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陽
澳門科技大學
從HSK三級試卷分析現行漢語聽力模式
常 陽
澳門科技大學
聽力考試是HSK考試中最開始的部分,聽力考試的主要目的是準確地測量出學習者的理解水平,在試卷中聽力考試主要通過學習者對所聽內容的判斷來檢測其實際能力。在一場有意義的語言測試中,試題的信度和效度檢驗試卷的基本指標,一份高水平的試卷必定是信度和效度都高的試卷。而信度和效度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具體的題型中。
語言測試中的聽力理解涉及到學習者的精神集中程度、對所聽內容的記憶程度、聽到材料后的分析判斷和歸納綜合能力,是諸多復雜的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在聽力考試中學習者要發揮創造性的思維,不僅要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存儲,同時要對存儲的信息進行加工。在很多語言測試中,學習者在聽錄音時常常感覺自己聽清了全部的內容,雖有部分的詞語可能不太理解,但并不影響整片文章的記憶,但是在聽完之后,部分學習者加工不出所聽內容中有效或者連貫的信息,造成回答困難。
本文所選取的試題來自國家漢辦編制的新漢語水平考試HSK3級(H31001)真題,本試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共10題,5道為一組。此部分是兩個人的簡單對話,每道題的對話內容都結合了“你一直看手表,有什么著急的事情嗎”、 “你想看什么節目”等生活實際。試題先列出五幅圖,打亂順序,考生根據所聽到的對話填寫相應情境的圖片序號。第二部分共10題,錄音中一個人說一段話,考生要根據題目是否概括了所聽到的內容進行判斷。三四部分是對話的聆聽,各10題。第三部分較為簡單,兩句對話一句題目,第四部分為長對話,考生均需根據所聽到的對話內容進行情境、人物關系或特征等的選擇。聽力是檢驗一個學習者能否熟練運用目的語的重要指標。在實際交際中,學習者除了能完整表達所說的內容,還要能聽懂別人說了什么。就聽力考試而言,語言心理學認為聽力考試是學習者把學過的語音、語義和語法等層面上的知識轉化為理解所聽材料的線索和基礎。在考題的設置上,第一部分關注在關鍵信息的提取上,例如“穿哪雙鞋”、“我愿意做飯”等,考生只需根據以往學過的單詞積累便可選出相應的圖片。第二部分開始沒有了圖片,考生需要在提取關鍵信息的基礎上結合語法知識進行判斷和選擇。
構想效度理論認為,如果我們假設人有一定的語言能力,繼而開發一個語言測驗,這個測驗測試的是人的語言能力。但是人類的語言能力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要對人的語言能力有什么性質提出假設,如果開發的語言測驗有證據可以證明檢測到了人的語言能力,那么就可以證明之前對于語言能力的假設,這個“構想”就是有效的。構想效度主要是為了證明理論的有效性,測驗的有效性排在第二位。新HSK考試大綱對三級考試的完成要求概括為學習者可以用漢語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進行基本的會話溝通、進行基本的交際活動。特別提出在中國旅游時可以應對大部分交流。根據構想效度理論,我們假設通過三級考試的漢語學習者可以完全符合大綱的要求,但是在試卷中,大部分內容考查的是關鍵信息的提取,在聽到別人的對話中進行選擇,學習者本身并不需要對聽到的內容進行應答。因此,此種類型的考試對證明語言能力的效度不大。在實際生活中,會話溝通不僅要理解別人說了什么,還要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反饋。很多學習者在學習中文時明白單詞或句子的意思,對所學內容只是進行簡單的存儲,需要反饋時仍然要把問題轉換成母語經過思考才能輸出。同樣,對于聽力考試,學習者只需要提取之前學過的單詞進行簡單的選擇,對語言邏輯和目的語本身的語法關注較少。如果將這種模式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習者只能聽懂別人說了什么,無法作出完整的應答。不能正常地進行溝通,就沒有達到HSK大綱標準的設想,那么這種考試的效度就會降低。另外,聽力材料當中的對話語速過慢,根據部分考生的觀點,HSK考試整體考試難度比較低,但是聽力考試時間過長,考試過程中比較無聊??荚囍械恼Z速和實際交流中的語速不同步,無法準確的檢測出考生是否具有進行交際的能力。
內容效度理論認為,一個測驗效度的高低取決于這個測驗在多大程度上測到了出題者想要考察的內容。HSK考試大綱特別提出在中國旅游的問題,由于考試篇幅和時間的有限,一份試卷不能完全檢測出所有的內容,只能從這個范圍中選擇代表性的部分進行檢測。但是縱觀整個題目,沒有一道題目涉及旅游中的問路、訂酒店、買東西等旅游基本內容,學習者即使通過了HSK考試,本套題目不能檢測出學習者是否具有在中國旅游時應對基本問題的語言能力。另外,試卷中有些題目并不是很清晰,例如19題,給出的內容是“她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電子郵件,然后才開始別的工作”。問題是“她對自己的工作沒興趣”。無法從所給內容中看出她是否對工作有興趣,如果單純的理解字面意思,打開郵件后才開始工作,模糊的題目設置容易對學生產生一定的誤導。因此,本套聽力試題中所抽取的部分和要考察的全部內容相比,代表性不高,效度較低。由于試題的代表性不高,從試卷中只能推斷出學習者能做什么,并不能推斷出不能做什么,即使有的題目做錯了,并不代表他沒有溝通交際的能力,可能是其它非語言的的因素影響了考試過程。
HSK考試是選拔性考試,其作用是選拔出高水平的漢語學習者。留學生在準備中國留學的過程中,通過HSK考試是必備的文件,如果測驗的目的是為了選拔,那么我們可以把HSK看作是高風險的測試。對于這樣的測驗,在試卷設計初期就要緊貼大綱,每一道題目都要和大綱所要測驗的內容緊密相關。因為考試承擔的決策風險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考生的命運。
在現行的HSK考試中,試題對考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能力考查不夠,我們在交際時不僅要聽懂說話者的話語信息,也要對說話者的弦外之音作出反饋。因此可以采取更直接的交流方式達到考試的目的,例如在聽到問題后請學生進行文本回答,聽力考試和口語考試相結合的方法,請學生判斷說話者的態度,分析說話者所說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法等。如果考試的目的是為了交際,那么應該為考生創造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進行測驗,使學習者最大程度的展示他們的語言能力和非語言能力。被試在考試過程中無一例外的否會有緊張的心理,切合現實的考試環境可以使被試放松,更自然的接受試題,對題目有更為積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