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哲
云南民族大學
減稅真的有必要嗎
陳朝哲
云南民族大學
當前我國經濟下滑,如果不實施減稅,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居民消費,都面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與此同時,稅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不僅可以用來調節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同時也能提供公眾管理服務。當前我國財政赤字增大,減稅必將導致短期內財政赤字繼續擴大。所以,有觀點認為減稅應該慎重。可是實際上,減稅將會降低企業和居民的稅負感,增強經濟活力,有利于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提高居民消費,這些都能擴大國內需求,國家的稅基將逐漸擴大,政府將實現財政增收,還能適當彌補之前減稅導致的財政赤字。由于我國當前政府負債比例相比其他發達國家并不高,確定合適的減稅范圍而導致有限的財政赤字是值得的。所以,減稅對于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很有必要。
減稅;企業稅負;居民收入
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企業在促進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不僅能夠為國家財政收入提供堅定支撐,而且吸納社會人員就業,緩解當前經濟下行而導致嚴峻的就業問題。企業還能為社會貧困人員提供救濟,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企業還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不景氣,正經歷著經濟新常態發展。整個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正面臨嚴峻考驗,而減少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就顯得很有必要。而稅費負擔無疑在當前經濟條件下對企業的正常經營產生很大壓力。企業的產品在市場需求一定的條件下,稅費負擔的高低將對企業產品成本產生重大影響,當稅費負擔越重,成本上升,企業除了自己承擔一定的稅費(比如企業所得稅),還可以將一些稅費通過提高價格轉嫁給消費者(比如消費稅)。消費者支付了高于以往的價格,就有動力尋找可替代品。這會導致企業產品競爭力減弱。同時,在企業凈利潤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的留存收益往往占據一定比例,而這些也是為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在當前經濟下行條件下,企業利潤總體下行,留存收益也下降,這意味著企業能用于未來發展的資金減少。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企業為了繼續經營,往往必須靠借債來融資,企業桿杠率提高,無疑使企業經營風險加大。所以,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還保持過去的稅負水平,企業將難以繼續穩定經營,將被迫縮減規模甚至破產倒閉,企業創造財富能力減弱,這不僅使財政收入大幅減少,增加財政赤字,而且企業的勞動力需求降低,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引發就業問題,這對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破壞是巨大的。當前我國企業數目眾多,特別是小微企業,占據企業總數的95%,小微企業龐大的數量不僅為國家創造大量的財政收入,同時解決了大部分社會就業問題。可是由于小微企業本身規模小、生存能力不如大中企業強,并且往往缺乏核心技術,導致小微企業的產品同質化特別嚴重。在經濟下行條件下,小微企業往往運營比以往艱難,利潤下滑,在不減稅的條件下,將嚴重消耗這些小微企業原本就不充裕的資金。小微企業為了能夠繼續經營,往往向銀行借債,可成功借債比例并不高。由于當前我國金融業信息不完善,小微企業很難在銀行貸款,無奈之下求助于民間借貸,可是民間借貸的利率往往比銀行同期利率高上3倍以上。企業融資成本極高,一旦企業經營遇到障礙,資金周轉不靈,小微企業的活力將被窒息,在缺乏資金困境下破產倒閉。所以,減稅對于企業總體來說,特別是小微企業,意義重大。通過讓這些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輕裝上陣更能激發企業的活力。企業為了生存,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特別是在低稅負情況下,企業有相對充足的資金用于技術創新,更多的資金能用于經營周轉,這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經營,幫助是巨大的。減稅降低企業稅負感,增強經濟活力,有利于企業的經營發展,這些都能擴大國內需求,國家的稅基將逐漸擴大,政府將實現財政增收,還能適當彌補之前減稅導致的財政赤字。也能提升經濟發展,通過減稅將對經濟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正因如此,世界各國通過對企業進行扶持和激勵的減稅措施一直以來都穩定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減稅能增加居民收入,而這主要是通過減少個人所得稅的方式進行的。個人所得稅是我國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在個人所得稅改革中,主要還是通過“上調起征點”和“調整稅率和稅距”兩種方式,即便如此,減稅調節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能力還是有局限性的。
當前我國政府大力推行保障民生方針,正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修訂,而修訂的主旨主要是進一步的“削高補低”,即讓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免于繳稅,減少中低階層的稅收負擔,同時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稅負。其中,為中低階層收入者減稅也成為本次個人所得稅修訂的核心。這也不難理解,中低階層收入者數量多,同時邊際消費傾向遠大于高收入階層,通過給中低階層收入者減稅,更能帶動消費,擴大國內需求。要更好實現減稅這一目的,政府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減稅具體要怎么減,減多少;二是怎樣才能把減稅的福利更好的帶給中低階層收入者。同時,減稅的多少也要與財政收支聯系起來,政府要量力而行。減稅一方面可以通過上調起征點來實施。從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收入來看,工薪所得項目所取得的稅收收入就占到了個人所得稅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對于工薪所得項目的納稅人來看,主要是中低階層收入者。因此通過上調起征點,能夠減少中低階層收入者的納稅人群,起到很好的“補低”作用。納稅人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收入增加,這有助于改善民生問題,同時應對物價水平上漲。從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歷史中,國家對“上調起征點”非常重視,比如1993年我國的起征點就修訂為每月800元,2006年1月1日上調至每月1600元,2008年3月1日又上調至每月2000元,而到了2011年更是上調到了3500元。雖然上調起征點有利于保障中國廣大工薪階層的生活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在當前的稅率和級距下,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更能享受到上調起征點帶來的減稅福利。