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芳琦 方哲英 曾琳雅 蘇 珊 戴妤芮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淺析哈利波特與古希臘羅馬神話主題共通性
——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為例》
焦芳琦 方哲英 曾琳雅 蘇 珊 戴妤芮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本文以古希臘羅馬神話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為研究主體,總結提煉相關主題,探究兩者之間的主題共通性,為古希臘羅馬神話對現代歐美文學的影響提供新的角度。通過對原文及其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從二元對立、英雄的流浪與回歸、個人英雄主義的轉變、血緣和階層、個人選擇以及警告等方面出發,重點研究古希臘羅馬神話和《哈利波特》主題的異同,以及后者在時代因素下對前者的揚棄。通過主題對比、研究和分析,深入《哈利波特》的主題研究,挖掘古希臘羅馬神話的當代文學價值。
哈利波特 古希臘羅馬神話 主題 共通性
古希臘羅馬話是西方文化的源頭之一,對歐美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對諸神和英雄細膩的描寫經常會成為西方文學創作的原型,其中文化主題也常是歐美作家在創作時追尋的暗線。《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是現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也受到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影響。當前我國國內文學研究分別對《哈利波特》和古希臘羅馬神話都有豐富的探索,但對兩者之間聯系的研究卻較為黯淡。在對于《哈利波特》與古希臘羅馬神話聯系的研究中,重點集中于對《哈利波特》原型的探索,可一直以來對兩者之間主題共通性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次研究以前人研究為基礎,把兩者之間文學主題的共通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進一步發掘古希臘羅馬神話的潛在價值,探索其對當代文學創作的深層影響及其精神內涵的現實意義,希望可為今后的文學藝術發展提供新方向與思想導向。
(一)二元對立
神話層面上的二元對立,源于遠古先民對世界朦朧的看法,在神話中則重點強調的是各類矛盾體的存在。古希臘羅馬神話是一個典型的二元對立系統。以蓋亞為代表的母性形象和以烏拉瑞斯為代表的父性形象是父母對立的體現;以宙斯為主的男神和以赫拉為主的女神是男女對立的體現;海洋女神忒提斯與人類英雄珀琉斯的結合是人神對立的體現等。
二元對立的系統使得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世界保持了平衡多樣的特點,而二元對立的這一主題在《哈利波特》中也有體現。在《哈利波特》中,男女是一組對立——小說中有男有女,相互平衡,這一對立既體現在學生中,也體現在教師中,既體現在鳳凰社中,也體現在食死徒中;巫師和麻瓜是一組對立——魔法世界充滿著咒語和巫師的神奇,而麻瓜世界則是平平淡淡歲月靜好的生活;善與惡是一組對立——伏地魔的黑暗勢力、痛苦殘忍的黑魔法等是惡的代表,而追求光明的哈利、堅固的霍格沃玆等則是善的代表;死亡和永生是一組對立——以魔法石為代表的永生力量和以伏地魔為代表的死亡元素是一組對立等。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與古希臘羅馬神話相似的二元對立系統使得《哈利波特》在敘事上結構平衡,在內容上多樣統一。
(二)英雄的流浪與回歸
英雄的流浪與回歸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常見的主題。英雄幼年時在外流浪,之后回歸原本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英雄往往會經受磨練,但最終克服困難后得到成長。哈利波特的成長也與這樣的主題對應。雖然哈利波特的漂泊與成長經歷很難在神話里找到完全準確的原型對應,但卻不難找到經歷相似的英雄。特洛伊王子帕瑞斯被預言將大有作為,結果被放逐深山,飽經寂寞,多年方得歸。埃涅阿斯早年在特洛伊戰爭中家破人亡,一直逃亡漂泊,后建羅馬城。伊阿宋曾被養在深山,帶領阿爾戈英雄尋找金羊毛,后在美狄亞的幫助下獲得成功。
哈利波特從小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后來回歸到魔法世界。這里哪部分是是流浪,哪部分是回歸很難講。因為我們既可以把生活在達利家看做是生活在魔法世界之外的流浪,去霍格沃茲是對于原本應屬于的魔法世界的回歸。也可以把從小到大的所有磨難,既包括在姨媽家的經歷也包括與伏地魔的斗爭看做是大范圍上的流浪,而最終戰勝伏地魔之后的生活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歸。這一主題也是神話中對人的成人禮的象征,而哈利戰勝伏地魔的時間正好與其成年和畢業的時間相近。
哈利回歸魔法世界并與伏地魔斗爭逐漸成長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英雄流浪與回歸的歷程。
(三)個人英雄主義的轉變
