穿戴產品可戴在手腕、手臂或者腳踝上,捕捉手臂和腳步的各種運動,然后,“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和測量3 D空間運動的傳感器,M o o v能夠將你在進行跑步或者拳擊等運動時的形態姿勢與理想的運動模型(也就是從專業運動員收集回來的運動數據)進行對比?!?/p>
對于學生來說智能穿戴設備就是形影相隨的體育教師,能夠擺脫時間、地點和體育教師的束縛,科學高效的進行運動技能學習。隨身攜帶的智能穿戴設備能夠實時將學生的運動數據參數和理想模型進行對照,學生通過對照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的技能狀況是否規范,如果不規范將如何改進,這將促使廣大學生群體更加科學高效的進行運動技能的學習。
3.4、培養終身意識,促進終身健康
終身體育與人類健康緊密聯系,它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充實生活,娛樂身心,提高人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本身就是為了“健康第一”的目的實現,是為了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意識指引行動,行動鍛煉能力,因此在實施終身體育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智能穿戴設備在學校體育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隨身攜帶的智能穿戴設備可以通過對整個運動過程,運動時間、距離、軌跡等客觀數據的記錄,給學生提供及時的運動數據反饋,通過反饋數據,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夠對前后運動成績進行對比,肥胖的學生能夠對攝入和消耗的能量數據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感受到運動參與給自己身體帶來的益處和實效,從而產生堅持鍛煉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實現個體的終身健康目標。
[1]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http://www. 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990.html
[2]鄭婕,齊云飛.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植入體育元素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07.
[3]常青.影響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與對策[J].遼寧教育研究, 2008,08.
[4]陳立龍,宋建文,王穎,潘志庚.基于可穿戴設備的體育運動可視化管理[J].系統仿真學報,2014,09.
[5]唐國瑞,秦洪敏.“互聯網+”向體育教育的延伸——智能穿戴設備在學校體育中的應用展望[J/OL].體育科技,2016(03).
[6]鄒月輝,譚利.我國體育用品智能化發展研究——以可穿戴式運動產品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
[7]徐赟,張輝.數據挖掘在體育領域中的應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11.
[8]鄒月輝,譚利.我國體育用品智能化發展研究——以可穿戴式運動產品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
[9]白世梅.“健康意識”與“鍛煉意識”的解釋誤區:來自實證數據的辨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6,02.
[10]陳凱.中學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初探[J].才智,2013,08.
[11]云伯明.探討運動負荷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8,04.
[12]王燕.利用心率指標監督運動負荷的合理性[J].德州高專學報,2000,04.
[13]正良,呂吉勇.超負荷訓練對生理機能與提高意志品質的作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05.
G804
A
1006-8902-2017-(02)-ZQ
陳棟鵬(1 9 9 2-),男,漢族,浙江杭州市,在讀碩士,單位:杭州師范大學,專業: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