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民
江蘇龍圖兆潤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市場的不斷完善,整個建筑工程正逐漸朝著智能化、集成化、規模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智能建筑的大面積推廣,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在智能建筑的建設與使用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謂的智能建筑電氣自動化,是通過終端控制系統地調控,有效的統合建筑物的動力配電配置、控制與防雷系統的自動化運行等,使建筑內部各個系統能夠智能的完成自動控制,并對實際的周圍環境及環境的變化進行自我調節,以適應實際情況,使各項功能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其自身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地、科學地利用好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智能建筑,才能夠被稱為優質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通過最優化的方式去組合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環境,它是以數學理論為基礎,根據預先設定好的標準對情況自動自發地做出動作。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可以應用于各種危險而繁瑣的情況下,大大減少了損失、降低了人員的傷害率,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智能建筑想要實現智能化的監控,想要更進一步增強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實現有效的智能建筑間的信息傳輸,電氣自動化技術是其中的基礎和關鍵。在智能建筑的電氣設計中,充分結合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可以實現對整個系統部件的遙測、遙控、遙信、遙調,例如對于蓄電池的自動管理和保護,就可以通過實時自動檢測蓄電池的端電壓、充電放電電流,同時對蓄電池的均浮充電進行智能能控制,再輔以電池過欠壓和充電過流聲光告警,提高安全等級。
智能建筑樓宇控制系統主要包括排水系統、照明系統、通風系統以及消防監測等系統,這些都是與用戶生活密切相關的系統,實現智能建筑樓宇控制系統自動化能夠提高各項系統的運行效率。例如在智能建筑照明系統中利用智能開關能夠可靠、準確的控制開關燈,使建筑照明既能達到實際需要,又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約能源,同時在建筑照明系統中運用照明實時監控系統能夠實現智能建筑照明狀態的自動監測、自動報告,從而不必進行夜間巡燈值班。
智能化建筑的核心就是智能化,而通信系統卻是建筑智能化的核心,因此在建筑電氣設計中必須要盡可能實現通信系統的自動化。首先智能建筑應該完善數據通信系統,這樣可以使智能建筑用戶建立局域網,以聯接辦公區內計算機及其他外部設備完成電子數據交換業務,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用戶對這個方面的需求。
配電系統是智能建筑中的核心系統之一,加強自動化技術在智能建筑配電系統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保證配電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各種資源。(1)在電氣安全系統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隨著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不斷普及,在智能建筑中對用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人們也慢慢開始關心電氣安全問題,而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以實現實時監測電氣安全,可以對智能建筑電氣的絕緣性能進行有效監測,同時模擬數字電子技術、電子技術可以準確計算出身體與帶電體之間、地面與帶電體之間的安全距離,而直流調速,晶閘管技術可以有效監測供電線路的安全載流量,從而保證智能建筑的電氣安全。(2)自動化技術在供電系統中的應用:智能化、自動化的建筑供電系統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配電效率,因此在進行設計智能建筑供電系統中,設計人員應該根據智能建筑的實際需求狀況建立供電調度自動化系統,電能量計費系統、配電管理系統以及調度生產管理系統等系統,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智能建筑供電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而提高智能建筑配電效率。
門禁系統是現代小區的必備設施,小區大門口有之,停車場有之,每棟建筑也都有,屬于小區的安全保衛措施之一,也是典型的自動化管理系統。現階段,經常使用到的是讀卡系統,通過讀卡器對應刷卡信息,再與終端信息管理系統中的預存信息進行對比,如果符合無誤,就可以打開。通過門禁系統的管理,可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發傳單和粘貼小廣告的人員地進入,改善小區的衛生狀況。這樣的以電力供應為基礎的門禁系統,完全不需要人工進行值守,減少了對人員的需求,還具有出入登記功能,有效而便捷地進行大數據統計。
現代城市中人口密度越來越大,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高層建筑越加常見,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建筑的防雷系統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其是保證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關鍵所在。防雷系統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避雷針,而是要通過終端計算機的控制,選定合適的避雷帶,完善接地系統功能,連接成為防雷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避雷防雷系統。
智能建筑各種功能的實現離不開電氣工程的自動化技術,隨著此項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智能建筑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沃土。因此,在智能建筑建設中,要結合建筑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自動化設備,加強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才能真正實現建筑智能化,提高智能建筑的運行效率。
[1]王浩.淺析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16,2(04):21.
[2]霍姝妤.智能建筑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探討[J].現代國企研究,2016(02):171.