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董倫紅 1.劉明軍 1.沈 綱
1.常州大學體育學院 2.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體育系
我國是政府主導的“大政府、小社會”管理體制,沒有專門的組織或機構培養老年體育專業人才。中國老年體育協會是1986年成立的,擔負對全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領導或指導職責,主要業務是通過各類體育活動提高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并不承擔老年體育指導員培訓業務。我國研究生、本科、專科的目錄設置中沒有設置老年體育專業。
1999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依據《體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制定《關于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體群字[1999]099號,是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國家,第一部為關于老年人體育的中央規范性文件,之后,我國各級政府出臺關于老年人服務的系列法規或規劃,提出老年服務人才培養要發揮高校教育的作用,以適應老齡社會不同層次老年多樣化服務的需求。如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發[2000]13號、《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以及民政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民發[2014]17號,分別從同角度對老年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要求,特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通過并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國家鼓勵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設置相關專業或者培訓項目,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1]。相關法規的出臺為我國高校培養老年體育專業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2.1.1 專業設置體現社會需求,彰顯老年體育特色
我國雖然在本科和專科中開設老年護理專業,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老年社會工作、老年護理保健、老年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人才,主要服務人群偏向處于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狀態的老年對象。專業是學科與社會需求的交叉點,專業與社會的結合點是人才培養的需求與質量,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2012年)指出高校的專業設置應注意與地區經濟和產業結構接軌,同時專業設置重視跨學科性,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養老服務業從產業規模上促進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產品用品、老年旅游等為主的養老服務業全面發展[3],其中老年健康服務、老年體育健身、老年旅游等服務業需要大量老年體育專業人才,成為老年體育專業設置的直接動力,另外老年體育是老年學與體育學的交叉學科,專業設置凸顯體育的特性,充分發近體育對老年人的健身、健心的價值,這些為符合教育部關于專業設置規定要求。
2.1.2 整合現有本科、專科體育類專業,設置老年體育專業或老年體育專業方向
按2012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我國本科體育學類專業設有社會體育與休閑體育,專科中的社會體育和體育服務與管理,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基本接近[4],隨著政府的轉型和社會的發展,建議休閑體育本科專業取代社會體育專業,體育服務與管理專科專業取代社會體育專業。
德國是典型社會主導的體育體制,政府向社會購買體育公共服務,老年體育人才的培養由德國奧林匹克體育聯合會(DOSB)下屬分支機構和紅十會承擔,而老年體育的基礎研究和政策研究德國科隆等高校承擔。而我國是政府主導的體育體制,高校是具有行政級別的事業單位,要充分發揮高校在培養老年體育人才的作用,根據我國老年服務產業規劃,可在本科、專科中增老年體育專業,或在本科的休閑體育中開設老年體育方向,高職或專科的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中開設老年體育方向。
2.1.3 創新、完善老年體育人才培養
“高職高專一本科一研究生(碩、博)”老年體育人才體系,須人才層次上作科學定位,對它們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均有明確的區分,專科層次的老年體育人才定位為高素質技能人才,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時數基本相等,其特點是實踐性和服務意識。在本科層次以培養綜合能力和應用型人才為主,理論教學時數多于實踐教學時數,其特點是寬基礎與應用性。研究生(碩士、博士)層次定位為培養理論型或理論應用型學術人才,其特點是創新性與學術性。
2.2.1 加強政府對老年體育工作的領導,完善我國老年體育組織機構
各級政府切實加強對老年體育工作的領導,將老年人體育工作列入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同時修訂《關于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是在我國在剛步入老年社會情況下制定的,時至今日,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總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有必要重新修訂《關于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
完善我國老年體育協會的功能,加強其與中國老年學會、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及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等其他社會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老年人體育組織和體育活動的唯一合法組織,其二級分會包括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5個行業老年人體育協會[5]。老年體協活動開展太少,如老年體育協會與中國老年學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的橫向合作交流少,老年體育科研活動開展也少,建議成立老年體育科研機構,加大老年體育項目的開發與推廣,老年體育用品的研制與開發,加強對老年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和繼續教育。
2.2.2 探索多元協同的老年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老年體育專業是培養老年服務產業所需的各類人才,高校要加強與政府、行業協會和老年企業多方合作,創新培養老年體育人才模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層面:一是微觀層面與老年企業合作探索訂單式培養模式;以行業協會的職業資格標準為導向,探索證書培養模式。二是宏觀層面探索校、政、企業、社會組織協同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政府制定老年體育的相關政策,老年體育協會制定各類老年體育人才的職業資格標準,用人單位與高校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共建教學團隊等,真正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道路。
[1]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德國、瑞典考察團.德國、瑞典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情況考察報告[J],中國社會組織,2013(11):27-30.
[2]劉波.德國體育體制研究對進一步完善我國體育體制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 報,2011,34(11):5-10.
[3]劉波.德國體育俱樂部建制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7,28(3):57-65.
[4]鄒林.德國老人的健康生活[J].健康人生.2009(2):41.
[5]劉波.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與群眾體育關系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9,30(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