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會
河北十環環境評價服務有限公司
在生態環境發展不平衡的今天,最關鍵的要素就是確保環境工作得以順利,維持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的平衡發展。環境保護工作本就是以環境保護為主要目標,最終目的是避免生態環境免受人類各種活動的破壞,當然環境保護工作也可以修復與處理已經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相對于環境保護工作而言,其開展情況也充分依賴于環境保護標準的制定,根據某地區的環境污染狀況與環境保護的標準進行比較分析,最終確定當地污染物質指標情況。環境保護人員根據相應指標的分析工作,能夠對比得出不同地區的環境狀況,從而為保護環境標準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在此基礎之上,由于環境監測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環境監測能夠為環保標準的后續修訂與完善提供條件,進一步完善環保標準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應用情況。比如在噪聲污染標準制定當中,通過聲級器、頻譜分析等檢測儀器設備,如果原有的標準出現問題可以適當的去糾正與重新制定,修訂噪聲污染標準以此來滿足實際需求。
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工業是支柱產業。工業生產雖然充分促進了經濟水平的提高,但同時環境問題也在加劇。雖然我國已經在尋求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但制約的初期卻造成了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重。基于此,環境監測手段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通過對環境保護中污染物的處理,環境監測可以提供大量的基本數據,能夠顯示數據的價值和環境的實時性,準確地掌握人員的環境狀況和質量。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有必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和污染物監測三、“三廢”在工業生產實時保證各項指標滿足環保部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使工業企業進行科學、規范的發展。
環境監測可以促進環境保護的發展。環境監測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各種數據的監測,包括污染源的查找、污染程度的分析、污染狀況的趨勢預測等。所有這些指標為相關工作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獲得的信息數據的環境監測可以使環保工作人員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基本信息,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將這些數據提交給環保部門進行彌補的及時糾正和彌補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使環境保護的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見,環境監測對于全面推進環境保護的發展意義重大。
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為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進行提供制度保障。隨著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新興工業不斷推陳出新,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環境監測的標準也日益提高。我國環境監管工作成績不顯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完善,導致部分執法部門得過且過,不予施力管理。更有甚者,部分人身為環境監管人員,為了個人的貪婪,謊報監測數據和結果,無視環境治理的相關工作,擾亂監管工作的進行,無視環境被人破壞。打鐵還需自身硬,監管人員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關鍵,因此需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提高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完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及相應的規章制度。
加強對監測業務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培訓,提高整體監測質量。環境監測與管理需要相應的專業技術工作人員和設備,設備越科學、先進,工作人員專業技能越強,監測結果越準確,越能決定環境治理的成功。生態環境的整體監測工作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都將影響整體監測工作的準確、有效進行。相同的監測設備,專業技能不同的工作人員,監測結果往往不同。因此,在研究開發先進、科學的監管設備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對實際情況的應變能力。
加強對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嚴控監測數據的質量。工作人員在測量環境數據時,應多測幾組數據,以減小誤差,提高測量的質量;對數據作有條理的整理匯總,以便分析。復雜的環境因素往往會影響監測人員測量的數據,工作人員在對監測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時,要多方面考慮可能影響數據準確性的因素,不僅僅有環境因素,還有測量人員自身的因素、設備的誤差因素等,給予每個數據合理的誤差范圍。
充分發揮技術監督及技術支持的作用,完善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科學技術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于能快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監測技術的監督和支持,完善生態環境的監視檢測報警體系。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員,多方面工作共同進行,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成本投入。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對于環境保護工作而言作用顯著,不單單能夠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更能夠推動環境環保工作的發展進程。可以說,環境監測為環境保護工作指明方向,為其制定了科學的發展依據,對于環境保護工作而具有積極推動意義。當然,環境保護工作也應該加強資金投入力度、構建專業團隊、實現環境監測技術的創新發展。
[1]陳波.試析環境監測機構計量認證的必要性[J].科技展望,2016,26(28):259-260.
[2]張宇.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作用[J].技術與市場,2016,23(07):271-272.
[3]張愛國.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體系的設想[J].低碳世界,2016,(06):15-16.
[4]游正鑼.環境監測技術現狀分析及其發展趨勢[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