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慧 趙金青(山東省寧陽實驗中學山東寧陽271400)
體育教學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王艷慧 趙金青(山東省寧陽實驗中學山東寧陽271400)
隨著社會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初中學生正處于年齡的一個特殊的階段,這一時期十分敏感和叛逆,也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本文就體育教學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對當前初中學生的心理情況、體育對初中學生的影響進行了調查分析,之后通過體育教學來促進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上獲得心理的治愈。
體育教學初中生心理健康影響
健康問題是每一個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同時健康也是人類一直在探索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但是,多數人都認為健康只是身體上的健康。事實上,健康在包含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在當前,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初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呈上漲的趨勢。國外的研究發現,運動不僅可以舒緩壓力,同時也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對此,筆者在自己多年的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展開了相應的研究,對體育教學和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研究,希望可以為今后的體育教學以及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借鑒和指導。
筆者在收集相關的資料以及自己相應的調查發現,我國的初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正在逐年上升,其發展現狀讓人堪憂。我國初中學生有近3 0%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校的環境不適、強迫型、抑郁型、焦慮型心理以及恐怖型等心理問題。不少初中學生都有學校環境不適的心理問題,他們在情緒上多是對學校存在著排斥的心理,對上學感到十分焦慮,上課的時候難以集中注意力,與同齡人和周圍的人交流非常少,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強迫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明知道自己已經做過了,但是就是一直懷疑、不斷重復,并出現一些焦躁的情緒,這種焦躁的情緒和強迫的行為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如考試后老是懷疑自己沒有在試卷上寫名字,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一直想,走路會一直數自己的步數。抑郁型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的情緒非常低落,世界觀往往是悲觀消極,也沒有興趣做什么,非常不自信,將自己的內心和外界隔絕。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焦慮型心理問題主要有急性焦慮以及慢性焦慮兩種之分,急性焦慮多為突發性的體驗,時間比較短。而慢性焦慮是持續性、長久積累的,是我們最為常見的焦慮癥狀,多表現為焦慮不安、心煩意亂,難以靜下心來,精神也長期處于緊繃的狀態??植佬托睦韱栴}主要表現為對一些事物以及活動有著強烈的恐懼。初中學生主要有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社交恐怖在初中學生中呈增長的趨勢。初中生有輕微的心理問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初中學生處在一個心理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階段。在這一時期只有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就可以了,不要將心理問題看做是洪水猛獸,有問題就需要進行治療。
3.1、當前體育教學的發展現狀
我國教育的目標以人才培養的目標都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國的教育一直被應試教育影響,社會、學校、家長都過知識關注卷面分數,而忽視了體育鍛煉,導致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低下。在這種形勢下,我國開始重視體育的發展以及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傳統的體育教學只對學生的體能進行鍛煉,而沒有過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此,體育教師需要對健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注重學生身體鍛煉的同時,也需要對學生的情緒以及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解決。
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重視運動技巧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需求,限制了學生發展的自由,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同時,教學的課程也是比較單調,安排也是極為隨意的,甚至出現了放羊式的體育教學,導致學生上體育課無所事事,也難有興趣。
從學生方面來說,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的身體素質比較差,難以達到其他學生的水平,內心容易出現自卑感,常表現為非常害怕上體育課,對于一些競技類的活動有著強烈的恐懼心理。同時,教學方式和形式單一,學生難以提起興趣,教學的目的就難以達到。
3.2、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
體育教學的直接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身體健康的保證。心理健康的發建立在身體健康之上的,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也難以獲得。同時,體育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對運動技巧、運動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心理問題出現往往和神經系統以及大腦有一定的關聯性,而運動可以有效促進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展。因此,體育教學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3.3、體育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的教學,它是一種競技性的運動,往往有競爭性、艱苦勞累、激烈等特征。所以,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往往需要一定的耐力、吃苦精神以及爆發力。經過一定時期的體育教學,學生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同時學生的艱苦奮斗、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得到培養。比如,在對長跑進行教學時,開始大多數學生都難以堅持下來,經過教學和練習后,學生都能夠完成。同時,在一些團隊性質的體育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如接力賽跑。這些體育教學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讓學生的能力獲得提高,意志得到鍛煉。
3.4、體育教學可以釋放學生的情緒
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不僅可以放松學生的肌肉,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學生在運動過后,一般情緒會得到放松,并會忘記一些負面的情緒,使學生的情緒得以穩定。不同的體育運動會有不同的體會,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會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失敗的傷心,進步的興奮、退步的低落,友誼的珍貴以及團隊的精神,這些都影響學生的情緒,可以讓學生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學生可以逐漸對自己的情感進行控制,進而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解決。
