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和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我國農業物聯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
彭家和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農業物聯網,是指物聯網技術在市級農業中的應用,具體包括信息服務、農作物生產、產品經營等應用。設施農業物聯網通過傳感設備的使用,采集信息,并通過網絡進行傳輸,最終在智能終端可以顯示和一些操作。者實現了真實的農業過程監控,對于一些決策有著借鑒性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我國農業物聯網發展現狀及問題控制措施,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農業;物聯網;問題;措施
物聯網的概念是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來的。其是指通過農業信息感知設施,將農業系統中動物和植物的生命體及環境要素等物理部件和各種類型的虛擬物件與互聯網進行聯合,達到信息交換和通訊的目的,實現對農業對象和過程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在設施農業中,物聯網技術是以傳感器的技術為根基的。其中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生物生長特性傳感器等等傳感器是最常用的。除此之外,安置一定的攝像頭也對于監控作物的生長有輔助作用。例如我國一些研究設施農業的企業,就在其農業設施中安置了光、溫、水、氣、壓等無線傳感或攝像鏡頭,可以實時的查看溫室內的光照情況、溫度變化、濕度變化、CO2濃度變化等數據變化。
通過傳感器接受并且采集大量數據信息之后,再利用云計算、數據傳輸技術等方式將大數據及時的反饋給相關的操作以及執行系統。進而可以由計算機來調控溫室的施肥與灌溉、溫度與相關氣體的濃度。而一些管理者僅僅需要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實時的了解并且監測溫室內的環境,并對其進行遠程控制。
相對于工作量較大且任務相對較復雜繁重的傳統培養方式,通過運用物聯網技術來收集以及整理分析調控數據信息的方式就很便捷。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做到對作物的生長實時監控,而且對于所處在不同發育時期的作物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使其的質量、外觀都得到大程度的提升。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管理者會遇到其他多種多樣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管理者自身的知識無法滿足問題整改需要時,可以選擇登錄我國的農業物聯網信息平臺,上傳相關信息讓一些對應的專家來進行專業的指導,這樣一來,問題便迎刃而解。
2.1 健全農業物聯網標準制度
國家相關農業部門要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且制作物聯網農業行業使用規范,重點囊括農業傳感器及標識設施性能、接口規范、農業數據處理分析、使用服務標準等相關標準,以便引導農業物聯網技術的運用發展。
2.2 制定農業物聯網標準
通過制定相關的信息產業政策、法規和標準,明確規定發展農業物聯網的意義、目標和發展重點。同時,鼓勵全國科研院所、管理部門、大學、企業、基地等參與物聯網標準制定工作,優先發展和重點扶持農業物聯網設備產業,調動農業物聯網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步伐,引導農業物聯網規范建設運營。
2.3 加強農業物聯網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農業物聯網技術人才的培養機制,培養農業物聯網人才隊伍,可通過高校培養或從現有農技推廣部門選擇培養具有農業基礎的高層次農業物聯網技術人才,同時注重加強對現有農業物聯網技術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同時,開展農民專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科技下鄉活動,切實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使農民接受農業物聯網這一新興事物,為農業物聯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2.4 大力推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積極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經驗,研發高可靠性、低成本、適應惡劣環境的農業資源、環境、作物生長動態信息獲取傳感器和動物行為信息傳感器,研究與開發微小型傳感器能源自激供給和節能控制技術,引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型數據存儲與處理技術,為農業物聯網技術產品的系統集成和大規模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2.5 探索建立農業物聯網運行機制和應用模式
創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農業物聯網應用可持續發展模式。針對應用目的單一、使用時間具有季節性、使用地點具有隨機性的“小需求”項目,開展應用研究和推廣,使更多的農民和企業直接感受到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效果和商業價值。培育農業物聯網龍頭企業,完善產業技術鏈,遵循需求牽引、技術驅動、因地制宜、突出實效的原則,在大田生產、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開展規模化應用。
2.6 降低農業物聯網實施成本
除依靠政府的資金扶持外,要引導多元化資本進入農業物聯網產業化應用。同時,加速土地有序流轉進程,推動農民權益入股,培育現代農業企業,通過規模效益不僅能有效降低物聯網技術實施成本,還能提高農業經營水平,充分發揮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效益。此外,要將農業物聯網設備納入農業補貼范圍,降低農業物聯網實施成本。
2.7 建立物聯網相關電子設備的綠色環保和廢物回收機制
嚴格按照國家電磁輻射的相關標準規定相關產品的頻譜和信號功率,通過增繳電子器件垃圾的環保稅,依據回收工作的質量標準進行設備商的資質評級,未達到資質評級的要強制退出政府采購供應等措施,提高生產商和使用者的綠色環保意識,使農業物聯網的電子設備的電磁輻射和環境污染降至最低。
總而言之,農業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對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促進了農業向智能化、精細化方向的轉變,這也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對其實現進一步研究探討。
[1]葛文杰,趙春江.農業物聯網研究與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4,07:222-230+277.
[2]袁學國,朱軍.我國農業物聯網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J].中國農村科技,2014,06:60-63.
[3]周德鋒.芻議農業物聯網發展現狀與對策[J].辦公自動化,2015,18:44-46.
[4]李燈華,李哲敏,許世衛.我國農業物聯網產業化現狀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5,20: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