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忠
身份證號:460200196901030017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是其重要一個環節,因此一定要將管理工作貫徹落實到實際施工中,從而才能減少成本投入,提高建設效率,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施工管理貫穿于工程施工的整個過程中,在施工中施工管理和施工對象是其主要組成部分,施工企業通過進行合理科學的組織和安排來確保施工任務的完成,并保障施工的質量。施工企業自己的實際實力則是實現施工管理目標的根本,所以一定要對工程建設進行相關分析,并制定出工程管理實施計劃方案,對施工過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科學的配置,協調好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從而實現施工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工民建工程施工復雜是因為現階段的施工過程涉及到的相關施工人員太多,再加上施工過程中所應用的物質材料種類眾多導致的:①我們國家的建筑工程事業上,我國的施工中參與的各種各樣的工作人員冗雜,特別是當處于施工現場時,現場場面會因為人多嘴雜和專業的綜合性素質導致混亂的局面,因此工民建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所用到的管理與監督人員不容易對所有的施工人員進行合理性、科學性、系統性的管理,就會導致我們的管理過程很難順利開展。②我國各個地方企業和單位負責的一般的工民建工程中所涉及的物質材料的種類非常多,在這個施工的過程中監督與管理人員很難對其進行很好的用量控制,對整個過程的全面掌控能力較弱,因為用到的物質材料的層次也較高,所以實際上在施工操作的過程中也很難對工程的精準性和合理性進行把握,這樣就會導致監督與管理人員很難進行科學有效的系統性管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力成本也在逐漸升高。人力成本的提升推動了機械化程度的迅速發展,從而使得機械替代了人工勞力。在現代化施工中,大量新工藝、新設備以及新材料的出現使得工程建造效果更貼近人們需求,同時也順應了環保理念的倡導。但是在對新材料的管理上面,或注重效果的實現,或重視經濟效益,并沒有發揮出新材料的優勢,對工程質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建筑業涉及的領域頗多,在工民建工程中也是如此,其中,工民建工程的質量檢查尤為重要,其所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多,例如材料的選擇、技術力量的檢查以及建筑工人的檢查等,都需要嚴格把關,如果對工民建領域中的各個方面進行一一檢查,就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給工民建管理人員增加了工作量的同時,也增加了工作難度。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工程中的管理人員,為了省事,采取抽查的檢查方法進行質量把關,然而工程間的現實情況存在差異,抽查并不能說明其他工程質量也是過關的,因此,造成了工民建工程質量不過關的問題。
加強現場管理和抓住工作的重點是整個工程的核心問題,質量與安全永遠是工程建設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事件,在是施工管理過程中,應該一多樣的工地達標標準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保證工程的優質性,對現場進行合理管理就能消除眾多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
對施工材料的管理實際上就是管理材料的質量,對新型材料的使用要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不使得材料的浪費。管理施工設備主要是對機械設備的安裝、檢修、維護以及使用方面的指導與培訓,這就需要相關技術管理人員親臨施工現場指導施工人員操作,從而使得設備安全有效運行。
在對工民建工程進行質量把關時,因其工作量以及工作難度的加大,給管理人員造成了一定負擔。介于此,工民建工程管理人員可以制定完善的檢查制度,為了避免工程所要檢查內容又雜又多的問題,可以對工程中的各類問題進行分類,例如材料選擇是一類,現場施工是一類等,同時,制定出相對應的質量要求,讓施工人員以此為標準進行施工,為了避免繁多的工作量,管理人員可以制定工作日程,把檢查的項目和日期都寫在日程中,這樣一來,質量把關也就有條有理了。
技術管理主要指的是管理者對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管理以及對施工人員的技術管理。眾所周知,設計是工程的靈魂,沒有設計人員所設計出的圖紙做引導,工程就無從著手,而且,設計是衡量一個工程合理與否的標準,好的設計與城市發展和周圍環境相輔相成,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而不好的設計只能制約城市的發展,因此,管理人員要注重工程建設中設計人員自身水平的管理。此外,還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管理,不斷加強施工人員對新技術的學習,同時要加強技術專業度的檢測,以確保工民建工程的質量。
綜上所述,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關系著工程建設的質量,所以,在今后使用過程中要加強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工程施工建設的質量和安全,從而為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洪金蘭.分析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弊端及應對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6,(11):181.
[2]崔姝榮.工民建施工監理的工作要點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18):193.
[3]文曉利.淺析如何加強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J].四川水泥,2016,(05):145.
[4]覃林莉.淺析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1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