4.1、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些學生對上體育教學存在著一定的恐懼心理,教師應該如何幫助緩解學生的這種心理問題呢?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身體素質、性格、興趣愛好以及運動情況等。之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對于合群的學生應該選擇一些團隊性的活動,如拔河、接力賽、排球等;對于過于活潑的學生應該選擇一些文靜的運動,如打太極、慢跑等;對于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比較簡單的運動;對于自信心膨脹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難度較大的運動。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運動,可以對學生不良的性格進行改善。教師根據也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使體育教學讓學生身心愉快。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身體情況以及運動情況進行事前調查,并以此安排體育的訓練量,以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4.2、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樂趣
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喜愛體育運動的學生可以從運動中獲得更大的樂趣,而且可以很好地調節情緒,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學生對體育運動沒什么興趣,就無法從中獲得愉悅,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緒,如厭惡、焦慮、恐懼等,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此,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相對于學生的其他課程而言,體育課程是在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沒有嚴格的教學要求和考試要求,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完全無壓力。這應該是一個對學生心理保健的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大多數初中體育教學并沒有達到這一目的,主要是學校以及教師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導致體育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到位。體育教師需要認識到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并通過不同形式的體育運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運動中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是心情愉悅。初中學生是一個愛表現、非常自我的年齡段,這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運動比賽項目,給學生提供一個釋放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并在比賽活動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中來。
4.3、營造一種和諧的體育教學的氛圍
多數初中學生一聽到上體育課都十分激動,這主要是由于可以進行集體活動、能夠在運動中獲得滿足以及追求競爭的渴望。所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營造成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教師組織一些需要團隊共同完成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認識到交流與和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一種集體性的觀念。這種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多與周圍的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矛盾、自己和周圍人的矛盾,這樣可以讓學生擁有一個不錯的人際關系。在這種融洽的體育教學的氛圍中,學生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可以得到良好的緩解,如讓輕度憂郁的學生變得開朗起來,讓恐懼社交的學生逐漸和他人交流等等。
4.4、通過體育教學的競技性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初中學生之所以容易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主要在于沒有一顆強大內心,一旦遭受一點小挫折就容易自我消沉、自我封閉起來,進而出現心理問題。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體育活動的競爭性來鍛煉學生的品質。我們都了解體育運動的競爭性會對大腦產生刺激,讓學生在短時間興奮起來,展現一種拼搏向上的精神。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長跑教學時,剛開始可以不要求速度,只要學生能夠一直堅持跑下來,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耐力、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頑強的意志力。當學生完成后應該給予及時的鼓勵,讓學生獲得信心和精神上滿足。
4.5、體育教學讓學生形成自我鍛煉、終身鍛煉的意識
幫助學生養成自我鍛煉、終身鍛煉的意識,這才是體育教學的真正宗旨和終極目標。首先,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中不僅需要重視體育知識以及技能的傳授,更應該重視對學生自我鍛煉意識的培養,最終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這主要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其次,教師需要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讓學生在鍛煉中自己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
孩子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未來,而初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非常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同時,在一些研究調查中發現,體育教學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作用。我國的體育教學存在這一些問題,還需要不斷完善。教師需要以新課改為宗旨,將學生作為主體,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并逐漸形成自我鍛煉、終身鍛煉的意識。
[1]李鵬偉,林阿利.論衛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改革策略[J].中國西部科技,2011,02.
[2]黃獻勇,劉彩英.淺析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
[3]原文慶.武術教學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07.
[4]趙洪朋.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06.
[5]方虎.“勝利法”體育教學促進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07,10.
[6]巫興飛.初中體育文化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科普童話,2014,20.
G804
A
1006-8902-2017-(02)-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