個人英雄主義是西方文化的一大特點,并且在諸神與英雄身上有淋漓盡致的體現。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憑借超群的勇氣和智慧完成了12項重任,洗泯了與赫拉的怨仇,受到希臘熱的崇拜。奧德修斯足智多謀,使木馬計率希臘聯軍攻破特洛伊城,在歸國途中又戰勝各路妖魔。伊阿宋為遵守與玻利阿斯的承諾并繼承王位,毅然前往科爾喀斯,成功拿到金羊毛,成為名揚天下的英雄。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英雄是力量與智慧的化身,作為相對獨立得個體同敵人斗爭,英勇非凡。
《哈利波特》中也對個人英雄主義也有相似的宣揚。在第一節飛天課上哈利剛學會騎飛天掃帚就可以嫻熟地抓住空中的記憶球;雖然他只是剛入學的新生,但因為極佳的球技被破格選為魁地奇的追球手;在正式比賽中,當比分焦灼時,他毅然追逐飛天賊,冒著危險逮住金色飛賊,創造了記錄,奪得了勝利。這都是哈利身上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體現。
《哈利波特》與希臘羅馬神話相同的是都宣揚了個人英雄主義,但不同的是《哈利波特》中可以看到個人英雄主義的內涵在逐漸改變。在《哈利波特》中,合作意識和互助精神得到體現。哈利第一次去霍格沃玆時,在衛斯里一家的幫助下到達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坐上火車,并結識了羅恩與赫敏;得知有巨人闖入學校之后,哈利和羅恩并沒有只顧自身安全回寢室,而是跑去通知赫敏,最終三人合作戰勝了巨人;哈利在魁地奇比賽中的勝利除了自身技藝高超的因素外,也離不開羅恩赫敏陰差陽錯地阻止了幕后黑手的幫忙。最重要的是在最后尋找保護魔法石的過程中,三人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赫敏,便找不到真正的鑰匙;沒有羅恩,便走不過巫師棋的布陣;沒有哈利,魔法石便不會現身,伏地魔的新肉身也不會被毀。
在《哈利波特》中所體現的這種缺一不可的精神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極少具備的。由此,我們可以管窺現代社會中合作原則和集體意識對個人英雄主義內涵在文學作品中的轉變所起的作用。
(四) 個人選擇
選擇本是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但在兩部作品中都被賦予了不平常含義。主角的選擇往往是出于某種具有筆者時代特色的原因做出的,并對故事的后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哈利波特在分院帽下自己做出了選擇——選擇去格蘭芬多。盡管伏地魔的閃電疤痕使他更有可能在斯萊特林大展宏圖,但他自己選擇了格蘭芬多。而之后,這個選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了哈利波特沒有成為第二個伏地魔的關鍵。古希臘羅馬神話中也有對選擇的強調。為了得到一個美貌的妻子,帕瑞斯在分配金蘋果時接受了維納斯的賄賂,而這個選擇成為了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
《哈利波特》重視選擇并對其重新賦予意義,這體現了作者對于時代和生活的看法。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似乎一切都是既定的,甚至連選擇也是命運早已安排好的,人們除了順從別無他法。《哈利波特》中也有選擇,但這里的選擇是不同的。人的選擇并非源于上天安排,而人自主的選擇也會影響甚至改變自己之后的命運。被命運束縛的選擇實則是一種保守,是控制人們服從于權威的一種暗示;而新時代下的選擇則是人們改變甚至掌控自己命運的途徑。由此可以看出,選擇這一主題在新時期的表達也是作家思想中對于命運和傳統的一種突破與反抗。
(五) 警告的遵守與打破
警告是建議不做某事或直接禁止做某事。警告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均有出現,但警告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在兩部作品中有不同的表達和影響。
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對警告有濃墨重彩的描寫,無視警告的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阿伽門儂不聽祭祀的警告,強擄妻女,導致阿波羅降下瘟疫;特洛伊人不聽拉奧孔的警告,拉木馬入城,直接導致了特洛伊被攻破;丘比特的妻子不聽警告,硬要挑燈看丈夫容貌,最后被迫與愛人相隔。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警告是不可以觸犯的,這更像是統治階級對民眾的限制,不希望他們打破統治者的秩序。
與古希臘羅馬神話相同,《哈利波特》中也有警告,但卻截然相反。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警告只有三個,不許去禁林、不許夜里走動和不許去三層特殊的房間。哈利波特被派去禁林并短暫走丟,他這時遇到了伏地魔并對其有了簡單了解;哈利波特在夜里的各種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幫助他成長的,而納威在夜里阻止哈利波特等人違紀的行為也是最終得到表揚的;而哈利、羅恩、赫敏三人曾兩次進入三層的房間,并成功阻止了伏地魔偷走魔法石的計劃。《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警告往往被打破,而打破警告的行為往往會得到贊賞。