比如當起征點為2000元時,月收入為2500元的低收入者和月收入為100000元的高收入者分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25元和29850元,假設政府實施減稅,將起征點上調至2500元,兩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分別是0元和29625元。通過上調起征點至2500元給居民帶來減稅時,兩人所能享受到的減稅福利分別時25元和225元。也就是說,高收入群體在上調起征點后稅負的下降幅度大于低收入群體,而這使得政府通過稅收來調節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問題的效果大打折扣,無法完全起到“削高補低”的作用。同時,由于我國各地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全國統一起征點意味著在經濟發達地區這一扣除標準偏低,而對于落后地區則顯得這一扣除標準偏高了,統一起征點沒有考慮到各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當地的物價水平,這也是“一刀切”式扣除標準的弊端。與上調起征點調整居民收入相比,調整稅率與級距效果更好,因為它能克服上調起征點無法起到的“削高補低”的作用,能夠準確將減稅福利帶給中低階層收入者,起到“補低”作用,同時對高收入者上調適用稅率,起到“削高”作用,這能緩解當前我國貧富差距擴大化的矛盾。當前我國征收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從最低的3%到最高的45%逐漸累進,稅率級距顯得過多,增加了中低階層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同時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式下行,物價水平上漲,中低階層存在比較大的生活壓力,適合3%到10%稅率的低收入群體范圍偏小,可適當的擴大這一范圍。另外,45%高稅率僅適用于每月應納稅所得額在100000元以上的納稅人,級距過高減少了高收入群體適用于最高稅率45%的范圍。因此,適當降低100000元這一級距來擴大高收入群體的納稅人范圍,顯得很有必要,不僅能彌補減稅給政府帶來的財政赤字,同時更有效的緩解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總的來說,在當前旨在“削高補低”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可以是:先確定政府財政所能接受的最大減稅額,考慮當前物價總體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有幅度的“上調起征點”。同時重新劃分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范圍,有針對性的調整稅率和級距,減少中低收入階層的稅費負擔,增加高收入群體的稅負。個人所得稅改革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僅能有效增加中低階層的收入,有效增加居民的消費水平,緩解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而且更能體現政府關注民生,重視解決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減稅措施,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應該成為培育新競爭優勢的大戰略。減稅的更深層次目標在于:1 優化稅制結構和國民分配關系,引導社會價值取向,消除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障礙。中國要想實現復興,必須解決好收入分配問題和社會價值取向問題。一個好的稅收制度,不僅能對公眾的收入有效的“削高和補低”,而且能在國內經濟過冷或過熱時優化調整,維系社會經濟穩定健康發展。而從當前實際來看,我國的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不合理,比如在某些領域稅收反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因此存在改進的余地。比如工薪所得稅就占據了個人所得稅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普通職工就承擔了國家的大半部分個人所得稅,而高收入階層卻承擔的比例很小,這與發達國家形成強烈反差。并且中國的抵扣制度還不夠完善,沒能根據納稅人實際支付能力來確定征稅水平。這些都表明我國的稅法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最基本的價值觀,為了貫徹這一發展理念,我們就必須消除稅制不合理的現象,這才能體現我國解決國民收入分配不均的決心,有利于引導社會公平價值取向,為中華復興消除障礙。2 國際形勢風云突變,通過減稅來調整和發展我國競爭優勢,必須主動出擊。中國要讓經濟快速發展,必須還要有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給國際形勢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特朗普通過對本國企業的減稅和對外國企業的征稅來增強自己企業的競爭力,這將使得大量海外資金重新流回美國。在2016年12月15日,美聯儲又再次加息,這都對我國產生很大壓力。因此,以減稅來增強我國企業的競爭實力,以此應對不確定的國際環境,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減稅絕不是簡單的加減,而是要對稅負結構的調整,優化稅制和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強國家的競爭力。首先,必須有增有減,調整稅制結構。對于企業來說,下調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稅率,同時合并簡化稅率結構,這將減少企業負擔,有利于企業增強活力和應對國際競爭。另外需要大幅調整消費稅,由于我國目前正進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對于那些生產高污染、高耗能產品的企業必須設立高征稅范圍,部分奢侈品和特殊消費品也要設立特別消費稅。對于那些有效率、節能減排的企業,應該設立相應稅收優惠。通過減稅,鼓勵和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和生態的和諧發展,同時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而對于個人來說,必須完善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設立還得考慮到納稅人的家庭成員,如果納稅人的家庭成員缺乏收入或收入較低,就必須擴大減除費用和標準,至少讓納稅人家庭維持基本生活標準。然后就是統籌稅費,清理各種變相收費。當前企業和居民稅負過重,不僅因為不合理的稅負結構,還與不合理的稅費關系、制度性交易成本、中介收費等大量隱形負擔有關。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情況下,地方財政負債率過高,往往會設立種類繁多的稅費來充實財政收入,據中國統計局資料顯示,在2013年和2014年間,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占全部政府預算收入的59.8%和59.4%。甚至在一些比較混亂的地區,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各占50%。因此必須加大監管力度,杜絕變相收費。
[1]龐鳳喜,劉暢,米冰.減稅與減負:企業負擔的類型與成因[J].稅務研究,2016,(12):65-70.
[2]繆慧星.小微企業減稅與補貼政策比較分析[J].稅務研究,2016,(09):92-95.
[3]王雯,祖進元,劉蓉.減稅的收入調節效應——一個文獻綜述[J].財政科學,2016,(06):65-76.
[4]張志強.完善我國結構性減稅政策的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陳朝哲,1991年9月16日,男,漢族,籍貫: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北山村,研究生,單位:云南民族大學,方向: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