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杰
黑龍江省云山農場
其一,目標差異。財務會計的目標是為了通過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幫助使用者作出相關決策,而稅法的基本職能是調整經濟分配關系,稅務會計是以稅法為依據核算企業的收入和成本等,反映和監督企業履行納稅義務的工具,主要是為依法納稅服務。目標不同往往就會造成對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結果不同。
其二,持續經營假設差異。對持續經營假設,一般情況下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是一致的,但稅法的一些特殊規定是不以持續經營為前提,例如,企業所得稅針對非居民企業在境內所得與其設機構沒在實際聯系的,按項、按次征收;對股息、紅利、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此外,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在60天內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并在辦理注銷登記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此時,稅務會計就與持續經營假設相反。
其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差異。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對信息質量要求差異主要體現在相關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謹慎性原則上。(1)相關性原則:財務會計的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和預測。稅務會計的相關性要求企業可扣除的成本費用和損失必須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即與企業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如企業的非公益性捐贈支出、屬于個人消費的支出等與經營不相關支出。(2)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兩者雖然都有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但稅務會計的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比財務會計準則的要求有更深的內涵,如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特別納稅調整的一般反避稅條款,企業實施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減少其應稅收入的,稅務會計要對其按合理方法進行調整。(3)謹慎性原則:財務會計應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企業按照謹慎性原則,根據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商品降價等經營風險和不確定性通過會計職業判斷而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預提費用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的虛盈實虧、遏制短期行為等,提高了財務會計信息質量。但稅務會計不承認謹慎性原則,對任何費用或損失除非實際發生,不予扣除。因為財務會計對此原則的正確運用,更多的是依靠財務人員精準的職業判斷,而稅務會計對任何涉稅事項的處理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不能估計,其目的是防止濫用稅法。
在協調所得稅差異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差異的類別進行相應的協調。對可消除或縮小的差異就消除或縮小,對部分必須存在的差異必須承認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通過建立稅務會計的方式進行協調。因此,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兩者自身的完善是協調差異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2.1.1 完善會計制度體系
首先要加快完善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可以保持會計準則相關文件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準則之間的矛盾或沖突,保證會計準則體系的完整性和縝密性;減少準則制定過程中學派之間的爭論,從而保證會計準則的科學性。
其次,加快構建我國稅務會計理論體系,加快促進稅務會計在我國的實施步伐。理論界對稅務會計的特征、體系、方法都有比較多的關注。結合我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框架結構,在確保稅法的高度權威性、嚴肅性以及會計制度獨立性的前提下,可以運用所得稅會計來尋求會計制度和稅法的共同點,協調兩者存在的矛盾沖突。
2.1.2 完善稅制
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盡管新所得稅法比較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收入、費用和稅前扣除標準確認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問題一時間難以徹底消除;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主觀性、隨意l生較大,缺乏稅法的統一和嚴肅性。這些缺陷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稅法的可操作性,增加了計稅的差異項目,不利于差異協調和稅收的征管,還需要在實行過程中不斷完善。
2.1.3 在制度建設中注意會計與稅收之間的相互協調
會計在制度建設中考慮與稅法的協調,同時,稅法在一定程度上要主動向會計制度靠攏,只有這樣才能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實現差異的動態協調。目前,我國已經在會計制度與稅收協調方面已經有所體現。
迄今為止,對稅務會計的概念界定依舊是見仁見智,總結理論界的各種觀點,我們比較推崇以下觀點:稅務會計是會計學科的一個獨立分支,是納稅人根據國家稅法,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運用會計的專門方法和自身的特定方法,反映、預測、規劃和監督稅務資金運動,確定課稅依據和應納稅款,確保財政收入和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信息的一門專業會計。
稅務會計體系是三維一體的:從稅種的角度看,它不僅包括所得稅會計,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流轉稅會計,還包括其他稅法與會計準則規定有差異的稅種會計;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包括涉稅會計核算、納稅申報和納稅籌劃;從提供會計信息的角度看,它不僅能為納稅人提供有關稅金支出的財務分析,有助于納稅籌劃的實現,而且能為稅務機關的征管、稽查提供相關會計信息。
稅務會計以稅法為導向,稅務會計的原則和核算等內容大多隱含在稅法中,因此稅務會計實質上就是稅法在會計中的體現。而財務會計則以會計準則為導向,其原則和核算的規定遠比稅務會計明確且公認。但稅法的剛性及硬度又要強于財務會計,納稅人一旦違反了稅法的規定,就會受到處罰。
[1]蓋地:稅務會計原則、財務會計原則的比較與思考[J].會計研究,2006(2).
[2]戴德明、周華: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協作[J].經濟研究,2002(3).
[3]雷蒙德J·克拉尼斯基: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聯系與區別[J].會計研究,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