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文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淺談審計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左麗文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從現代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審計工作已經是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在企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可以更好的利用好審計工作的監督職能,更好地對企業管理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讓審計工作成為企業發展中的有效手段,高效管理企業。
審計工作概念;企業發展中審計的風險;發展;重要性
1.審計的概念
審計主要是由獨立的專職機構或人員接受委托,按照法規和一定的標準規范,對被審計單位特定時期的財務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合法性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的合規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并發表審計意見的經濟監督、鑒證和評價活動。
審計工作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它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的,越來越規范化,當財產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出現了分離,形成委托和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之后,基于經濟監督的客觀需要發展而產生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確立是審計產生的前提條件。作為企業財產所有者只有要求與責任雙方不存在任何經濟利益關系的第三者對財產管理者的經濟責任進行審查和評價,才能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和解除財產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產生了審計。嚴于對財產管理者的監督檢查,客觀上要求與財產所有者和財產管理者都無利害關系的第三者來進行,這便是審計能產生與發展的客觀基礎。
2.審計方法的更新
在審計方法的發展中,審計是根據賬目基礎審計不斷更新到制度基礎審計再到風險基礎審計的形成發展來的。賬目基礎審計就是以賬目和憑證為審查的出發點,檢查各項賬目記錄的準確性、過賬的正確性、總賬和明細賬一致性。制度基礎審計就是在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制度的基礎上,進而確定審計的范圍、重點和方法。這種方法減少了直接對憑證、賬表進行檢查、驗證的時間和精力,突出了審計的重點,提高了審計的效率和質量。風險基礎審計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確定審計的重點和范圍,這種方法能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讓審計變得更加科學化。
針對當前我國國情,分析了企業在信息技術投資中審計評估的風險,也為我國不斷擴大的企業科學技術審計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做好抵御企業在審計中的風險。
1.需要利用好可控的審計內容和方法,有效管理,針對審計工作的各項目標進行更加細致化管理,可以確保在開展審計工作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制度規范可遵循,同時要明確做好每位審計員的工作職責,使責任追究工作有據可依。
2.需要不斷加強我國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對于做好審計的質量控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每個公司單位都應當建立更為規劃化的審計標準制度,讓單位的整體審計人員所應具備的審計知識、技能及法律意識都應該達到企業發展的目標要求。
3.需要嚴格制定建立健全我國審計質量控制的審核水準,必須全面結合好我國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標準的發展形勢,改變過去守舊不規范的操作標準,對審計工作標準不合理化進行修改、完善,不斷滿足社會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監督的需要,審計以加強經濟管理和控制為動力,以提高受托單位經濟效益為目的,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遵循著自身的運行規律,在企業的運營發展中越來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據考證,最早的民間審計產生在英國。當英國 “南海公司”以虛假的會計信息誘騙眾多投資者上當,令其股票一度暴漲后又跌入低谷,最終破產,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后,英國議會聘請職業會計對“南海公司”進行了審計。最后以會計師的名義提出了“查賬報告書”,從而宣告了民間審計誕生。而在我國,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法規——《會計師暫行章程》,于同年批準著名會計學家謝霖先生為中國第一位注冊會計師。之后上海、天津等地也相繼成立了許多會計師事務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民間審計在經濟恢復工作中發揮了較為積極作用。但后來由于推行前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中國的民問審計也慢慢淡化。直到1978年以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方針政策,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才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也為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恢復重建創造了條件。98年底,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 91年恢復全國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直到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從此我國審計事業發展變得更加迅速。
早期的審計工作只是為了核實一些重要的收支狀況,揭露會計的差錯或做假賬等情況。之后隨著經濟業務的復雜化使審計的工作也將之前檢查的重點放在交易事項上。20世紀初,審計重點就轉向以判明企業有無償債能力為目的的資產負債表審計。大多投資者關心的是企業的獲利情況,會計報表的使用人數在不斷增加,審計的內容就不僅是資產負債表,還包括財務狀況變動表、現金流量表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迫使過去的一些舊的審計觀念和知識理念都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客觀上要對這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術的可行性進行有效地風險評估,不少企業就制定了有關經濟管理審計崗位的相關工作。
審計工作已經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在企業管理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作用。我國審計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改善財務報表的質量,增強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即以合理保證的方式提高財務報表的可信度。審計的主要目標為報表使用人提供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依據,加強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可以更好的利用好審計工作監督職能,更好地對企業管理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讓審計工作成為企業發展中的有效手段,高效管理企業。
[1]《淺談企業內部審計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馬敬偉編著;中國外資出版;2011年第17期;
[2]《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及對策探討》;馬英杰編著;財經縱覽會計審計出版;2013年;
[3]《關于提高我國內部審計質量的探討》;陳群編著;金融經濟下半月出版;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