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萍
重慶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文化是我國歷史當中很重要的一項文化遺產,跨越了精神文化遺產以及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遺產的新領域,可以拓展廣大人民對于文化的理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文化的內涵,對出版文化遺產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國其他文化遺產的保護。
出版文化就是指在出版的初始階段開始算起,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歷史的演變而形成的。早在秦國時期,我國就有了將各種圖集復制在各個介質上的出版活動,直到今日,出版文化已經越來越豐富多彩,也可以說出版文化是當代出版時的出版觀念,以及當時的出版觀念造成的影響。
出版文化是由好諸多不同要素構成的,其之間相互依存,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出版觀念:這是出版文化中最積極的表現形式,出版觀念決定著出版文化,能夠表現出出版文化的價值評估。
2.出版政策以及出版相關的規范條例:這能體現出出版文化的道德規范。
3.出版相關制度:包括執行出版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時相關機構制定的制度。
4.出版實踐:出版實踐是在出版觀念之下進行的,
5.出版手段:就是指用來處理出版信息的一種手段。
6.出版成果:是指在出版實踐結合了出版手段之后對出版社以及人類的影響。
7.其他出版文化現象:出版實踐執行了以后,有很大的幾率會產生其他的出版文化現象。
在當今時代的這種出版體系當中,出版技術以及出版觀念經常會發生變化。我國出版技術的發展從筆和刀等有實物形態的出版工具以后,又發展到了光、電等出版工具,也就是說從最初的手工出版,也就是人類手動用筆抄寫的技術,又到了活字排印的時代,經過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又有了新的出版技術,也就是現在常用的電腦打印出版。是由于當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才導致出版技術如此飛速的改革。
1.我國的出版文化正在從一個封閉式的出版文化轉變成一個面向全世界的出版文化。從前的出版文化是由于出版的觀念過于封閉,所以才導致當時的出版文化過于封閉,當時的人們對信息的壟斷和崇拜較為嚴重。直到21世紀后,我國的經濟逐漸發達,出版觀念也發生了改變,人們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轉變,不再封閉,也由于現代科技的發達,出版產業已經逐步向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出版文化也逐漸面向世界,電腦打印出版為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為中國開啟一個信息自由的時代。
2.由古老的出版觀念以利益為主轉變成當今的以人為主。傳統的出版文化出版觀念多以經濟利益為主,是個人收獲利益的手段,當時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傳播文化,而是為了獲益,因為當時的社會條件是充滿斗爭的,所以人人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而當今這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在充滿了戰爭,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國民的素質也越來越高,人們對文化的追求也有了新的態度,所以現在的出版文化中出版觀念多以傳播信息為主,目的是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出版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遺產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跨越了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遺產,但是卻與兩種文化遺產的生產方式息息相關,這種特殊性也決定了出版文化遺產的地位。
出版文化遺產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主要構成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記載著的歷史的發展趨勢,以及當時的社會觀念,歷史中的出版文化遺產已經如此重要,所以現代生活中的出版文化遺產當然也是有著巨大作用的。
體現著人類的文化,與人類的發展共同存在。出版文化遺產是從最初的寫字創作,到后來的復制排版傳播文化,可以理解成是文化與歷史的相結合,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進程當中留存下來的出版文化遺產,在我國當今大都以收藏品的地位將其保護起來,彰顯我國的歷史文化價值,比如中國的四大名著,出版之后被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仍然是每個人心中的典型著作,也是中國被定位的四大名著。
出版文化遺產是向人類傳播信息和知識的重要媒介,能夠推進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出版的書籍能夠提升人們在知識層面的空間,可以說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直至今日出版文化遺產仍然是我國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條件。
我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內容也很豐富,但是被保留下來的出版文化遺產,并不能準確的代表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只能說是大致的發展,但是當今社會科技的發達,一定能創造出全方面的出版文化遺產,供后人了解歷史文化。
以一個文化遺產的監督來看待我國的出版文化遺產,對之付出相應的遺產保護手段,從文化遺產學角度梳理和認識我國出版業的文化,出版文化遺產的體系構成主要有出版印刷的技藝、作者組成的隊伍、編制以及印發幾大方面。在理論的層面看待出版文化遺產,結合出版文化,可以把出版文化的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出版文化遺產是我國世代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隨著我國的歷史演變而形成的遺產,對我國的歷史見證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是我國民族生活的重要表現形式。
總而言之,我國的出版文化以及出版文化遺產,對我國的發展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開展保護出版文化遺產是有必要的,這樣能夠提升我國的文化素質以及文化的建設。
[1]谷子成.商務印書館的出版文化遺產價值探析[D].北京印刷學院.2017.
[2]彭俊玲,沈世婧.談我國出版文化遺產保護與出版博物館建設[J].出版發行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