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威
寶利時(深圳)膠粘制品有限公司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擴張,我國眾多的本土企業逐漸開啟了國際化進程,紛紛將特色產品以及服務推廣到海外市場,與國際大型企業開展市場競爭。我國本土企業在國際貿易進程中出現較晚,開展對外貿易與海外銷售服務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與挑戰。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本土企業為了鞏固市場份額,降低產品風險,往往僅將產品銷往本國市場,甚至只在當地地區進行銷售。我國的大型加工制造產業十分發達,但是主營業務集中在為國外企業進行貼牌生產,外包組裝上,許多小型企業的產品集中在山寨與模仿上。由于缺少國際市場貿易經驗,我國企業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定位不夠明確,在海外銷售中,不了解當地的產品需求以及消費者心理,面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此背景下,我
此外,隨著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不斷提高,許多本土企業只能通過中介公司才能打入國際市場,一旦遇到較大的市場變動,將會承擔巨大的損失。
我國諸多本土企業都以生產為導向,在招聘以及用人過程中過于重視研發、生產技術人才的引入與培訓,但對國際貿易,海外銷售,客戶管理等崗位的人員不甚上心,甚至不會專門招聘國際貿易部門的員工,認為國貿是萬金油崗位,所有人都可以勝任,不需要專業水平。許多本土企業缺少長遠的發展眼光,在實際經營中,往往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放棄長遠的利益。此外,盡管某些企業重視銷售人才的培養,但由于資源限制,難以招聘到合適的員工。對于我國本土傳統企業來說,要想打開國際市場,開展對外貿易活動,就必須要懂得各個不同國家地區的風俗習慣以及產品忒特點,了解國際消費者心理以及產品服務發展趨勢的專業人才,而缺少海外貿易人才成為了限制我國海外貿易活動的重要因素。
隨著工業制造業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制定了環保標準。2009年,美國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法案中提出,進口高碳排放產品時會對其征收一定額度的碳排放稅。歐盟也一直希望實施進口產品碳稅征收制度,主要是針對中國為首的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綠色貿易壁壘以及低碳貿易壁壘。貿易壁壘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產生許多的消極影響,如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不利于我國出口經濟的發展,會造成國內市場高碳產品供需不平衡。中國作為工業大國,向發達國家的輸出以水泥,鋼材,化工產品為主,這些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排放大量的含碳廢料。發達國家制定的碳稅政策將重點直指中國相關高碳產業,一旦這些產品在出口過程中遭遇了大幅度的碳關稅,企業將要面臨嚴峻的出口形勢,減少了我國可供出口的技術性產品種類范圍,進一步造成了經濟損失,放慢了技術出口增長速度。
高質量的對外貿易銷售團隊是我國本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基礎保障。一方面,企業需要尋找優秀的海外貿易銷售領導人,對產品以及服務的出口進行整體的工作布局規劃以及人員管理安排。領導人應當具備豐富的海外市場營銷知識與實踐經驗,了解不同地區市場的基本布局與特色,轉變固有的中國本土市場銷售思維,對整個團隊的營銷框架以及目標設定進行戰略性的指導。由于國際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因此,團隊領導人需要有敏銳額商業頭腦以及靈活的應變能力,帶領團隊在國際市場中奪得份額。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想對外貿易團隊提供高質量的培訓,積極邀請行業專家前來開展按理講座,對外地市場的風土人情,消費者心理,同類產品特色等進行系統的學習,提高知識儲備能力[1]。
對于我國本土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而言,需要加快產品生產技術的革新進度,積極創新現有的產品種類。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批量生產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我國生產企業應當積極與國際企業合作,,尋求創新發展,減少傳統、低份額產品的生產比例,將研發重點投放到個性化高質量創新產品中來。此外,生產企業的研發技術人員也要積極與市場人員交流,了解產品的市場反饋,進行后續的創新改進;積極與一線生產員工溝通,了解設備在日常使用中的常見問題以及維修方案,從而提出有效的設備改進措施[2]。
為了減少貿易壁壘對我國本土企業出口產品服務的影響,國家與行業協會應當為企業爭取更多的利益。一方面,國家應該派遣代表應當積極的參與國際低碳相關會議上關于碳排放標準、碳稅價格的政策制定討論,減少低碳協議中的不平等條約,保證我國生產企業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各個行業協會也應當積極與國際行業協會溝通交流,主動在會議上提出自己的困難以及疑問,為本行業企業的對外貿易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條例與制度[3]。
對于我國本土企業而言,如何更好的開展國際貿易活動值得我們更加深入的思考。為了更好的拓展海外貿易,不僅需要企業積極改革創新現有產品,擴展海外市場,也需要政府以及行業協會的鼓勵與支持,積極應對國際市場的變化。
[1]王鐵峰.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面臨的困難及對策分析[J].商業文化月刊,2009(1):38.
[2]馬章良.中國面臨國際貿易保護的新趨勢與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0(5):89-92.
[3]任達琦,張凱.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摩擦分析及應對措施[J].經營與管理,201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