同一個主題在兩部作品中有不同的效果,一個違反了會受罰,一個違反了會暗中得到獎勵。這種不同和變化體現了現代自由思想對文學主題的影響,并且不畏于警告的這一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現今社會對于創新的渴望。
(六)血緣和階層的突破
血緣和階層的主題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都有體現。這一主題強調血緣和階層的相對穩定性,以及其對不同社會等級的區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階層的劃分是一個重要共通點。《哈利波特》里麻瓜與巫師有著明顯的劃分。麻瓜生活在正常的人類世界,巫師生活在充滿魔法的世界。一部分巫師會去人類的世界時常走動,甚至會和麻瓜通婚。這與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世界相似。神住在奧林匹斯山上,與人分隔開來。一些神會喬裝成人的樣子到人間走動,甚至會和人類通婚,在人間留下子嗣。這代表了,兩者都認為社會中是存在階級之分的,階級之間的區別明顯并且內部相對穩定,但不同的階級之間偶爾也有交流。
血緣似乎在《哈利波特》與古希臘羅馬神話里都格外重要。哈利波特里對血緣的強調不僅體現在麻瓜與巫師之分,而且體現在了巫師之間的血統與家族。麻瓜出生的巫師往往倍受歧視會被嘲笑為“泥巴種”,而一直保有貴族血統的巫師會倍受尊崇。出身優良的巫師往往家境富裕,性格偏傲慢;而父母全是麻瓜或父母中有麻瓜的巫師在往往會受到調侃,但他們大多努力奮斗并后大有作為。而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男神和女神一般會比較傲慢,出身越為高貴的神越是如此;神與人的混血一般沒有神那樣高貴,但他們也會在人間成為統治一方的國王或是名揚四海的美人,有的也會在戰爭中勛功卓越,成為傳頌的英雄。這是在強調現實社會中個人出身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英國人對出身的重視。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與古希臘羅馬神話的聯系密切。從主題的層面來說,《哈利波特》的主題塑造對古希臘羅馬神話既有繼承也有發展。其不僅受到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多方面影響,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優秀的文化內涵,并且與英國本身的的社會歷史背景相結合,考慮了現今社會的文化元素,最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學作品。因此,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的主題內涵為借鑒,對于現代文學創作不僅有獨特的導向意義,也增添了其文學精神內核與價值。延古通今,文學主題的再創造與升華也將成為世界范圍內文學繁榮的重要驅動力。
古希臘羅馬神話和《哈利波特》之間的聯系千絲萬縷,再仔細研讀還會有值得品味之處,本文所給出的主題共通性研究也還有進一步深化的價值。在本文所討論的六個主題中,二元對立和英雄的流浪與回歸是前輩們在原型研究時提及的觀點,本文對此進行了延展和深化,而后面四個主題則是本文的發現和創新。古希臘羅馬神話體系龐大,枝葉眾多,對給神話了解廣泛并理解深刻可以對此類研究有建設性的幫助。
[1] 古斯塔夫 施瓦布. 古希臘羅馬神話與傳說[M]. 高中甫譯.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2] 符曉.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與希臘神話的淵源[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27卷(1期):17-18.
[3] 王崢. 希臘神話的榮光——《哈利 波特》原型初探[J]. 大學英語(學術版),2008年,5卷(1期):155-158.
[4] 朱麗蓉. 《哈利 波特》與古希臘羅馬神話[J].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37,51.
[5] 戰曉微. 論《哈利 波特》中的二元對立[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0.
[6] Rowling, K.J.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UK:Bloomsbury, 2014. Print.
中南大學創新創業校級項目CX2016304
焦芳琦(1996-),女,山西晉城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英語專業大三本科生,愛好:歐美文學
方哲英(1976-),女,湖南邵陽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曾琳雅 (1996-),女,湖南岳陽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英語專業大三本科生,愛好:歐美文學
蘇珊 (1994-)女,湖南張家界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英語專業大三本科生,愛好:歐美文學
戴妤芮(1997-),女, 遼寧大連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英語專業大三本科生,愛好:歐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