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瑩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以高職會計專業為例
唐 瑩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以高職會計專業為例,探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現融合的具體舉措,以此促進新時期高職內涵建設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高職會計專業
新常態下,創新成為促進發展關鍵驅動力,如何提升大學生群體創新能力,使其具備創業及創業成功可能,是各高校研究的重點。當前各院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多偏向于促進學生創業行為形成,忽視了對創業所存在依托的重視,故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單列化,于日常教學缺乏融合,脫離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目標所強調素質整體提升要求,故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成效及可持續性相對較低。要改變現狀,關鍵在于將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實現融合,使創新創業成為專業學習發展目標,使專業能力儲備成為創新創業依靠,在此特以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為例,描述該院對于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所作路徑探索,為相關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借鑒、參考。
基于普適性特征,會計專業在各類型、各層次學歷教育中均有開設,在高職領域,由于辦學成本相對較低,加之社會對會計職業肯定性認知所帶來招生優勢,會計更是成為各院校開設最為普遍專業,每年高職專科畢業生中會計專業均占到較大比例,但即便如此,我國會計人才儲備仍是存在較大問題,依照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財會〔2010〕19號]描述,當前我國會計人才結構性問題突出,底層龐大,但高層次、復合型的會計人才卻是極度缺乏,在高職輸出人才中,能夠具備初級以上會計職稱且達到相應能力標準的畢業生比例一直偏小。另一方面,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傳統的核算技術基于智能科技發展逐步被淘汰已成定局,未來會計人員的執業重心將偏向于輔助決策的管理職能,故業界已提出傳統的“核算型會計”要開始向“管理型會計”實現轉型。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學院專業教研團隊經過對教育學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實際調研,提出將“職業轉型”視為專業建設發展的契機,深入探討“管理型會計”的素質內涵和能力培養途徑,以此導向教學實踐活動創新,并利用教學活動的創新改革,進一步引導、挖掘學生素質能力潛質,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實現在專業教育質量和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上的雙贏。
基于教學現狀分析,會計專業教研團隊將“管理型會計”培養的關鍵問題鎖定以下三方面,即基本專業能力、特色專業能力以及綜合信息素養:首先基于信息技術代替部分傳統核算手段背景下會計人員因決策輔助職能放大而產生融入企業戰略運作要求,探索相關專業能力構成,提出有針對性的培養舉措,避免因教學目標滯于傳統核算技術而對學生職業發展形成阻礙;其次基于會計業務流程再造發展趨勢下會計人員對企業業務由側重“事后記錄”轉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參與而產生對企業經營模式及業務細則更精細把握要求,探索如何使本校會計畢業生在普適性基礎上再具備滿足特定產業特色化會計服務需求的專業能力,避免因專業能力構成同質、泛化而缺乏“精、專”優勢,加大就業困難、不利創新創業發展;最后基于未來經濟環境的多變性對會計人員提出高信息化素養要求,探索如何基由信息化教學帶動學生對信息技術由“工具觀”認知轉向“環境觀”認知,強調對學生知識更新主動意識的培養,避免畢業后因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不足而在執業需求發生變動時易遭淘汰。以此三方面要求導向改革具體舉措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注意對影響教學成效關鍵點的把握,力爭收到實效。
(一)針對“管理”基本能力的培養——開展“ERP”專項內容教學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簡稱,該系統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利用ERP,企業經營管理各類數據可在不同業務系統間形成共享,運用ERP系統,會計人員除開傳統的基本核算能力,還必須以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與其他部門協調、溝通的能力以為支撐,故將“ERP”系統運用作為專業課程開設,對于學生“管理”素質的形成大有幫助。
(二)針對“特色”能力的培養——對傳統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偏向特定服務領域的改革
參與企業管理的前提條件是對企業有充分的認知,因為不同類型企業有不同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故業界一直也提出“管理型會計”的培養更多是依賴于參與企業工作實踐,但不可否認學歷教育中的側重性培養對縮短人才在特定行業中的成長過程也有著絕對性的正向影響,故會計教研團隊提出以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面向商貿流通服務領域的辦學定位為導向,在部分課程中加大偏向商貿流通行業的業務內容,引導教學重點偏移,現目前主要將改革重心放在成本與稅務兩方面,在《成本會計》課程中精減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內容而加增商貿流通行業成本管理內容,在《稅務會計》課程中偏向商貿流通行業的涉稅處理,以此強調學生對商貿流通行業業務的熟悉程度,增強其對商貿流通行業的服務優勢,實現普適性專業人才的特色發展。
(三)針對“信息素養”的形成——強化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運用
針對信息化已成未來工作環境常態,高職會計教學信息化也成為必然,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在主干核心課程中現已基本實現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利用“微課”等新型教學資源實現了實訓課程中的“翻轉課堂”,使實踐教學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并強調引導學生借用網絡工具關注國家財稅政策變化,促使學生形成“關注環境”的習慣,提升其自我學習能力。
通過一系列教學改革,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專業教學活動得到顯著提升,為創新創業奠定了基礎,會計專業近三年新生報到率和畢業生就業率均列學院前茅,收到較好社會評價。當前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已明確提出新時期高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擺在重要位置,但由于較多高校存在對“創新創業”理解偏頗,“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多呈課外化、少數化特征,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基于“管理型”會計發展導向下的教學改革,使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專業教學過程,讓“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中真正常態化、大眾化,望能為相關院校提供借鑒。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管理型”導向下高職會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定位研究與實踐》(編號16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