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娟
南京久鼎制冷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專業較多,包括工業、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類設備、給排水、電氣、采暖、通風、消防、通信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安裝。雖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強。其施工活動從設備采購開始、涉及到安裝、調試、生產運行、竣工驗收各個階段,最終是以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為目標。機電安裝施工過程中,涉及施工過程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新興技術。大型工程對吊裝、裝配、檢測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不斷更新施工技術及施工設備。機電安裝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與建筑構筑物相比較,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其特點主要表現為對質量評估方法、工程驗收和售后服務手段的區別。但由于建筑機電的施工安裝技術工種、材料的多樣性和工藝的復雜性,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單位及相關工程單位有豐富的施工經歷和經驗。機電安裝工程貫穿在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主要部分在結構工程結束以后開始施工,并在裝飾工程開始以前基本結束,所以對整個工期有重要影響;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對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著關鍵作用,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把關。
在安裝過程中,安裝人員的技術操作影響非常突出。機電安裝中有許多非常精確的操作,比如具體的零件之間應該保留的空隙,這種空隙的具體規格應該由具體的規定,過大過小都會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不僅會損壞整個安裝基礎,還會引發更加嚴重的問題,而這些都需要安裝人員的安裝工藝非常合理。在進行機電設備的安裝時,一定要按照相關的要求和規范將具有同樣要求的運動部件進行相應的處理和控制,保證整個機電設備在運行中不會出現大問題。員工的質量層次不齊,在安裝同一項機電工程中,會因為能力的差別而出現配合問題,這樣的主觀原因是較難控制的。所以安裝工藝是優化的重點,也需要具體的技術人員通過定期的考查訓練等提高自身的素質。
大近年來,我國對建設工程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學校、醫院、綜合辦公樓、高級酒店等建筑,對噪聲與振動控制要求十分嚴格,而產生噪聲與振動的根源主要是設備機房,因為設備機房分別安裝有冷凍機組、空調循環水泵、空氣處理機組、各類風機、冷卻塔、變壓器、暖通和給排水等動力機電設備。這些設備運行時由于旋轉的慣性力和偏心不平衡產生的擾力,都會引起設備部件產生強迫振動,并通過設備底座、管道與建筑物的連接部分產生振動和噪聲,并以固體聲和空氣聲波的形式向周圍空間輻射噪聲進行傳播,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影響。因此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是當今建設工程中不應忽視的問題。
安裝之前需要對整個機電設備的外觀進行一定的質量檢查,其中包括各種螺栓螺母的小零件,也有焊接件接縫中的裂紋等缺陷。注意觀察水氣的儲量是否在規定的范圍之內,有無泄漏以及管道的接頭是否牢固。電路的布線是否整齊,旋轉往復等類似的操作是否都能夠在安全保障機件的有效范圍內進行。注意到安裝中需要的小型機具以及材料的準備,更加方便安裝工作的進行,。
其一,基準線和基準點測量要采用經過檢驗合格的儀器設備,這是解決基礎放線問題的重要前提,若儀器設備不符合要求,那么就會出現各種誤差,造成各種安裝麻煩,進而導致各種返工現象,影響安裝質量和進度;其二,以設備安裝專業所測量的基準點為各個專業基準,若和土建專業測量存在誤差,在設備安裝階段就應依舊按照設備專業測量為準。
針對振動現象,需重點排查設備的動靜平衡,連接位置中心是否對正,是否存在松動的緊固件,轉動體和靜止部分有無摩擦現象,此外還需測量振動振幅、頻率和相位角等,以便于及時排查出振動問題的根源,從而采取適宜的措施加以應對。
對于普通部位起到緊固作用的螺栓,要擰緊但不能太緊,防止過緊螺栓在長期的機械力作用下出現損傷,針對用于連接槽鋼和工字鋼的螺栓,選用的斜墊片應和其傾斜度相匹配,從而促使螺栓的受力為軸向,有效避免其緊固過程中的彎曲現象和斷裂現象,能夠更好的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針對需傳導一定電流的螺栓和螺母的連接,在安裝的時候,尤其要對其電熱效應和機械效應給予高度關注,避免連接不到位帶來的質量問題。
綜合的調試工作是整個機電安裝工程的最后階段,對整個工程能否正常啟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成功的標志就是設備安裝調試完成,生產考核符合相應的標準,在經濟和技術性符合定貨的指標等基礎上,具備工業化生產的條件。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在結束之后要及時的進行驗收和總結,經過對安裝調試的技術報告和設備文件等考察之后,可以更好的決定是否通過驗收。
總之,機電設備安裝在各個行業和領域當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機電設備安裝是一個十分繁瑣的過程,存在很多問題影響安裝質量,因此,必須要對安裝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確保機電設備安裝質量,提升機電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1]趙國宇.機電工程設備安裝特點及優化策略[J].建材與裝飾,2017(15):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