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錦華
四川蒼溪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是“十三五”時期的一項惠民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了《“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力保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精準扶貧戰略,實現2020年我國脫貧目標。蒼溪全縣轄39個鄉鎮、802個村(社區)、80萬人口,其中建卡貧困村214個、貧困戶1.1萬戶、貧困人口3.6萬人。易地扶貧搬遷要全面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及貧困人口,點多面廣、實施時間長、建設內容多。該項目是一項目關乎廣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建設質量、資金的使用情況勢必會倍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此,本文就蒼溪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資金監管及財務核算進行探究。
蒼溪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涉及39鄉鎮406個村;搬遷戶數30293戶(其中貧困戶10612戶),搬遷人口102624人(其中貧困人口35712人),搬遷房屋面積9698606.88平方米。集中安置居住區規劃用地面積2275.19畝,規劃安置20904戶,安置70891人,新建住宅面積2126730平方米;配套建設標準化衛生室、綜合服務社、農家書屋以及配套建設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41197平方米;配套改擴建聯網農村道路90條204.5公里,新建聯網農村道路41條101.4公里,給水管道179.28公里,排水管道89.64公里,集中供水120處,塘庫172口,耕作道222.5公里。復墾原居住地宅基地耕地面積24234.4畝。同時規劃集中居住區內道路、綠化、亮化等附屬設施。
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來源有中央預算內資金、土方政府債務資金、專項建設基金、長期貼息貸款共四類,只能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補助和退出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述資金均由蒼溪縣的融資平臺公司負責承接和撥付。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與資金監管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貧困人口由于受祖輩們生活習慣的影響,他們的生活習慣各異,加之生活環境差、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通,導致他們接觸新信息、新觀念很有限,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與他們勾通交流困難。他們認為脫貧治富的唯一方式就是外出務工,不會著眼于長遠,查找貧困根源,從根上脫貧治富。
蒼溪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總人口達80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4%。工業基礎薄弱,地方財力差,財政資金只能維持政府機關的日常運轉,屬于典型的“吃飯財政”,地方財政無力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配套建設管理費用。
蒼溪縣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大巴山南麓之低、中山丘陵地帶,地形復雜,嶺陡谷深,平壩、臺地、丘陵、低山、低中山及山塬地貌皆有。幅員2346.46平方公里,轄39個鄉鎮、802個村(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要覆蓋全部鄉鎮、村、組,涉及有道路硬化、衛生室和文化室的建設、山坪塘標改整治等多項建設內容,項目質量監管難度大。
我國精準扶貧的戰略目標是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奔康。筆者所在公司既是承接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的融資平臺公司,又是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管理單位。該項目實施時間長、覆蓋面廣、涉及建設內容多,資金管理難度大。
由于項目面廣點多,建設內容多,而且開工時間不統一,核算工作量大,難免出現科目串戶、資金多撥、少撥、重撥、漏撥事件的發生。
按照“因地制宜、群眾自愿、就近選址、產業配套”原則,采取分散安置為主、集中安置為輔的方式,將農房建設與基礎設施、產業規劃同步進行。在選址上,要堅持選址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一并考慮,嚴格“五不選”,盡量“三靠”,實現“五進”,即有地質災害隱患、無發展后勁、基礎條件難改善、上學就醫難、群眾不滿意的不選;盡量靠園區、靠景區、靠產業基地;實現進城區、進集鎮、進社區、進鄉村旅游區、進中心村聚居點。
蒼溪縣屬國家貧困縣,地方財力差,無地方配套資金支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地方政府特別針對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制定了規劃設計、質量監督、工程驗收等一系列制度。
一是不聘請中介機構進行規劃設計,由項目鄉鎮根據下達的投資計劃,按照“貧困率低于3%,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網絡”貧困村的退出標準進行初步規劃報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縣以工代賑辦公室會同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實地查驗確認鄉鎮的初步規劃可行性和必要性,對可行且必要的項目由縣級融資平臺公司派出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設計造價,交縣政府投資評審中心評價確認后組織實施。二是不聘請項目監理,由各項目鄉鎮和項目村要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質量監督小組、理財小組、工程建設協調小組,由各鄉鎮長任組長(為項目直接責任人),對項目實施全過程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除項目實施單位、項目主管單位和監督單位指定專人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外,并且由群眾推選3至5名德高望重和敢于堅持原則的群眾代表作為工程現場監督員,對項目工程進度、質量全程監督,并據實填寫工程監督日志,發現問題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報相關部門進行處罰。三是不聘請專業機構進行質量驗收,由縣以工代賑辦公室會同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牽頭各行業主管理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驗收,對驗收不合格的項目提出整改建議和意見,直至項目驗收合格。
(1)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補助資金監管
縣以工代賑辦公室、縣財政局、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等相關部門根據經核實的鄉鎮報送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的完工進度聯合下達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資金撥付文件,縣級融資平臺公司根據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資金撥付文件將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住房建設補助資金撥付至建檔立卡貧困戶所在鄉鎮。各鄉鎮由派出的駐村干部牽頭組織人員進一步核實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實際進度,核實后通過“一卡通”直接打卡到建檔立卡貧困戶。
(2)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監管
縣級融資平臺公司與項目所在鄉鎮、施工單位三方簽訂《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合同明確資金撥付的時間節點。在每一個資金撥付時間節點,各項目的施工單位持項目所在鄉鎮村組領導簽字蓋章確認的項目完工進度和質量證明、項目完工進度結算資料、建筑服務發票以及稅務機關出具的外來企業納稅說明向縣級融資平臺公司提出撥款申請。經專人核實后,縣級融資平臺公司將工程進度款直接撥付到施工單位賬戶。為了防止各項目的施工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事件發生,縣級融資平臺公司除了要求項目施工單位向縣勞動保障大隊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的保障措施外,要求項目施工單位通過銀行支付農民工工資,還建立農民工用工備案制度,備案的內容包括農民工的身份信息、聯系方式。在施工合同予以明確縣級融資平臺公司就同一筆工程款分兩次撥付,在見到施工單位支付給農民工工資支付憑據并進行回訪后撥付余款。
由于蒼溪縣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因此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必須分期分批進行實施,我們在對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進行核算時不應僅只考慮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如何正確核算,還應當考慮如何能通過財務軟件快捷且一目了然地多維度查出資金的撥付情況。大到全域范圍內各年度住房建設補助資金和各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的撥付情況;小到各鄉鎮村組各個年度住房建設補助資金和各個期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的撥付情況,某一年度住房建設補助資金和各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的撥付情況。因此,在構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核算體系時應考慮進行輔助核算。由于項目面廣點多,為了防止科目串戶事件的發生,建議在全域范圍按區域細分,指派專人負責細分區域的核算,責任到人,同時建立資金撥付臺賬。雙重保障,防止資金多撥、少撥、重撥、漏撥事件的發生。
[1]藍都云.貧困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存在困難及對策 —以忻城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踐為例[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42-43.
[2]霍鳳團,唐繼龍,楊一濤,李煦春,桂金賽.易地扶貧搬遷的經驗及存在問題研究—以保山市為例[J],青年與社會,2013,(02):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