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瀾 劉世岳
身份證號 211003197904032832身份證號 370612198404182735
軸線設計手法在建筑設計的應用
王海瀾 劉世岳
身份證號 211003197904032832身份證號 370612198404182735
本文主要圍繞建筑設計工作中軸線設計手法的運用進而介紹,以建筑設計構思以及基地平面分析為切入點,通過對于建筑設計作品的舉例來列舉建筑設計的主要結構,以及軸線設計的技巧,從而為相關建筑設計工作者提供設計思路以及軸線設計技巧。
軸線設計;建筑設計;應用
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有多種多樣的設計手法,建筑設計師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比如建筑的整體框架、平面功能布置以及造型設計等,其中軸線設計是一個建筑設計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對于建筑物的建設過程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通過軸線的定位來覺得建筑各個部分之間需要保持的距離以及尺寸。因此在實際建筑設計工作中,參與到建筑設計的人員需要熟練掌握相關的軸線設計能力,從而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保證建筑工程的實施順利進行。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建筑設計工作中加強對于軸線設計手法的應用。
軸線的設計一般情況下主要作用是為這個建筑群體提供空間與建筑之間的關系調度,從而在視覺效果上給人們比較舒適的審美效果。在進行軸線視覺的過程匯總,建筑工作人員們可以從基地環境觸犯,通過對建筑周圍復雜環境的觀察來確定軸線與建筑周圍的關系、在建筑工作人員們進行環境考察的時候,需要考慮到由于建筑的建成而形成的景觀對于周圍環境的影響作用以及建筑的施工工程是否符合環保要求,甚至對于交通和經濟的影響因素等等都要考慮在內,建筑工作人員們要對于基地環境因素有詳細的了解,然后針對基地特征進行軸線的設計。
比如,在安徽六安的舒城縣中設計的一所文化館的建立之前,建筑工作人員們就要進行場地的考察,由于當地建筑基地位于縣城的中心地帶,但是由于縣城內部的規劃確實整體性,地塊形態為“L”型,在進行軸線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場地的具體情況,利用場地、道路交通以及視覺景觀三條軸線的交匯作用,給人們視覺效果上的流暢感。建筑工作人員們就可以將更多的功能性建筑放置在偏向于東北角落的區域中,這樣節能對于整體建筑的松散感覺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建筑工作人員們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建筑內部結構以及建成后所具備的功能,在進行建筑軸線設計的時候,就要讓建筑在投入使用的時候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最初設計式所給予的功能。設計者應當以軸線處理法作文主要設計首犯,通過建筑群功能不同進行軸線的整合,需要主要的是,在進行軸線設計的時候,既可以利用實體體塊作文軸線,也能夠發揮人們主題感知能力作文軸線,讓整個建筑群內部更加符合審美標準。
比如,在設計展館類的建筑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展館的主要功能為向人們進行物品的展示,因此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建筑工作人員們可以考慮采用分散式布局為主,也可以利用展廊作文軸線進行布置。在展館建筑中,不僅僅具備展廳,還有休息區、辦公區等,建筑工作人員們在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人流量將功能相似的區域進行統一設計處理,發揮分散式建筑特點,以軸線為中心進行設計布局。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當重視城市中有歷史的老建筑與近年來建成的建筑之間的傳承關系,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保證新老建筑之間的融合,不能給人們突兀的感覺,讓建筑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之中,提升建筑設計人員所設計的建筑的共鳴能力。在具體的軸線設計工作中,建筑工作人員們需要充分了解需要設計的建筑形態與城市人文脈絡之間的聯系,將人們對老建筑的記憶與習俗與其產生關聯,加強對于基地所在區域風土熱情的了解,對于周圍知名度比較高的、擁有歷史標準性特征的建筑有所了解,從而利用軸線將各個建筑要素進行聯系,充分體現建筑工作人員們對于區域建構的傳承的重視。
比如,在阿城金上京博物館的設計中,我國著名建筑設計師齊康先生在著手設計之前,先對于位于基地西方方位的金太祖陵墓進行考察,進而確定了兩套軸線基準,其中一套軸線基準是通過連接金太祖陵墓與群體來把所要施工的上京博物館與整個陵墓區域連為一個整體,提升了新建成的博物館與金陵墓之間的聯系。而另一套設計方案則是參考女真族傳統主朝向為東的習俗而設計的東西向軸線基準。通過對于當地歷史文化的了解,阿城金上京博物館就不會給人們突兀的感覺,博物館很自然地與整個環境融為一體。
關于軸線處理手法,就一般設計而言,基本上是從周邊環境和場地出發,確定場地和周圍環境的關系,如視線關系,交通關系,形態關系等等,從而確定建筑的控制線,將這些控制線適當地整合,形成建筑形體布置的軸線,當然,這樣的軸線既是可以看得到的實體體塊,也可以只是感覺得到的虛體空間。通過軸線控制建筑平面和造型,會使得建筑更有空間秩序感和造型趣味性。
總而言之,在建筑設計工作中,軸線設計方法對于建筑的整個宏觀調控以及尺寸度量都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從事相應建筑設計工作的人員們要加強軸線設計手法的掌握能力,在設計之前仔細觀察建筑所要施工的場地環境,充分考慮建筑物功能,從而在建筑設計實踐工作匯總能夠將操作與理論有機結合,完美建立軸線處理為核心的建筑設計作品,在建筑設計人員的作設計作品中展現出更為靈活深入的特點。
[1]赫曼赫茲伯格.建筑學教材2:空間與建筑師:第三版[M].天津:天津大徐策出版社,2003(6).
[2]劉云月.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第一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