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周學增 侯錫銘 祁曉玉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基于應用型本科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
張 勇 周學增 侯錫銘 祁曉玉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本文主要闡述了應用型本科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目標,并探討了專業融合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路徑。
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融合
河北省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但是人口基數大,高校數量多,因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因此,在河北省高校中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從而緩解就業矛盾。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并不矛盾,并且創新創業教育綜合體現了專業教育中實踐應用的能力,與專業理論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都是為了培養適應現代社會并具有時代特點的優秀人才。專業教育授予的是基礎的理性的認知,專業融合教育是在此基礎上的拓展,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全面認知的創新創業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是感性認識,專業融合教育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知識的保證。專業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1.1 專業融合下完善人才培養目標
由于各高校的背景不同,因而自身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會存在差異,并且具有自身的特色。例如專業性大學與綜合性大學在學科背景上會存在差異,應用型大學與理論大學在課程設置上會有所不同。高校根據其背景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優勢專業,以優勢專業為核心樹立與其他專業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確保創新創業教育具備全面的知識支持。
1.2 專業融合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想得以實現,就必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并且體現出專業融合下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現理論學時與實踐學習合理分配。在其他專業中融入優勢專業的特色,同時在優勢專業中結合其他專業的優點,打造出品牌特色專業[1]。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使創新創業在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得以實現。
1.3 專業融合下優化課程設置
從各高校的專業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任選課、專業限選課及公共基礎課的設置中能體現出其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課程安排的方式由低年級向高年級推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一并開展。除了本專業教育以外,根據高校自身的特色開展跨專業課程,將相近的學科課程作為限選課程,將全校的課程作為任選課程,并且由學生自由選擇,使教學不再受班級行政化的約束。例如河北省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體成功的完成了500萬的融資,在這個6個人組成的團隊中涉及了5個完全不同的專業,但每一個隊員對其他的學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數據庫等方面的知識。由此可看出,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導,結合開放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促進創新創業的發展。
1.4 專業融合下發展師生共同體
應用型本科院校較為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需要授課教師真正加入到實際生產中,然后將實踐中獲得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帶入到專業教育中,并且在專業教育中結合跨學科要求及多學科知識。而在早期為大學生開設就業服務及單獨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的,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授予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存在脫節的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師生共同體入手,在教室與學生間建立起關系的紐帶,以業務形式、項目形式和小組形式形成差異化的師生共同體。
2.1 層次遞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2.1.1 創新創業基礎系列。創新創業基礎系列主要是培養學生在創新創業上的初步認識,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提高學生對企業、社會和創業者的認識[2]。要不斷擴展新生專業教育內容,不要局限于本專業知識的授予,還應根據專業發展結合相關專業的發展內容。在這一階段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的品質和團隊意識培養的重點部分,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及創新創業的構思。
2.1.2 創新創業認知系列。創新創業認知系列主要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在本專業的水平,精通本專業的課程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應用的能力,充分的了解本專業的前景預期、社會定位及市場水平。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豐富創新創業的知識,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
2.1.3 創新創業融合系列。應用型本科教師可以組建一個跨學科創新創業的團隊,走出校園,進入企業,設立創新創業課程群,向在校的所有大學生開放,大學生根據自身需要及喜好分配學習,教師在課程講解中以案例教學的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掌握相關內容。
2.2 建設專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
2.2.1 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機構。設立專門的教育組織機構能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可以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目前,在國內外已有不少的高校設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機構,并且配備了專業教師,將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為高校學生提供了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2.2.2 開放的教學方式。應用型本科院校所有的專業課程應對全校的學生開放,在固定的學分基礎上讓學生自由選擇。在教學管理體系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的融合學生的個性選擇及限制性選擇,促發學生對職業發展的思考及價值的判斷[3]。此外,還應加強師資建設,優化實踐性教師的配置,強化實踐應用的能力。
2.2.3 有效的專業融通平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建立共同的實踐教學基地,從而促進企業與教師間的協同合作。教師可以以合伙人的身份組建相應的團隊,從而在師資力量上先一步實現專業融合。另外,通過雇傭的方式,吸引優秀學生的加入,協助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能夠促進校園中形成創新創業的好習慣,開辟創新創業的路徑,并使之發展成為一種傳統及特色。專業融合為促進了層次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為教學方式開辟了創新創業的教育道路。
[1]丁波,郗婷婷.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視角構建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體系[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3):39-41.
[2]鄒祿祿.基于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旬刊,2015(14):29-30.
[3]曾秋菊.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8):35-37.
課題名稱:基于應用型本科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項目編號:SZ17O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