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洪升
(茂山林場,黑龍江 訥河 161300)
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研究
畢洪升
(茂山林場,黑龍江 訥河 161300)
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發展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相互制約的同時也相互促進,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林業的發展離不開對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近年來,人們對環境影響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認識逐漸加深,我國積極倡導發展環境友好型和節約型社會。從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入手,對實現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在營林過程中,開采木材、生產加工相關的林副產品可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林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必須要保證其健康發展,而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確保林業資源得到正確合理應用。隨著氣候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營林生產過程中,應合理利用林業資源,避免采伐過度的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往粗放的造林和營林問題逐漸得到解決,我國逐步實現了集約式的發展,保證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營林生產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是營林生產健康發展的保障,其充分保證了營林的原始資源,有效實現了營林經濟效益的提高,防止因過度營林生產而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要想實現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保證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在營林生產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生產管理策略,保證林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提高生產率,促進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林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一直處于比較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國的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木材的開發和采集、與林業相關的副產品生產、深加工及銷售都能夠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但是我國發生了全球性或地區性的環境問題,比如:全球氣候變暖、霧霾,人們逐漸認識到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不能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粗放開采,而應在合理采伐的同時,進行林業資源的相應保護。在造林和營林方面,我國已經不再利用粗放手段,而是通過集約化的方式,結合造林、封林和管林三種措施,管理更為專業和有效。
兩者的關系是相互限制的,又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可持續發展在林業生態上的運用可為營林生產帶來充足的林業資源,在最大程度上減小了對環境的破壞及危害,還有效提升了營林生產的經濟效率。林業可持續發展能夠保證營林生產的積極健康發展,良好的生態模式能夠在提高營林生產效率的同時,為營林生產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機制。
在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中,有法可依十分重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基礎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需要重視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政府可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根據我國國情,對原有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合理調整,使法律法規與時俱進,適合特定時期的林業發展要求,保持林業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需要加大執行力度。在修訂了相關規章制度之后,要有比較強的執行力度,以保證政策的實施落實,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最后,加強監管才能進一步保障法律法規的效果,保證營林生產的順利進行,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營林生產中,有效的經營管理手段發揮著關鍵作用,合理運用管理措施能夠實現營林生產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目前,營林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生產方式,比如:工程化的集約生產及集中連片式生產,都需要進一步改進以優化營林生產管理。首先,種子和幼苗的選擇要求要更高,要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規定,積極探索新的技術,使用創新的培養技術。其次,要在基于母樹質量的基礎上,對種植結構做出相應調整。最后,施肥用藥要合理細化,根據不同時段樹木所處的特殊生長階段,要進行合理的施肥或用藥,要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這些工作能夠大大提高傳統管理方式的工作效率和營林生產的質量,提升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
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包括生產和種植兩個方面,合理的產業結構優化也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在實際工作中,如果能夠合理調整生產與種植,就能實現合理的產業結構優化,進而改進林業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保護林業生態的效果。營林生產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涉及生產和種植,為保證營林的可持續發展,要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目前,林業生產方式落后且林業產品單一,針對這一情況,相關部門在具體工作過程中,要合理調整生產和種植之間的關系,保證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確保林業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通過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效益,保證林業生態的平衡效果。營林生產中,一定要保證林業產業得到合理規劃,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及時有效調整林業產業,為培育林業新產品提供良好的環境,合理利用林業資源,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同時為社會經濟的進步做出貢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社會持續進步,要加強營林生產方面的重視。要保證合理的資金投入,使營林生產逐漸走向科學化、規范化與高效化的生產模式,推動林業生態更好的發展。首先,要對林業相關科學理論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掌握先進科學理念,在理念的指導下,合理、高效開展實踐,以保證營林生產水平的提升,促進林業生態維護和可持續發展。其次,將具有特定功能的、高質量的植被產品引入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工作中。最后,專業的人才引進及培養是保障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根源,需要國家提供人才培養的財力、物力支持。
合理、高效的工作需要明確的工作與職責分工。在林業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從業人員有明確的任務劃分,保證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在特定的工作崗位,積極高效完成工作,進而保證整體的協調與工作的高效性。可以適當引進崗位責任制,增強從業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進工作人員積極投入到工作中。
經營管理模式在林業生產與發展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在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進工作。首先,要轉變經營管理概念。營林的管理方式一般是以粗放型的傳統管理方式為主。這種方式容易忽視林木的再生長,生態環境的平衡得不到保證,因此相關部門應宣傳集約式的生產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提高營林的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其次,以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為主要培訓內容,進行宣傳培訓。對林業生產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灌輸先進的專業知識,實現管理方式的科學化和合理化發展,為營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最后,明確從業人員的責任。由于從事營林生產的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導致營林過程中不合理措施的出現。因此,要明確從業人員的職責,確保其對工作崗位負責,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同時,通過崗位責任制的建立,激發從業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聶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基于國外的經驗與教訓[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123-124.
[2] 王守成.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芻議[J].才智,2016,(34):95-96.
[3] 郭明春.淺析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營林工作[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5):115-116.
Forestproduc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forestryecology
BI Hong-sheng
(Maoshan Forest Farm, Nehe 161300, China)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on of forest and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whic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tud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roduction and forestry ecology. In recent year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deepened, and China has a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economical socie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est produ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logy, and explores the related issues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lv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logy.
Silviculture production; Forestry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326.2
A
1674-8646(2017)18-0166-02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